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BANCR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发布时间:2019-01-28 18:09
【摘要】:研究背景据最新统计数据表明,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是全世界第八大恶性肿瘤,并且占肿瘤相关死亡排名第六位[1,2]。根据组织学分类可主要分为: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和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地区EC的主要组织类型是ESCC。EC是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西方国家该病的发病率在近些年来呈急剧上升趋势。尽管医疗卫生和科技技术已然飞速发展,提高了EC诊疗的水平,但其5年生存率(低于10%)和EC根除术后5年生存率(低于15-40%)仍然很低。一方面由于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患者在就诊时已处于疾病晚期。当前为了提高术后EC患者的疗效,手术患者往往采用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治疗(neoadjuvant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NCRT)减少肿瘤的大小。但是NCRT可能会增强毒性并且延误那些对NCRT反应差的病人的手术时机。因此,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项巨大挑战,即寻找可以预测或者区别出对该治疗手段反应良好的生物标志物。综上,EC高发生率和预后差等特点说明了研究该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必要性,可通过研究识别其易感基因和生物标志物,可以帮助预测患者的治疗反应,同时提高他们的生存率[3,4]。以往科研工作者多将研究集中在编码基因上。2002年日本科学家最先揭开长链非编码RNA的“神秘面纱”[5]。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不编码蛋白,转录本长度超过200 nt的RNA分子。它的结构与信使RNA相似,大部分是由RNA聚合酶转录形成,途径剪接、修饰等过程,主要存在部位为细胞核[6]。以前被认为其是转录过程中的副产物,其作用价值未得到研究人员重视[7,8]。伴随着基因微阵列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长链非编码RNA被发现,且大量数据表明LncRNAs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9,10],它们可以在表观遗传学,转录及转录后等多个层次调控基因的表达,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11]。2012年有科学家在黑色素瘤细胞中发现一种长链非编码RNA,它位于9号染色体上,长度为693bp,命名为BRAF基因激活的非编码RNA(BRAF-activated noncoding RNA,BANCR)[12]。在实验中,研究者通过测序BRAF600E表达和BRAF600E无表达的正常黑素细胞同BRAF600E突变的两类黑素细胞的RNA,注意到了BANCR,并发现该类物质在黑色素肿瘤细胞中表达水平升高,参与了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等过程。自此以后,其相关实验越发增多,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肺癌、膀胱癌和胃肠道肿瘤等多种不同组织类型肿瘤中均异常表达,并且与肿瘤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13,17]。其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发现BANCR可以介导MEK/ERK信号通路诱导上皮间质转换(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过程,进而加速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过程,影响患者预后[18]。目前,关于BANCR是否在E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调控作用尚不明确。本文通过研究检测BANCR在92例临床ESCC病例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为EC的早期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一个新的潜在的思路。目的研究ESCC患者中BANCR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检测BANCR在92例ESC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统计分析BANCR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BANCR在67.4%(62/92)的ESCC癌组织中高表达,其相对表达量为2.046±0.160,癌旁组织相对表达量为0.447±0.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92,P≤0.05);BANCR的高表达分别与肿瘤的大小(P=0.022)、淋巴结转移(P=0.032)、TNM分期(P=0.015)有关,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远处转移等无关(P0.05);BANCR高表达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较BANCR低表达组均缩短(PFS,P=0.006;OS,P=0.040)。结论BANCR在ESCC癌组织中高表达,BANCR的异常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BANCR表达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其可能参与ESC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3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霍勤,洪玫,王洪涛;扶正通噎汤配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3年09期

2 曹富民,王小玲,张祥宏,严霞,邢凌霄,王俊灵,王凤荣;食管鳞状细胞癌热休克蛋白27、70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肿瘤临床;2004年08期

3 Katada C;Muto M;Manabe T;郝筱倩;;食管鳞状细胞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的局部复发[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2005年08期

4 王少彬;陈俊辉;陈理明;沈忠英;程本坤;;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热休克蛋白10和60的表达及其意义[J];国际肿瘤学杂志;2006年02期

5 祖世宽,孙喜斌,戴涤新,周梦强,陆建帮,段文杰,张育萍,,王振军;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生存及预后因素分析[J];肿瘤;1995年S1期

6 王彦武,陈军;食管鳞状细胞癌合并平滑肌瘤1例[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0年06期

