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扶正抑瘤颗粒对消化道肿瘤围化疗期免疫调节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1-06 09:23

  本文关键词:扶正抑瘤颗粒对消化道肿瘤围化疗期免疫调节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3年

扶正抑瘤颗粒对消化道肿瘤围化疗期免疫调节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曹治云  

【摘要】:目的:在临床应用及计算机分子对接模拟基础上推断FYG具有免疫调节功效,首先利用动物模型确认了FYG的免疫调节作用,继而在细胞水平进行了部分作用机制的探讨;回归临床评估扶正抑瘤颗粒(Fuzheng Yiliu Granules, FYG)影响消化道肿瘤患者围化疗期免疫调节及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 方法: 1.建立H22小鼠肝癌细胞的皮下移植瘤模型,然后随机分配到对照组(Vehicle,灌胃生理盐水),5-FU组(10mg/kg),5-FU+FYG组(10mg/kg+18g/kg)和FYG组(18g/kg),给药5天后测量肿瘤重量和体积,检测CD3、CD4、CD8、Treg、NK细胞的百分含量、血清中白介素2(interleukin-2, IL-2)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的浓度,肿瘤组织的凋亡情况及相关凋亡因子蛋白和基因的表达(Bax、Bcl-2、p53、C-myc)及5-FU靶酶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 TS)的表达水平。培养人肝癌细胞HepG2, FYG生药单独给药及联合5-FU给药后,噻唑蓝(Methylthiazolyl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MTT)检测细胞活力。SD大鼠灌胃FYG7天(高剂量组:25.2g/kg;中剂量组:12.6g/kg;氐剂量组:6.3g/kg),取含药血清后检测工L-2和TNF-α的浓度,含药血清干预HepG2细胞后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增殖及凋亡情况。 2.按标准入选胃癌、大肠癌患者患者85例,按最小化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给予益气养阴中药联合FOLFOX4化疗方案,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联合FOLFOX化疗方案。定期评估体力状况、生存质量、安全性。于基线期、化疗后第4周、第8周、研究结束时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亚群(CD3、CD4、CD8、调节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 Treg)及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ing cells, NK),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补体(C3、C4)浓度。 结果: 1.FYG单独使用表现出一定的抗肿瘤功效和诱导凋亡作用(与对照组相比P<0.05),肿瘤组织中Bax基因表达明显上调(P<0.05),FYG+5-FU组小鼠肿瘤组织中野生型p53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O.05)。FYG联合5-FU给药后显著抑制了小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且诱导肿瘤组织发生凋亡(与对照组相比P<0.0l,与5-FU或FYG组相比P<0.05),但未体现协同作用。FYG联合5-FU后上调了胸腺指数(与对照组相比P<0.05)。,FYG上调了被5-FU抑制的WBC及LY细胞数量(FYG+5-FU vs5-FU, P0.01; FYG vs vehicle, P0.01)。FYG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外周血中CD3(R0.01),CD4(P<0.01)及NK(P<0.01)细胞的水平,抑制了Treg细胞的表达(P<0.01)。FYG联合5-FU后增加了CD3和CD4的百分含量(与对照组相比P<0.01),增加了CD3和NK细胞的百分比(与5-FU组相比<0.05),降低了Treg的百分含量(与对照组相比P<0.01,与5-FU组相比P<0.01)。FYG组和FYG+5-FU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了血清中TNF-α的浓度(P<0.01)上调肿瘤组织中Bax基因表达(与对照组相比P0.05, P0.01); FYG+5-FU组小鼠肿瘤组织中野生型p53基因表达显著上调(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1)。 2.FY复方中多糖含量约占其干重的63%,FY单独或联合5-FU使用体外均未表现明显的抗肿瘤功效。FYG含药血清与对照组血清相比含有更高浓度的IL-2和TNF-α(P<0.01,P<0.05),剂量依赖性的抑制肿瘤细胞活力(P<0.01),诱导肿瘤细胞凋亡(P<0.01)、将肿瘤细胞阻滞在S期(P<0.01),抑制肿瘤细胞增殖(P<0.05)。 3.临床共入组病例85例,3例出组,可评价疗效病例82例,其中治疗组48例、对照组34例;治疗前二组基线资料分布均衡(P>O.05)。治疗组相较对照组治疗后体力状况改善率提高了29.8%(P=0.025);总生活质量评分提高(P=0.040);二组间症状领域中疲劳、纳差项目评分下降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期间未见明显益气养阴中药相关的不良反应。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IgG、IgA、IgM、C3、NK细胞均有明显提高(P<0.05),CD8、C4无明显提高(P0.05):Treg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CD3、CD4、CD4/CD8、IgG、IgA、C3、NK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 结论: 1.FYG显著改善小鼠肝癌模型接受化疗药物后的免疫功能状态,促进肿瘤组织的凋 2.FYG需经体内代谢后才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促进凋亡的作用。 3.FYG改善化疗期胃癌、大肠癌患者临床症状,使生理状况好转,减轻疲倦、纳差症状。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其免疫抑制状态,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73;R28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戎,李平;益气养阴法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4期

