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IGFBP3在胃癌中的作用和调控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9-02-13 21:04
【摘要】:胃癌是全球第四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的发病率则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由于胃癌患者无特异性的早期症状,近一半的胃癌患者在被诊断时已经进展到晚期,预后较差。胃癌的发生发展涉及一系列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筛查这些基因并研究其作用机制对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 IGFBP3)是IGFBP家族的主要组成成分,主要通过和循环中的I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结合而发挥作用。既往研究表明,IGFBP3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异常,主要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等过程,对侵袭转移的报道则较少。同源盒基因D10(homeobox D10, HoxD10)可以编码转录因子,我们的既往研究发现HoxD10可以影响胃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及迁移侵袭等行为。通过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发现,在胃癌细胞中,包括IGFBP3在内的多个基因可能受到HoxD10的调节。因此,我们推测IGFBP3可能作为转录因子HoxD10的下游靶点,影响胃癌的生物学行为。 为证实此推测,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对胃癌组织芯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分析胃癌与癌旁IGFBP3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及IGFBP3表达同患者TNM分期和生存期等的相关性。通过划痕试验和Transwell试验,研究IGFBP3沉默表达后对胃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并检测迁移侵袭相关因子寻找可能的机制。通过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明确了HoxD10蛋白对IGFBP3的转录调控机制。 研究方法 1.胃癌组织中IGFBP3表达水平和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分析 (1)IGFBP3抗体对含有胃癌和癌旁配对组织的组织芯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癌与癌旁IGFBP3表达的差异。 (2)分析胃癌组织中IGFBP3的表达和患者TNM分期、病理分级及生存期等的相关性。 2. IGFBP3对胃癌细胞迁移侵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 (1)采用划痕试验、Transwell迁移试验检测siRNA靶向干扰IGFBP3表达后,胃癌细胞BGC823和SGC7901迁移能力的变化。 (2)铺基质胶的Transwell侵袭试验检测siRNA靶向干扰IGFBP3表达后,胃癌细胞BGC823和SGC7901侵袭能力的变化。 (3)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siRNA靶向干扰IGFBP3表达后,迁移侵袭相关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 3.胃癌细胞中HoxD10对IGFBP3的转录调控研究 (1)采用RT-PCR, Western blotting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在胃癌细胞BGC823和SGC7901中,检测HoxD10过表达后,IGFBP3的mRNA.蛋白质及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变化。 (2)利用启动子结合位点预测软件PROMO预测IGFBP3启动子区域可能和转录因子HoxD10结合的位点,以此为基础设计引物,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检测能够募集HoxD10的位点。 (3)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鉴定HoxD10的活性结合位点,对核心结合序列进行点突变后再次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的变化是否被沉默。 研究结果 1.胃癌组织中IGFBP3表达水平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相关 (1)胃癌组织中IGFBP3的表达显著低于配对的癌旁组织(p0.01)。 (2) IGFBP3高表达的患者处在高淋巴结分期N2+N3的比例显著低于IGFBP3低表达的患者(p0.05),清扫出的总淋巴结中出现转移的比例亦显著较低(p0.01)。 (3)IGFBP3高表达患者4.5年的生存率显著高于IGFBP3低表达的患者(p0.01)。 2. IGFBP3抑制胃癌细胞的迁移侵袭 (1)在不同野生胃细胞株中,HGC27表达IGFBP3相对最高,BGC823、SGC7901和GES-1表达次之,AGS、MKN28、MKN45、NCI-N87和MGC803则低表达。 (2) siRNA干扰IGFBP3的表达后,BGC823和SGC7901划痕的愈合显著加快,12h和24h的迁移率明显提高(p0.01)。 (3) siRNA干扰IGFBP3的表达后,迁移到Transwell小室下层的细胞计数明显增加(p0.01)。 (4) siRNA干扰IGFBP3的表达后,穿过基质胶侵袭到Transwell小室下层的细胞明显增多,下层细胞洗脱后的OD值显著增加(p0.01)。 (5) siRNA干扰IGFBP3的表达后,MMP14,uPA和uPAR的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 1.胃癌细胞中HoxD10在转录水平调控IGFBP3的表达 (1) pcDNA3.1-HoxD10转染的BGC823和SGC7901中HoxD10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同时伴随着IGFBP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明显增高。 (2)转染HoxD10后IGFBP3启动子报告基因荧光素酶活性显著增加(p0.01)。PROMO软件预测显示IGFBP3转录上游2.3kb有5个可能和HoxD10结合的位点HBS1-5。 (3)以HoxD10抗体沉淀的核酸为模板,HBS3、HBS4和HBS5引物可以扩增出明显条带;HoxD10过表达后,HBS3、HBS4或HBS5的报告基因荧光素酶相对活性均显著增加(p0.01),突变的HBS3、HBS4和HBS5报告基因荧光素酶相对活性则无明显变化。 研究结论 1.胃癌组织中IGFBP3的表达和淋巴结转移负相关,IGFBP3表达高的患者生存期较长。 2.IGFBP3能显著抑制胃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其作用可能和MMP14, uPA/uPAR等因子相关。 3.HoxD10可以同IGFBP3启动子区域的HBS3、HBS4及HBS5结合,在转录水平上调IGFBP3的表达。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5.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红敏;王莉;张明川;;MUC1和uPA在上皮性卵巢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J];河南医学研究;2010年03期

