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p53和BRCA1在辐射诱导的DNA双链断裂损伤修复中功能相关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10 20:56
【摘要】:研究目的各种外源性因素例如电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 IR)、紫外线及化疗药物和内源性因素例如代谢产物及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等均可造成DNA不同形式的损伤,诸如复制叉停滞、DNA单链断裂和DNA双链断裂等(double strands breaks, DSBs)。DSBs是DNA最严重的损伤形式之一,它可导致染色体重排、肿瘤的发生和细胞死亡等。在应答DNA损伤时,有两种主要机制参与]ONADSBs修复: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HR)和非同源末端链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 NHEJ)。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l, BRCA1)是调控HR修复DSBs的重要蛋白。p53作为重要的肿瘤抑制因子也参与包括细胞周期停滞、细胞凋亡、转录调控和DNA损伤修复等一系列细胞活动。相关研究表明,p53和BRCA1都参与细胞增殖和DNA修复过程中转录调控,但是两种蛋白在IR致DNA DSBs修复中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在协同调控HR修复的分子机制中的作用目前仍不清楚。本课题通过乳腺癌肿瘤细胞中p53和BRCA1功能状态对细胞DSBs修复、放射敏感性和维持细胞基因稳定性等方面作用的研究,以探讨p53和BRCA1功能关联性在调控HR修复过程中的作用。p53和BRCA1功能关联性在HR分子机制中作用的阐明,对揭示HR修复的分子机制及肿瘤的发生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方法1.细胞系工作模型的建立应用HPV-E6和LXSN逆转录病毒颗粒感染含有野生型p53(wild type p53,wtp53)MCF7细胞,建立p53表达下调的MCF7/E6和表达wtp53的MCF7/LXSN同源配对细胞系;用pLKO-1和P53shRNA病毒颗粒感染MCF7细胞建立p53表达下调的同源配对细胞系;转染HR底物报告基因pDR-GFP至MCF7细胞,建立表达pDR-GFP的MCF7/pDR-GFP细胞系。2.p53和BRCA1表达的检测分别用HPV-E6病毒感染wtp53的MCF7细胞降解p53,或者用shRNA沉默MCF7细胞中p53表达,无IR或给予10Gy电离辐射后8h,用RT-qPCR法检测p53和BRCA1的:mRNA水平变化,用蛋白免疫印迹法观察p53、BRCA1、p21等蛋白的表达情况,用免疫荧光法观察BRCA1、Rad51等蛋白焦点形成的动态变化。用shRNA沉默MCF7细胞中BRCA1表达,无IR或给予10Gy电离辐射后8h,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观察p53、BRCA1等蛋白的表达情况。3.p53和BRCA1蛋白水平相互作用的测定转染wtp53进入H1299细胞,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观察p53和BRCA1在蛋白水平上的相互作用。4.HR修复效率的测定用HPV-E6病毒感染MCF7/pDR-GFP细胞降解p53、或用shRNA沉默MCF7/pDR-GFP细胞中p53的表达以及下调p53后再转染wtp53以恢复p53的表达,在上述不同条件下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自发HR(spontaneous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SR)效率和核酸酶I-SceI诱导的HR效率。5.细胞周期的检测HPV-E6病毒感染MCF7细胞、或用p53的shRNA沉默MCF7细胞中p53表达、以及下调p53后再转染wtp53以恢复p53表达,然后在无IR或给予10Gy电离辐射后,收集细胞,0.1%TritonX-100处理、冰乙醇固定和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 PI)染色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6.应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放射敏感性分别用HPV-E6病毒或者BRCA1的shRNA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MCF7细胞,分别给予0、2、4和6Gy不同剂量电离辐射照射,继续培养三周,甲醇固定和结晶紫染色后,计数细胞克隆形成数,并计算克隆形成数。7.应用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检测细胞染色体稳定性分别用HPV-E6病毒或者BRCA1的shRNA作用于MCF7细胞,给予0Gy或2Gy电离辐射照射后24小时,应用肽核酸(peptide nucleic acid, PNA)探针通过荧光原位杂交实验(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检测细胞染色单体和染色体断裂、及辐射状染色体异常结构形成。研究结果1.