2 萧剑军,何洁冰,何庭宇,彭杰文,雷风;化疗对晚期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癌症;2001年12期

3 何任;;论补法[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4 孙韬,陈信义;原发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中医证候特征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2002年06期

5 许杜娟;陈敏珠;;黄芪总提物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年12期

6 高文仓;谢长生;吴良村;;养阴清热方抑制小鼠Lewis瘤肺转移的实验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7 赵红佳;杜建;董宝玮;欧阳秋芳;王况;;肝癌患者微波热消融治疗术后中医证候特点[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郑君婷;杨竣联;;杜建教授扶正抑瘤法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赵彤;冯韧;袁春梅;易遵军;程黎焰;;扶正解毒方对恶性肿瘤放疗后气阴虚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0年07期

10 罗长义;益气养阴抗肿瘤的动物实验研究[J];甘肃中医;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涛,石年,吴又桐,周丽,董洁,王素青,陈亮;Bcl-2在溴氰菊酯诱导神经细胞凋亡机制中的作用[J];癌变.畸变.突变;2004年05期

2 单保恩,梁文杰,任凤芝,朱京童;中药北豆根抗肿瘤活性的体外实验[J];癌变.畸变.突变;2004年05期

3 单保恩;任风枝;梁文杰;张静;李巧霞;曾亚平;;北豆根抗肿瘤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和活性分析[J];癌变.畸变.突变;2006年03期

4 朱京童;白玉;司文秀;刘洪喜;任曲辉;;中药白头翁提取物抗肿瘤活性的体外实验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07年01期

5 吴金龙,王丽云,凌宝银;顺铂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的遗传毒性[J];癌变.畸变.突变;1994年03期

6 吴金龙,石根勇,,陈新霞,王丽云;体外亚硒酸氢钠致突变和抗突变测试[J];癌变.畸变.突变;1996年02期

7 宋挺;;系统生物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夏绍军;中医药与肿瘤的免疫调节概述[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4期

9 王晓戎,李平;益气养阴法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4期

10 韩可祥;食管癌中医药治疗临床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治平;曾纪权;胡爱民;;气血双补法加化疗预防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临床研究[A];江西省首届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廷;高健;胡夕春;郭伟剑;;大剂量参麦注射液治疗乳腺癌患者放化疗自汗盗汗的临床观察[A];江西省首届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文婷;;鼻咽癌放疗后的中医辨证论治[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张亮;范卫君;王立刚;欧阳育树;;康艾注射液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康复的影响[A];中国(第七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暨世界影像导引下肿瘤微创治疗学会成立筹备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张亮;范卫君;王立刚;欧阳育树;;康艾注射液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康复的影响[A];中国(第七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暨世界影像导引下肿瘤微创治疗学会成立筹备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石灵芳;;集体治疗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大会论文集和专题讲座[C];2011年

7 张国铎;孟令占;周颦;;从脾肾论治晚期癌症恶病质的理论探讨[A];第七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大会论文集和专题讲座[C];2011年

