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食管癌患者血清D-二聚体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发布时间:2020-03-30 02:31
【摘要】:食管癌是主要起源于食管柱状上皮和食管鳞状上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中,以食管鳞癌为主,约占90%,食管腺癌约占10%,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区,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第四位,发病率居世界之首,发病率约为13/10万人,其中,男女比例约为2:1,并且,总体呈现北方高于南方,尤以环太行山区和大别山区为我国的高发区。随着工业化进程,环境污染和致癌因素的增加,食管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正在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由于食管癌早期无特异性表现,患者容易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导致治疗预后不佳,5年生存率仅为20%-40%,因此有效提高食管癌的早期检出率已成为目前食管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目前食管癌的临床诊断主要依赖于胃镜+病理活检检测手段,但为有创性检查。因此,为更好早期发现食管癌,临床普遍采用肿瘤标记物检查,但目前临床上单个肿瘤标记物灵敏度及特异度存在不能兼顾的缺点,故近年来,多采用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提示食管癌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肿瘤学研究发现,多数恶性肿瘤患者存在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异常。既往有学者报道,肺癌、乳腺癌及结直肠癌等恶性肿瘤患者D-二聚体升高。国内外学者也有研究报道,食管癌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并可为食管癌的诊断提供帮助。故本研究拟通过测定食管癌患者血清D-二聚体与肿瘤标记物水平,探索其在食管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目的通过测定食管癌患者血清D-二聚体(D-dimer)、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糖类抗原72-4(CA72-4)、糖类抗原19-9(CA19-9)的表达水平,探讨其血清水平对食管癌的临床意义,以及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评估D-二聚体和4项肿瘤标志物单项及联合检测对食管癌的诊断意义。资料与方法收集2013年01至2017年0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136例为实验组,所有食管癌患者均经胃镜+病理组织学、影像学检查,及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证实;所有食管癌患者均为初诊患者,男96例,女40例,年龄38-84岁,平均年龄(63.46±8.92)岁。选择同时期的健康体检者70例对照组,男49例,女21例,年龄41-82岁,平均年龄(61.10±8.77)岁。分别采集对照组和食管癌组入院第2天早晨空腹静脉血,用胶体金方法测两组血清D-二聚体含量;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血清中CEA、CYFRA21-1、CA72-4、CA19-9的含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D-二聚体、CEA、CYFRA21-1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且实验组CA72-4、CA19-9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根据食管癌TNM分期不同,血清D-二聚体及CEA、CYFRA21-1、CA72-4、CA19-9水平在III+IV期高于I+II期,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食管癌组血清D-dimer及CEA、CYFRA21-1、CA72-4、CA19-9的阳性率I期与II期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I期、II期与III期比较D-dimer、CYFRA21-1和CA72-4有统计学差异(P0.05);I期、II期与IV期比较D-dimer及CEA、CYFRA21-1、CA72-4及CA19-9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III期与IV期比较D-dimer、CEA和CA19-9有统计学差异(P0.05);(4)当食管癌组有远处转移时,血清D-dimer、CYFRA21-1、CEA、CA19-9水平较无远处转移时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食管癌血清CA72-4水平在有远处转移和无远处转移比较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当食管癌组有淋巴结转移时,血清CEA、D-dimer、CYFRA21-1水平较无淋巴结转移时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A72-4、CA19-9水平在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比较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食管癌血清D-dimer、CEA、CYFRA21-1、CA72-4及CA19-9水平与性别、年龄食管癌病理分化程度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食管癌组血清D-二聚体、CYFRA21-1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0、0.810,对食管癌诊断的准确性为中等,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其中以CYFRA21-1应用价值最大;CEA、CA72-4及CA19-9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1、0.628、0.591,表明对其食管癌患者诊断的准确性较低;(8)各肿瘤标志物和血清D-二聚体用来检测食管癌灵敏度自高至低排序如下:CYFRA21-1(56.62%)、D-二聚体(38.24%)、CEA(21.32%)、CA19-9(16.91%)、CA72-4(14.71%),而D-二聚体联合四种标志物灵敏度为78.68%,与各单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于四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时的灵敏度66.91%;各项指标用于检测食管癌,CEA特异性为98.57%,CYFRA21-1为90.0%、D-二聚体为92.86%、CA19-9为97.14%、CA72-4为94.29%,D-二聚体与四项标志物联用后特异度分别为75.71%;比各指标单独检测结果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血清D-二聚体与四项肿瘤标志物对食管癌恶性病变具有一定的鉴别作用;(2)本研究发现,血清D-二聚体与四种肿瘤标志物水平及阳性率与食管癌的TNM分期有关;食管癌分期越晚,血清D-dimer及CEA、CYFRA21-1、CA72-4、CA19-9水平及阳性率越高;(3)血清D-dimer及CYFRA21-1、CEA水平与远处转移及淋巴结转移有关;(4)血清D-二聚体和四种肿瘤标志物水平与性别、年龄、病理分化程度无关;(5)血清D-二聚体与CEA、CYFRA21-1、CA72-4、CA19-9联合检测可提高食管癌检测的检出率,降低漏诊率,较各单项检测指标对食管癌诊断价值大,可以为食管癌的临床筛查提供一定的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3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桂兰;黄春红;;血清相关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年11期

2 张玉虹;刘阳晨;;D-二聚体与消化道恶性肿瘤[J];现代肿瘤医学;2015年12期

3 张桂芬;邓为民;;血清CA72-4在消化系癌症中的临床应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年05期

4 刘佳琪;;血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对恶性肿瘤终末期的预测价值[J];现代肿瘤医学;2015年06期

5 余苗苗;金辉;张艳红;;多种血清学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在消化道肿瘤诊治中的价值[J];中国民康医学;2014年13期

6 蔡军;尹杰;张军;王康里;;胃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年11期

7 戴宏华;;D-二聚体升高与肿瘤良恶性关系的分析[J];安徽医药;2013年11期

8 黄永良;席亚鸣;王华曦;;D-二聚体与结直肠癌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3年19期

9 Bhawna Bagaria;Sadhna Sood;Rameshwaram Sharma;Soniya Lalwani;;Comparative study of CEA and CA19-9 in esophageal,gastric and colon cancers individually and in combination(ROC curve analysis)[J];Cancer Biology & Medicine;2013年03期

10 周丽莉;洪锡田;曹伟娟;;联合检测血清CEA、CA19-9、CA72-4在消化道肿瘤中的诊断价值[J];医药论坛杂志;2013年08期



本文编号:26068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6068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8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