成功建立细胞系工作模型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含HPV-E6或p53shRNA病毒颗粒感染MCF7细胞后,与对照组细胞系中p53表达相比,MCF7/E6和p53shRNA细胞系中p53和p21表达量明显降低;用转染wtp53方法恢复p53的表达,p53诱导的p21表达量又有所增加,提示成功建立了两对p53缺欠同源配对细胞系。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也成功筛选出表达同源重组底物pDR-GFP的MCF7细胞,建立MCF7/pDR-GFP细胞系。2.应答DNA损伤时,p53抑制过度重组修复流式细胞术检测HR的结果显示,应用HPV-E6和p53的shRNA分别降解和沉默MCF7/pDR-GFP细胞系中的p53表达后,与对照组相比,SR效率和I-SceI诱导的HR效率都进一步显著增加(p0.01);当p53缺欠的MCF7细胞被转染表达wtp53质粒后,I-SceI诱导增加的HR效率又发生明显的降低(p0.01)。3.p53抑制DNA损伤位点Rad51的过度募集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HPV-E6感染MCF7细胞后,未给予IR照射时,Rad51蛋白焦点形成细胞百分比从5.3%显著增加至21.9%(p0.05);10Gy电离辐射照射后8h,IR诱导的Rad51蛋白焦点形成细胞百分比从45.7%进一步显著增加至71.0%(p0.05)。10Gy电离辐射照射后8h内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shRNA沉默p53表达后Rad51蛋白焦点形成的细胞百分比都相应地显著增加。4.p53通过调节BRCA1活性以调控HR修复分子机制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BRCA1的shRNA可成功下调BRCA1在MCF7细胞系中的表达,p53的表达量并未受到影响。但是,下调MCF7细胞中p53表达后BRCA1表达量显著增加,若进一步恢复wtp53在细胞中的表达,增高的BRCA1的表达量又被降低;同样,恢复wtp53在H1299细胞中的表达后,细胞中BRCA1表达量明显降低。以上实验研究提示在蛋白水平上p53能够抑制BRCA1过度表达。免疫荧光实验结果进一步显示,HPV-E6;感染MCF7细胞后,未给予IR时,BRCA1蛋白焦点形成细胞百分比从31.4%显著增加至50.8%(p0.05);10Gy电离辐射照射后8h,IR诱导的BRCA1蛋白焦点形成细胞百分比从51.4%也进步显著增加至78.6%(p0.05)。shRNA沉默p53表达后10Gy电离辐射照射后8h内各时间点与对照比较,BRCA1蛋白焦点形成的细胞百分比均相应地显著增加(p0.05)。以上实验研究提示p53能够抑制BRCA1在DNA损伤区域的过度募集。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显示,p53和BRCA1两种蛋白之间有相互作用,并且存在于同一蛋白质复合物沉淀中。RT-qPCR实验结果显示,shRNA沉默MCF7细胞中p53表达后,BRCA1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再恢复wtp53表达后,增高的BRCA1的mRNA水平表达又明显降低(p0.01)。以上实验研究提示在转录水平上p53可抑制BRCA1 mRNA表达。5.在BRCA1表达缺欠细胞中,p53表达下调还能恢复HR效率细胞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在BRCA1表达正常细胞中,HPV-E6降解p53后,细胞SR效率和I-Scel诱导的HR效率分别增加了2倍和5倍(p0.01);在BRCA1表达缺欠细胞中,再下调p53表达后,降低的HR又得以恢复。6.p53与BRCA1功能相关性对细胞的辐射抵抗性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在2、4和6Gy电离辐射处理MCF7细胞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用HPV-E6病毒下调p53表达可显著增加细胞对辐射的抵抗性(p0.01):用BRCA1 shRNA下调BRCA1表达则可增加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性(p0.01)。在BRCA1表达缺欠细胞中,进一步灭活p53功能,发现2Gy和4Gy电离辐射照射细胞后,细胞对辐射抵抗性又增强,使对辐射敏感的细胞又变得不敏感(p0.01),但6Gy处理组细胞的敏感性没有明显变化(p0.05)。7.p53与BRCA1功能相关性对染色体稳定性的影响FISH结果显示,当未给予IR时,p53表达缺欠的MCF7细胞中自发性的染色单体断裂、染色体断裂和辐射状染色体异常结构形成等无明显变化(p0.01),但是,BRCA1表达缺欠细胞中的染色体断裂和辐射状染色体异常结构形成显著增加(p0.01)。IR照射细胞后,p53表达下调使IR诱导的染色体断裂和辐射状染色体异常结构形成明显减少,而BRCA1缺欠则使染色体异常结构形成明显增多;但在BRCA1表达缺欠的细胞中,进一步下调p53表达后,自发和IR诱导的染色单体断裂、染色体断裂和辐射状染色体异常结构形成均有所减少。该项指标变化与HR效率、细胞对辐射敏感性等结果相一致。研究结论1.p53可抑制Rad51介导的过度重组修复。2.p53可在转录水平上抑制BRCA1功能过强,在调控HR的分子机制中p53和BRCA1之间存在功能关联性。3.p53与BRCA1功能相关性可影响细胞辐射抵抗性和染色体稳定性。4.p53还可不依赖于BRCA1通路抑制HR修复分子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涛;BRCA1与DNA损伤修复及转录调节[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4年04期