8 张子丽;;针灸在肿瘤临床中的综合运用[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9 范竹雯;杨建宇;李彦知;郑绍明;许继宗;;《光明中医》近3年肿瘤相关文献回顾分析[A];2011年中华名中医论坛暨发挥中西医优势防治肿瘤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黄健东;;健脾调肝汤结合西药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A];2011年中华名中医论坛暨发挥中西医优势防治肿瘤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学森;我国毛南族聚居区传统体育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吴异健;两种中药多糖对呼肠孤病毒感染番鸭的免疫调节作用[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3 毕经旺;“肺复康”调控PI3K/Akt/mTOR通路和端粒酶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陈冠豪;黄芪注射液对肺癌小鼠模型作用机制初探[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王煜;中国居民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其对卫生服务利用影响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6 曲中原;青龙衣抗肿瘤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陈朝晖;复方紫归膏在大鼠创口皮肤愈合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段琦梅;黄芪、党参质量评价及其提取物活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9 田彦璋;葡萄糖神经酰胺合成酶参与肝癌细胞多药耐药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10 冯超;益宫胶囊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骏;Bcl-2编码区基因多态性与男性生精障碍的相关性及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刘养岁;雷公藤甲素对肝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3 孙明月;抑瘤宁对Ec-9706荷瘤裸鼠的抗癌作用及其对cox-2及ki-67影响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张林东;PLGF、Bcl-2及FasL在胎儿生长受限中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刘予生;ER、PR、C-erbB-2与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高媛媛;猪附红细胞体对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免疫调节剂的筛选[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张薇;复方红豆杉颗粒制备工艺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史海蛟;树舌多糖GF对荷瘤小鼠H_(22)细胞端粒酶活性及CDK2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贾丹丹;毛脉酸模内生真菌抗肿瘤药效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兰海滨;白附子混悬液对H_(22)荷瘤小鼠端粒酶活性及p16和bcl-2基因表达相关性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杜娟,陈敏珠;黄芪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安徽医药;2003年06期

2 陈孝银,沈卓群;琼玉膏对化疗实验肺癌小鼠nm23及PCNA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3 郑振,沈自尹,俞红,姚明,黄辉;灵芝复康宝对荷瘤鼠IL-2及TNF-α的诱生作用[J];癌症;1999年04期

4 杨岚,杨平地,梁蓉,袁跃传,田琼;川芎嗪联合环胞霉素A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的研究[J];癌症;2000年04期

5 粟毅,吴亚梅;肿瘤坏死因子与白细胞介素2协同抑制肺腺癌细胞的研究[J];癌症;2000年08期

6 徐光川;肺癌的治疗研究概况──2000年 ASCO会议综述之七[J];癌症;2000年11期

7 孙燕,管忠震,金懋林,李维廉,李丽庆,石廷章,周立中,隋广杰,许立功,宋恕平,许德凤,李容,李扬,黄富麟,张嘉庆,张和平,鞠利雅;奥沙利铂单药或与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联合应用治疗晚期大肠癌Ⅱ期临床试用报告[J];癌症;1999年03期

8 林洪生;李道睿;;生存质量与中医肿瘤疗效评价[J];癌症进展;2007年03期

9 陈培丰;雷永仲;张丽英;;养阴清热法治疗晚期肺癌的机理探讨(附38例临床资料分析)[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0年03期

10 柴可群,应栩华;扶正法免疫调节抗肿瘤的机理探讨[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卫东,陈弘,赵健雄,王学习;扶正抑瘤颗粒抗肿瘤作用的研究[J];中医研究;2005年02期

2 程卫东,赵健雄,徐瑞峰,王学习,李元青;扶正抑瘤颗粒对小鼠肝癌细胞H22凋亡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5年03期

3 王宇环,王红,丰衍增;优先扶正抑瘤颗粒水提部分提取工艺[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2年04期

4 赵健雄,李雪峰;扶正抑瘤颗粒对放疗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中CD44v6与nm23-H1表达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4年04期