2 梁新华,肖贵州,毛祖彝,吴军楼,何永文;加热对人舌癌Tca8113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表达的影响[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3年02期

3 王升志,梁新华,成洲,毕洪广,毛祖彝,王大章;乏氧对人舌癌Tca8113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表达的影响[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5年03期

4 吴桂珠,郑秀;肿瘤的浸润、转移与uPA系统的关系[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02期

5 梁新华,徐平平,毛祖彝,吴军楼,肖贵州;尿激酶受体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2年04期

6 郑智国;;卵巢癌转移相关基因及其信号传导途径[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年01期

7 王大力,王铁;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特异受体在喉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年12期

8 王大力;王铁;任重;;uP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关系[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年09期

9 王大力;王琰;任重;;喉鳞状细胞癌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激活与uPA表达上调的关系[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年09期

10 詹灵凌;吕小平;李山;姜海行;覃锦耀;唐劲光;;肝硬化患者血浆uPA、uPAR水平与肝纤维化和癌变的相关性[J];临床检验杂志;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郑智国;许沈华;;卵巢癌转移相关基因及其信号传导途径研究进展[A];浙江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杨帆;王丽;洪斌;;HDAC抑制剂调控转录因子Sp1机制研究进展[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3 刘璐;;绝经后激素治疗与卵巢癌发病风险[A];第十一届全国博士生学术年会(生物医药专题)论文集(下册,,墙报P25-P48)[C];2013年

4 刘敏霞;周可成;曹毅;;新的肺癌相关基因MCRS1病理生理功能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3环境污染及职业暴露与人类癌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5 肖丽君;赵爽;郑华川;赵恩宏;郑鑫;;Parafibromin在胃肠道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学因素的关系[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3感染、免疫和疫苗论坛论文集[C];2014年

6 付文婷;王科燕;王晓梅;;门诊化疗临床药师服务的切入点[A];第十三届全国青年药师成才之路论坛暨抗肿瘤药物合理应用与临床药学实践国家级继教会议论文集[C];2014年

7 吴天石;王艳杰;郭隽馥;徐宁阳;王荣;金颖;唱云凤;马丽娜;;四君子丸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组织增殖及凋亡的影响[A];第四次中华中医药科技成果论坛论文集[C];2014年

8 王芳;赵玲莉;;亚高原西宁地区肿瘤标志物CA72-4、CA24-2、CEA联合检测对胃癌早期诊断的评价分析[A];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研讨会(广州站)论文综合刊[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英;高分子纳米复合造影材料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朱秀委;数学肿瘤学的研究与应用:微环境的作用[D];浙江大学;2011年

3 车津晶;基于炭疽毒素与受体相互作用的抗炭疽和抗肿瘤药物设计[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4 李国平;环氧合酶-2促进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血管生成与侵袭能力[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5 孙兴会;尿激酶受体介导的基因转移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王大力;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声门上型喉癌中的表达及调节机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7 丁怡;雷公藤甲素抗血管生成的作用及机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王宝山;肿瘤转移相关因子在喉声门上型癌、喉咽癌原发灶及其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9 李晓冬;TNFα或mmLDL对血管内皮细胞PAI-1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探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10 郑欣;一、嗜铬细胞瘤基因差异表达的研究 二、肾上腺髓质素对原代培养的人嗜铬细胞瘤细胞中儿茶酚胺水平的影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鹏;uPA、uPAR、PAI-1及masp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D];郑州大学;2010年

2 王雪春;uPA合成抑制剂Amiloride对人宫颈癌细胞体外侵袭迁移及凋亡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3 袁蔚;uPA、uPAR及MMP-2在子宫颈鳞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4 焦珍珍;oxLDL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LOX-1及uPAR表达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5 唐茂源;UPA和UPAR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6 高f;肝癌相关基因的筛选和功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冷超;Smad4失活和Kras~(G12D)活化对结肠癌肝转移的协同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高维强;尿激酶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D];苏州大学;2001年

9 程波;肺癌中激活蛋白AP-1及其相关调控因子表达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10 凌丹;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及其抑制因子与卵巢癌的浸润转移[D];广西医科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218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4218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4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