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乳腺癌转移性克隆的基因组特征及其抱团转移机制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6 05:33
【摘要】:转移是导致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以往研究虽然对乳腺癌发生转移的好发部位,转移途径以及转移各阶段的分子改变都有了详细的研究,但对癌细胞基因组的改变如何影响相关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清楚,至今仍没有发展出针对性控制乳腺癌转移的方法。近年来,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对单细胞和少量细胞的测序技术的突破,使得人们可以在充分考虑肿瘤细胞异质性的基础上精确查找癌细胞特异性的基因组改变和信号调节通路。本研究通过对一例乳腺癌病人的8张病理冰冻切片取样,使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目的性的获得原发灶17个乳腺上皮细胞团、17个肿瘤细胞团和20个浸润到血管的肿瘤细胞团,以及淋巴转移灶的36个肿瘤细胞团和7个淋巴细胞团。共取得97个细胞团,每个细胞团约包含50-200个形态相似的细胞。通过使用共建库测序技术,同时得到基因组和转录组的信息,从多组学的角度鉴定和描绘了乳腺癌转移性亚克隆的基因组的特征,并对其抱团转移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性研究。通过分析转移性克隆的基因图谱,我们发现,在基因组层面仅发生ChrXq臂扩增的改变即可发生淋巴转移的现象,而染色体结构的高度不稳定性可能对细胞团浸润到血管里起着促进作用。在转录组图谱的层面,我们鉴定了同一个病人内存在的三条模式不同的转移途径,详细描绘了三条转移模式涉及的显著改变基因的共有和特有的基因富集通路,并鉴定了调控这些转移途径的关键节点基因。结合基因组和转录组图谱,我们认为,染色体结构的不稳定性,结合抑制基因的改变,促使了癌细胞团浸润到血管过程的发生。其关键节点基因包括AIK2,H2B/a和CDKN2等。在淋巴节转移方面,我们认为,基质金属蛋白家族的基因和核糖体调控通路相关基因的改变能导致不同的淋巴节转移亚型,且两个亚型的基因组特征明显不同。调控两条使癌细胞团从原发灶乳腺组织转移到淋巴节的途径的关键节点基因包括GELB,S15a等。我们的研究能填补乳腺癌转移性亚克隆基因组特征的空白,并为后期发展针对性控制癌症转移的诊疗方法奠定充实的理论基础。
【图文】:

异质性,肿瘤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2 肿瘤异质性研究的现状和肿瘤发生发展机理研究的必要性肿瘤是由很多细胞组成的复杂整体,其异质性研究一直是国际热点,也是了解生和发展过程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现代肿瘤的治疗进展的带动下,研究者已经认识瘤患者基因型存在的差异,并称之为异质性,这种新的认识对了解肿瘤的发生和发程,并针对不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有着指导性的意义。谈到肿瘤异质性,实际上包瘤间异质性(不同肿瘤细胞之间的基因与表型不同)和肿瘤内异质性(相同肿瘤细内的基因与表型也不同)两个方面。其中肿瘤内异质性又有空间异质性(相同肿瘤区域不同)与时间异质性(原初肿瘤与次生肿瘤不同)之分。肿瘤的异质性在肿瘤生,治疗,复发,恶化,转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也是最近学者们的研究热点

过程图,肿瘤细胞,旁路途径,途径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外周血生存;4).转移器官捕获和聚集;5).外渗(Extravasation),外渗入转移器官的薄壁组织;6).转移器官微环境生存和微小转移灶形成;7).转移定植(Colonization)。癌细胞通过淋巴道转移非常常见,且淋巴道转移的出现与否也被作为一个判断预的指标,但重要实质器官(如肝,,肺,骨,脑等),往往是通过血道转移种植播散的侵袭-转移级联过程的血管内渗步骤,被看做是肿瘤细胞播散的关键性步骤[19, 20]。以往的研究者们也对血管内渗步骤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21-26]。发现癌细胞主要通两种途径渗入血管内壁,一种称为细胞旁路途径(Paracellular intravasation),一种称为细胞途径(Transcellular intravasation, 图 1-3-1)。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37.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曲士绵,彭学贤,莽克强;大麦条纹花叶病毒新疆株3'端基因组的克隆及分析[J];病毒学报;1988年03期

2 彭学贤;曲士绵;;大麦条纹花叶病毒研究进展[J];病毒学杂志;1989年04期

3 孙靖;于海峰;;口蹄疫病毒基因组结构及功能[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4 陈慧红;恶性疟原虫基因组结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2001年04期

5 杨南山;王金朋;王希胤;;棉花基因组结构进化研究进展[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7年03期

6 敖世洲;真核基因组结构与功能调控[J];生命科学;1994年03期

7 闫若潜,杜向党;流感病毒基因组结构及其编码蛋白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4年01期

8 高建明,彭建新,洪华珠;杆状病毒基因组结构及其特征[J];微生物学通报;2003年04期

9 叶健;郑恩琴;胡晓湘;王爱国;吴珍芳;蔡更元;;基因组选择技术及其在猪育种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畜牧杂志;2017年11期

10 王晓燕;衣美英;曹慧;;大肠埃希菌基因组结构分型及耐药性[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现超;安德荣;青玲;杨水英;;大麦条纹花叶病毒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徐春香;李华平;肖火根;范怀忠;;香蕉束顶病毒基因组结构研究进展[A];中国园艺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3 赖锦盛;;玉米基因组学研究和基因组编辑[A];2017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7年

4 聂庆华;曾华;雷明明;张细权;;鸡ghrelin基因组结构研究及全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5 方常鸣;徐永华;;一个新的人类极性蛋白基因ASIP的cDNA序列、基因组结构和转录拼接异构体[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李丽翠;曲积彬;Tom Hsiang;余知和;;真菌基因组de novo测序及组装的方法与实践[A];中国菌物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8年

7 莫笑晗;秦西云;吴娟;杨程;吴建宇;段玉琪;李天飞;陈海如;;烟草丛顶病毒全长序列测定及其基因组结构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于涟;黄耀伟;李建荣;宋坤华;叶伟成;;三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A节段全长基因组结构及其编码蛋白的序列分析[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9 于涟;黄耀伟;李建荣;;三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A节段全长基因组结构和编码蛋白的序列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李国亮;;基于双酶切的染色体构象捕获新技术开发及其在基因组结构变异检测中的应用[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二届青年科技论坛暨首届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编译 阿胜 (欣华);HIV基因组结构成功破译[N];医药经济报;2009年

2 刘海英 刘霞;完整的艾滋病病毒基因组结构亮相[N];科技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吴清海;解码“优异基因”[N];东方烟草报;2014年

4 记者 瞿剑;小麦D基因组完整图谱首绘成功[N];科技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健;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的大白种猪基因组选择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D];华南农业大学;2018年

2 陆枫;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自动注释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李益;蓝藻基因组结构、功能与调控模式的生物信息学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唐振宇;Streptomyces rimosus M4018基因组结构及其功能基因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5 王向阳;侵染番木瓜和胜红蓟的双生病毒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邹s

本文编号:26010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6010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0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