7 徐卫国,张力建,谢玉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原发性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华医学杂志;2001年14期

8 李旭东,任玉波;食管鳞状细胞癌伴平滑肌瘤一例[J];河南肿瘤学杂志;2001年04期

9 王翠芳,任力,张丽颖;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与耐药基因表达的研究[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1年04期

10 赵高峰,僧靖静,张振龙,卫洪超,陈冬,李惠翔,赵胡方,赵志忠;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微血管密度的研究[J];河南肿瘤学杂志;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连科;朱陵君;顾艳宏;束永前;;食管鳞状细胞癌切除术后回肠转移1例[A];第三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教育集暨论文集[C];2009年

2 伊艳;李宝生;孙洪福;张自成;巩合义;李洪升;黄伟;王中堂;;食管鳞状细胞癌放化疗敏感性的预测指标[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王现亭;谢林森;贾莉婷;张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浆中的测定[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谢林森;;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测定[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李光;张海峰;徐妙生;王全红;;食管鳞状细胞癌染色体9q12-21杂合性丢失[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病理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乔学英;周志国;王薇;高献书;王雅棣;杨香然;张钧;霍俊杰;王静;刘欣;张萍;万欣;;不同临床靶体积适形放疗对食管鳞状细胞癌失败方式及预后的影响[A];2007第六届全国放射肿瘤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杭;陈天武;张小明;;多层螺旋CT定量评估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出现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刘俊峰;王义舫;高杨;王福顺;曹富民;李保庆;王其彰;;食管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关系[A];中国第九届全国食管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王小玲;王士杰;吴国祥;刘月平;;食管鳞状细胞癌中Caveolin-1蛋白表达与预后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暨环境·免疫与肿瘤防治综合交叉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徐卫国;张力建;谢玉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原发性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冯卫东;研究人员发现可破坏肿瘤抑制基因的小RNA[N];科技日报;2009年

2 记者 储笑抒 通讯员 盛伟;人体微小RNA有望提前发出癌症预警[N];南京日报;2011年

3 泸州医学院副教授、科普作家 周志远;“大头儿子”与环状RNA[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4 麦迪信;小分子RNA可能有大作用[N];医药经济报;2003年

5 董映璧;美发现基因调控可回应“RNA世界”[N];科技日报;2006年

6 张忠霞;特制RNA轻推一下,就能“唤醒”基因[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7 聂翠蓉;RNA:纵是配角也精彩[N];科技日报;2009年

8 冯卫东;RNA干扰机制首次在人体中获得证实[N];科技日报;2010年

9 冯卫东 王小龙;英在地球早期环境模拟条件下合成类RNA[N];科技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常丽君;新技术让研究进入单细胞内RNA的世界[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丽;miR-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2 张艳;食管鳞状细胞癌差异蛋白的筛选及其临床意义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3 陈欣然;协同刺激分子B7-H4通过活化IL-6/STAT3信号通路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形成[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4 谭炳煦;PAX9对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预后及放射敏感性的价值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5 赵佳;食管鳞状细胞癌血浆肿瘤标记物的蛋白质组学筛选及验证[D];郑州大学;2016年

6 杜t;突触融合蛋白6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D];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

7 张明艳;HMGA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山东大学;2016年

8 任国华;SRPK1在TGF-β介导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中的作用[D];山东大学;2016年

9 李德军;RUNX3逆转食管鳞状细胞癌对顺铂耐药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10 蔡庆勇;CCR7基因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新生血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鹏岩;人食管鳞状细胞癌Fas/FasL蛋白表达与人乳头瘤病毒的关系[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刘胜凯;ERCC1、TUBB3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周涛;钠钙交换蛋白(NCX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上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参数的关系[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朱奇坤;PTP4A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周珍;食管鳞状细胞癌中DACT1、2、3基因的表达及表观遗传学失活机制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6 张亚芳;TGF-β1诱导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TE13发生上皮间质转化及其参与放射抗性的分子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7 杨小冬;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CL2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郑州大学;2015年

8 孟伟伟;let-7a和长链非编码RNA H19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郑州大学;2015年

9 聂文佳;MMP-26和p6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10 罗会芹;前列腺素E2受体EP2与EGFR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4171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4171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d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