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食管癌中P53蛋白和Akt蛋白相互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1-22 17:31
【摘要】:目的食管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每年全球约有40万人死于食管癌。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的失调造成细胞内信号通路的改变,继而带来癌细胞的发生和发展。p53是人体内重要的抑癌基因,akt是人体内重要的癌基因。在正常人体细胞内两者处于动态平衡中,共同调节了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失衡提示其细胞内P53和Akt的表达较正常人体细胞发生了变化。本文旨在探究食管癌细胞中两个细胞内信号通路上游节点:P53和Akt蛋白之间的关系正常细胞发生了何种变化,初步明确其在癌细胞内的生物学特性,从而更好地了解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方法取手术切除的食管癌及癌旁组织制成病理切片并行免疫组化检查,检测有无p-Akt1,p-Akt2,Akt和P53蛋白表达;取TE-1食管高分化鳞癌细胞培养,提取细胞蛋白western blot法检测其p-Akt1,p-Akt2,Akt和P53浓度;再分别使用P53抑制剂Pifithrin-α,Akt1抑制剂A-674563,Akt2抑制剂CCT128930作用于TE-1细胞,分别提取细胞蛋白,western blot法检测p-Akt1,p-Akt2和P53浓度,观察蛋白之间相互关系;取人体食管癌组织对p53基因外显子进行基因测序,并比对GENEBANK发现其突变,对比相关文献明确突变类型;结果50 例食管癌组织中,分别 52%(26/50)、42%(21/50)、30%(15/50)、66%(33/50)的食管癌组织表达P53、Akt、p-Akt1和p-Akt2蛋白,癌旁组织分别22%(11/50)、18%(9/50)、8%(4/50)、28%(14/50)的癌旁组织表达P53、Akt、p-Akt1和p-Akt2蛋白,食管癌显著表达更多的P53(p=0.002)、Akt(p=0.009)、p-Akt1(p=0.005)和p-Akt2(p=0.000)蛋白。跟中高分化食管癌、Ⅲ+Ⅳ期食管癌、存在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相比,P53蛋白在低分化食管癌、Ⅰ+Ⅱ期食管癌、没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中表达没有显著增加(p0.05)。跟中高分化食管癌、Ⅲ+Ⅳ期食管癌相比,Akt,p-Akt1,p-Akt2蛋白在低分化食管癌、Ⅰ+Ⅱ期食管癌中表达没有显著增加(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中Akt,p-Akt1,p-Akt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提示Akt蛋白的两个亚型参与了食管癌细胞再淋巴结内的转移。和对照组相比,使用P53抑制剂Pifithrin-α的食管癌TE-1细胞P53、Akt、p-Akt1表达量明显下降(p=0.002,p=0.032,p=0.016);p-Akt2表达量没有明显下降(p=0.133);使用p-akt1抑制剂A-674563后P53、Akt、p-Akt1表达量明显下降(p=0.004,p=0.004,p=0.011);p-Akt2表达量没有明显下降(p=0.519)。使用 p-akt2 抑制剂 CCT128930 后 P53、Akt、p-Akt1、p-Akt2 表达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p=0.013,p=0.010,p=0.005)。在50例食管癌组织标本中均未测出有R175H、H179R、R248Q和R273H位置的突变。结论食管癌较正常组织表达更多的P53、Akt、p-Akt1和p-Akt2蛋白,Akt1和Akt2蛋白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细胞的淋巴结转移。异于正常组织里P53和Akt之间的相互抑制关系,在食管癌细胞内P53蛋白和Akt1、Akt2蛋白互为促进,共同介导了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但是蛋白之间这一相互关系的变化并不是p53基因发生突变出现p53R175H、H179R、R248Q和R273H突变体的原因,仍需进一步的研究阐明其机理。
【图文】:

蛋白,食管癌,癌组织


图3邋p-Aktl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逦图4逦p-Akt2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逡逑为阳性(x邋200)逦为阳性(x邋200)逡逑表1邋P53蛋白在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逡逑m\逦Ml逦P53逦P逡逑m±逦il逡逑癌组织逦50逦^逦24逦M02逡逑癌旁粘膜逦50逦11逦39逡逑表2邋Akt蛋白在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逡逑m\逦Ml逦Akt逦p逡逑il逦il逡逑

蛋白,食管癌,癌组织


图3邋p-Aktl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逦图4逦p-Akt2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逡逑为阳性(x邋200)逦为阳性(x邋200)逡逑表1邋P53蛋白在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逡逑m\逦Ml逦P53逦P逡逑m±逦il逡逑癌组织逦50逦^逦24逦M02逡逑癌旁粘膜逦50逦11逦39逡逑表2邋Akt蛋白在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逡逑m\逦Ml逦Akt逦p逡逑il逦il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3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立中,唐军民,唐岩;中线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年08期

2 朱景明,桑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P53蛋白的表达[J];航空航天医药;2003年02期

3 宋林红 ,李科 ,奚玲;p53蛋白在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探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3年01期

4 李卫东;p53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的表达[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93年03期

5 王德辉,李怀胜,赵惠卿,王丽妍,袁慧钧;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及其癌变与p53蛋白异常表达[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1998年04期

6 刘素玲,田中太;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细胞周期分布与突变P53蛋白的表达[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年07期

7 肖志波;郝立君;任立宏;滕雯;;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P53蛋白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13期

8 肖志波;郝立君;庞建华;任丽虹;滕雯;;P53蛋白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的影响[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6年03期

9 江沛,麦惠成,王纯直;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53蛋白的积聚及其临床意义[J];河南肿瘤学杂志;1997年01期

10 何国斌,姜育红,赵红宇,石爱梅;P53蛋白在人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及白斑的表达[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逸明;董海燕;吴拥军;陈琛;;肺癌组织P33ING1的表达及其与P53蛋白的关系[A];2003年全国免疫毒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2 秦建领;张霞;王国斌;郭勇;;端粒酶活性及p53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关系[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5年

3 李一伟;Fazlul Sarkar;;p53蛋白三维结构的改变与胰腺癌病人生存率的关系[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4 黄方;;p53蛋白的单分子荧光研究[A];第一届全国生物物理化学会议暨生物物理化学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王影;杨素琼;李吉满;杨薇;覃胜;孙维纲;;甲基转移酶和P53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病理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马春梅;张世棋;王德仲;蒋丽娜;薄爱华;张晓丽;;P53蛋白在食道正常,增生和癌变上皮中的表达[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7 房佰俊;王耀美;刘玉章;向谱;李玉富;宋永平;;姜黄素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表达P53蛋白影响的研究[A];中国肿瘤内科进展 中国肿瘤医师教育(2014)[C];2014年

8 白冬梅;郑晓峰;;核糖体蛋白RPL6在核仁压力下对p53蛋白的调控机制[A];细胞—生命的基础——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13年全国学术大会·武汉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祝小林;刘少英;刘红兵;;鼻咽癌中bc1-2及P53蛋白的检测[A];中西医结合“四种耳病”学术会汇编[C];2001年

10 余传定;许沈华;倪型灏;凌雨田;张谷;朱赤红;刘祥麟;;胃癌P-gp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永波;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Fas及P53蛋白凋亡缺陷的相关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2 杨建良;高表达p53蛋白的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3 金富军;Bre通过增强p53蛋白的泛素化降解促进成骨分化[D];暨南大学;2017年

4 朱剑武;基于APE1和p53蛋白序列的多肽阵列设计及其线粒体定位序列的筛选[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5 韩增{,

本文编号:25720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5720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3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