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基于内镜窄带成像技术下早期食管癌诊断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17 19:18
【摘要】:研究背景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一直排在世界前列。在我国每年死于肿瘤的人群中,食管癌约占25%,仅次于胃癌而居第2位。原因是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往往已是食管癌中晚期,常伴有一定程度的转移,大多失去了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部分就算有手术机会,手术的方式往往是切除病变部位,除去肿瘤,但是术后病人5年生存率仅为6%~15%。而早期食管癌经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决定食管癌患者治疗成功率、提高5年生存率、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是能做到“三早”,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目前,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内镜下粘膜下层剥离术(ESD)、内镜下多环套扎黏膜切除术(MBM)等内镜下治疗早期食管癌的技术日趋成熟,能达到外科手术一样的效果。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能早期治疗的基础。可见加强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是提高食管癌患者生存率及改善预后的关键所在。由于早期食管癌患者可以在病情开始的3-4年内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在客观上也为食管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内镜成像技术不断成熟和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食管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都已经成为消化道内科各医生们的主要研究方面。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兴起的放大内镜检查及窄带成像技术(magnifyingendoscoy, narrow-band imaging, NBI)可清楚地观察到食管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ntra papillary capillary loops, IPCL),初步判断病变的级别,NBI依靠光谱组合来显现病变范围及IPCL形态,实现了内镜下“光染色”,无需辅助药物,在检查过程中无明显禁忌证和任何不适,与碘染色相比,它在一些领域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代表了生物学内镜及分子内镜的发展趋势。NBI-ME观察模式,原理是加强了IPCL和周围组织的颜色对比,能够准确的把正常的黏膜和病变黏膜有所区别,清楚的看到IPCL的形态,同时提高检出结构准确率。NBI的应用有助于对病变的组织在病理学上有效预测,能提高我们对早期的食管癌患者组织病变的目标性检测率。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有指导病变的靶向活检功能,对提高食管癌早期的检出有很大的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NBI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说,食管道清洁的力度不够,会对结果的判定有影响。还有黏膜处出血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另外IPCL分型没有确切的规定,又由于该类型的分型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没有具体的判定标准。但是总的来说,NBI在操作上还是比较简便的,同时结合放大内镜有助于食管癌早期的检出率提高,对恶性组织、病变组织进行靶向活检的概率也会进一步提高,这都将有助于病变部位的深度以及治疗的方法广泛应用,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研究目的通过对比内镜窄带成像(Narrow-Band Imaning NBI)结合染色内镜在未放大状态下对病变轮廓清晰度、对比NBI结合放大内镜与普通内镜结合放大内镜、染色内镜结合放大内镜观察食管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ntrapapillary capillary loop, IPCL)清晰度及根据NBI结合放大内镜观察的IPCL分型判断病变的性质与病理组织学比较的诊断准确率,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早期食管癌诊断方面的优势和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2年1月到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过程中发现食管粘膜表现异常的100例病患者纳入本研究中,其中男性有57例,女性43例,年龄在32岁-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5±4.7岁。纳入标准是:①食管黏膜局部发生颜色的改变,如出现红色区和白色区;②食管局部黏膜增厚,血管网结构不清或紊乱;③食管黏膜出现局部轻微隆起的病变,表面粗糙,呈小结节状或颗粒状改变,表面或伴糜烂;④食管黏膜表面轻微凹陷,或伴糜烂;⑤浅溃疡。排除标准为:①食管静脉曲张、息肉、疝、憩室、Barrett食管、进展期食管癌等病变;②有过敏体质、对卢戈氏碘液过敏者、对碘过敏或者有甲亢患病史患者;③消化道梗塞或穿孔患者;④有内镜操作禁忌证者。方法:一、所有研究对象先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A组采用常规碘染色,B组采用NBI结合碘染色,分别在未放大状态下细致观察并获取清晰图像,评价两种检查方式下病变的可见度及清晰度。二、所有研究对象再分别进行普通内镜联合放大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联合放大内镜(ME-NBI)、染色内镜联合放大内镜技术进行观察,获取清晰图像,评价每一种检查方式下患者病变部位的轮廓、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形态图像的可见度及清晰度。三、操作者对使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下观察到的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ntrapapillary capillary loop, IPCL)进行分型,并在病变最为明显的地方取2-4块活体组织送病理组织学检查。被鉴定为早期食管癌者,均进行相应的外科手术治疗或内镜下治疗(ESD、 EMR)。研究中以手术后完整切除的样本组织病理学为主要标准。研究结果(1)A组采用常规碘染色(男28例,女22例),B组采用NBI结合碘染色(男29例,女21例)。在观察到患者病变部位图像可见度上,B组(NBI结合染色内镜组)的检查方式可使在未放大观察状态下的病变轮廓更加清晰,范围更加明确(P=0.0322)。(2)在观察到病变部位的轮廓、IPCL的形态可见度上,NBI联合放大内镜与普通内镜联合放大内镜、染色内镜联合放大内镜观察相比,在对病变轮廓观察的清晰度方面均存在差异(P值分别为0.000和0.005);染色联合放大内镜与普通内镜联合放大内镜观察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00)。结果提示在观察病变部位的轮廓、IPCL的形态可见度上NBI结合放大内镜最清晰,染色内镜结合放大内镜次之。(3) IPCL对食管炎症组的诊断特异性为96.8%,灵敏度为87.7%,阳性预测值为92.8%,IPCL分型主要见于Ⅱ型(12/18)。IPCL对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的诊断特异度为96.5%,灵敏度为87.7%,,阳性预测值为85.7%,IPCL分型主要见于型Ⅲ(22/3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IPCL分型均见于Ⅳ型(24/24)。IPCL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特异度为87.4%,灵敏度为84.3%,阳性预测值为78.9%,主要见于Ⅴ-1、Ⅴ-2型(14/23)。这些结果显示:观察患者病变部位清晰度上,NBI结合染色内镜能更清楚的显示病变的轮廓,使用了NBI模式后再进行染色,正常组织能够与病变部位进行明显的对比。对病变部位区域和形态大小的区别和认识也越来越准确,同时能显示出隆起或凹陷病灶比原始的形态结构有所区别,对于白光模式下食管早癌检查遗漏现象有所补缺。在NBI-ME观察模式下,IPCL与周围黏膜的颜色对比更加明显,对比率最大,能够更加清楚地观察到各种IPCL的变化。结论:窄带成像技术(NBI)是对早期食管癌诊断和检查有重要意义的检测方法。在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提早治疗中已显现出显著的成效。它克服了常规的内镜诊断技术的不足,以及在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治疗中操作方法简单,可以清晰对病变部位显影,结合放大内镜,能更加清楚的观察到IPCL的各种变化,在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中初步判断癌组织浸润深度及判断病变的性状有一定的意义。本论文研究了窄带成像技术在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初步得出结论如下:1.NBI结合染色内镜下能更加清晰的看到组织病变的轮廓和形态,并可以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2.NBI放大与普通放大、染色放大内镜下病变形态清晰度对比,NBI放大内镜最清晰,染色放大内镜次之。3.根据NBI结合放大内镜下观察的IPCL分型,可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及癌组织浸润的深度,与病理结果相符合的程度较高,具有良好的诊断应用价值。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魏文俊;潘宏年;汤海涛;;54例早期食管癌的内镜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J];安徽医学;2013年06期

2 毛鑫礼;朱琳鸿;张玉;叶丽萍;丁锦秀;;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诊断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症的应用价值[J];现代实用医学;2013年03期



本文编号:23846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3846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f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