2 周颉;王恩礼;;BRCA1的DNA损伤修复与启动子甲基化的研究进展[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8年11期

3 金文昊,李瑞永,金哲洙;朝、汉族乳腺肿瘤中BRCA1、p53的表达及临床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05年05期

4 王春杨;孙圣坤;符伟军;宋涛;蔡伟;高江平;洪宝发;王晓雄;王红;;DNA损伤对前列腺癌细胞株BRCA1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华男科学杂志;2008年08期

5 王宁;王雅杰;;BRCA1基因相关的DNA修复通路异常与三阴乳腺癌化疗药物选择的关系[J];中国癌症杂志;2009年07期

6 刘敏,欧阳高亮,鲍仕登;BRCA1蛋白参与DNA双链损伤应答[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3年04期

7 李萍;周利斌;李强;;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在DNA损伤修复中的肿瘤抑制作用[J];肿瘤防治研究;2008年04期

8 罗远琼;BRCA1基因在细胞增殖、凋亡和DNA损伤修复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3年06期

9 郭云娣;白光辉;;BRCA1核蛋白和p53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表达[J];江苏医药;2015年19期

10 杨燕军;;BRCA1是DNA损伤中细胞应答的一个重要角色[J];国外医学情报;200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婕;王麟;金锋;米小轶;魏敏杰;;BRCA1和相关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相关分析[A];两岸三地药理学与临床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罗月;董超;赵锡鹏;张凤梅;凤志慧;郭刚;;DNA损伤剂对携带BRCA1功能位点突变细胞的毒性作用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3 陆云飞;张海添;曾健;廖清华;林进令;林坚;;广西散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的研究[A];第七届广西肿瘤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魏敏杰;任婕;赵海山;金万宝;;散发性乳腺癌组织BRCA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蛋白表达的相关性[A];药物相关蛋白质组学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任婕;魏敏杰;;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表达和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药理学会化疗药理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Zhaojun Zeng;Hongde Li;Shengguang Xiang;Weixin Hu;;The studies on molecular mechanism of DNA damage caused by suicide gene system under regulation of Tet-On in breast cancer cells[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0年

7 魏敏杰;任婕;金锋;金万宝;;BRCA1蛋白在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A];药物相关蛋白质组学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于兆进;任婕;魏敏杰;;BRCA1基因突变及启动子甲基化与乳腺癌[A];两岸三地药理学与临床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齐金鹏;邵世煌;白慧;李豆豆;;基于DNA损伤的p53基因调控网络模型研究[A];2006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任婕;魏敏杰;金锋;赵海山;姚维范;冯婉玉;;在不同亚群的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蛋白的表达[A];两岸三地药理学与临床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靳澎;我国七成卵巢癌初诊已为晚期[N];家庭医生报;2017年

2 南方日报记者 李R,

本文编号:25782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5782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5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