5 徐瑞峰,赵健雄,程卫东,李元青;扶正抑瘤颗粒对小鼠肝癌H22细胞凋亡及Fas和FasL表达的影响[J];新中医;2004年12期

6 王宇环,曾白林,霍泳宁,丰衍增;扶正抑瘤颗粒中总多糖的含量测定研究[J];中草药;2001年12期

7 宋清,赵健雄,朱玉真,王学习;扶正抑瘤颗粒对小鼠肿瘤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23期

8 汪军,姜建伟,蔡三军,彭惠婷,高艳琴,曹小定,吴根诚;电针对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手术及围化疗期T淋巴细胞亚群和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4年11期

9 赵健雄,连平,李玉田,沈世林;扶正抑瘤颗粒对乳腺癌核转录因子-kB及细胞周期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06期

10 欧阳红;肺癌病人围化疗期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护理学杂志;199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慧英;寿黎红;潘月芬;方遒;曹丹;钱志尧;;缺铁性贫血患者检出消化道肿瘤的危险因素分析[A];2006年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李丽君;;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与护理[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王宝慧;张秀兰;;消化道肿瘤DF方案化疗中5-FU120小时持续泵入观察及护理[A];河南省肿瘤全科护理学术交流会暨专科护士培训班资料汇编[C];2006年

4 张毅敏;周国民;陈烨;;联合检测CEA、CA19-9、CA72-4对消化道肿瘤的诊断价值[A];2007年浙江省医学检验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郜恒骏;;消化道肿瘤研究的现在与未来[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6 陈霖;;健脾理气法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探索[A];2008全国消化肿瘤新技术治疗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王果;伍灵达;林木生;揭育丽;;血清促胃液素水平的测定在消化道肿瘤诊断中作用的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二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8 刘德华;华阳;李森;罗娅红;;消化道肿瘤的肝转移瘤的介入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一次全国介入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9 孙敏;郭永章;张家骅;;抗癌平丸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临床观察[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临床及基础研究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10 韩伟;李文靖;汤力;刘锦新;许国定;郑晓宇;冯关荣;;高龄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围手术期治疗[A];第七届广西肿瘤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海音;[N];上海中医药报;2002年

2 孙卫江;[N];潮州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吴刚;[N];健康报;2010年

4 记者 靖九江;[N];中国医药报;2010年

5 迎春;[N];山西日报;2004年

6 记者 林洵;[N];健康报;2010年

7 南京 席时富 (主任医师);[N];家庭医生报;2008年

8 记者 宜秀萍;[N];甘肃日报;2009年

9 刘道安;[N];中国医药报;2001年

10 通讯员 高翔;[N];长江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治云;扶正抑瘤颗粒对消化道肿瘤围化疗期免疫调节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程卫东;扶正抑瘤颗粒(FYK)诱导H_(22)瘤细胞凋亡调控分子机制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3 张效东;消化道肿瘤姑息性术后自体抗原致敏DC-CIK过继转移治疗方法的建立与临床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4 余捷凯;蛋白质质谱高通量分析平台的建立及其在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陆意;C末端肽段在RON/RON△160所介导的信号传导及致瘤活性中的作用[D];浙江大学;2009年

6 迟俊涛;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不良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7 陈应泰;重离子束对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及淋巴瘤免疫基因与肥胖交互作用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白桦;复方浙贝颗粒辅助化疗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乔小放;RNA干扰SUMO1基因对结肠癌Hct116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赵莲;基于MB-WCX及MALDI-TOF/TOF MS技术的胃癌及结直肠癌血清肽组学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萍;消化道肿瘤切除术后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和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2 李玲;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肿瘤性病变的临床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周晓辉;β-D-半乳糖苷酶活性测定方法的建立及其在消化道肿瘤中的活性变化[D];河北医科大学;2002年

4 赵文君;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浆DNA定量检测及临床特征分析[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5 顾勇;ADAR1在消化道肿瘤中的表达及初步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6 李宝重;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中西医结合处理[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7 牛辉;消化道肿瘤患者肠道微生态的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0年

8 敖琴英;全程无痛干预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抑郁及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徐红;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应用及其对血糖影响的临床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10 孙彩侠;消化道肿瘤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扶正抑瘤颗粒对消化道肿瘤围化疗期免疫调节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58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358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b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