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基于新型拉曼探针与先进性多巴胺芯片的胰腺癌外泌体快速微量检测的研制

发布时间:2020-04-07 01:54
【摘要】:第一部分PANC-1及HPDE6-C7细胞系外泌体的分离鉴定及特征性因子的检测本部分实验采用常规培养方法分别培养胰腺癌细胞系PANC-1和正常细胞系HPDE6-C7。外泌体分离采用超高速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得到的外泌体于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下进行粒径和大小的观察。外泌体计数采用纳米分子追踪分析(Nanosight Tracking Analysis,NTA)技术,经计算五次实验得到均值作为其最终浓度。外泌体表面分子的鉴定采用磁珠捕获结合流式分析法和流式纳米分析法,蛋白定量采用BCA法,ZETA电位经Zetasizer Nano仪器测得。经实验,透射电镜结果显示,PANC-1与HPDE6-C7细胞系来源的外泌体(以下简称EXO-PANC1,EXO-HPDE6-C7)直径在30-180nm之间;NTA分析得到EXO-PANC1溶液的浓度为2.72*10~(10)±2.05*10~9个/ml,EXO-HPDE6-C7溶液的浓度为2.43*10~(10)±2.21*10~9个/ml;BCA法测定EXO-PANC1溶液的蛋白浓度为111.31μg/ml,EXO-HPDE6-C7溶液为109.89μg/ml;Zeta电位分析得到EXO-HPDE6-C7的ZETA电位为-25.4mV,EXO-PANC1为-10.1 mV。磁珠结合流式分析结果显示,CD9,CD63不能显著地将EXO-PANC1与EXO-HPDE6-C7区别开,而磷脂酰肌醇聚糖-1(Glypican-1,GPC-1)和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可明显将两者区别开来,流式纳米分析结果显示EXO-PANC1表面高表达MIF与GPC1抗原。本部分结果证明PANC-1与HPDE6-C7得到的外泌体符合目前文献规定的相关特性(粒径大小,CD9,CD63分子的表达),在胰腺癌细胞系来源的外泌体中高标达的GPC1与MIF分子可作为后续实验检测的靶向分子。第二部分包被抗体的多巴胺芯片及SERS探针相关制备条件的摸索本部分实验中我们初步拟定了多巴胺芯片的制备步骤并探讨了多巴胺溶液浓度对芯片合成效果的影响。对用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技术检测的纳米探针的合成,我们首先采用经典途径合成18nm AuNPs作为核心,进而逐渐形成Au@Ag@pATP材料结构。为了保护较为脆弱的银层,我们在银表面添加了一层保护性牛血清白蛋白(albumin from bovine serum,BSA)。为将检测抗体连接到纳米颗粒表面同时不影响其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我们利用多巴胺的聚合作用将抗体黏附到纳米颗粒表面,从而形成了多层包被的纳米球SERS探针结构。我们对SERS探针的TEM镜下成像、紫外光谱、SERS光谱等特性进行了鉴定,并对探针合成过程中关键性影响因子-AgNO3溶液浓度及pATP溶液浓度进行了摸索。经实验,我们得知在多巴胺溶液浓度为33mM时芯片合成聚合效果最佳。SERS探针合成过程中AgNO3溶液为0.096mM,pATP溶液为9.6mM时效果最佳。TEM电镜下观察到Ag层的厚度为1nm左右,多巴胺为3nm左右,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观察到金纳米颗粒仅有一个吸收峰(521nm),而SERS探针有两个吸收峰(400nm与500nm),分别来源于银与金纳米颗粒。拉曼光谱显示SERS探针有较强的拉曼信号峰(1072-1076cm~(-1))。在低功率(0.05mW)和短扫描时间(10ms)的条件下,拉曼信号依旧可以获得。经本部分实验摸索得到的上述多巴胺芯片-SERS体系的优化条件将用于进一步实验体系的建立。第三部分多巴胺芯片-SERS检测系统用于细胞系外泌体的检测及其体系优化本部分实验我们分别以不同抗原为靶点,利用前期建立的多巴胺芯片-SERS体系对EXO-PANC1与EXO-HPDE6-C7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以GPC1或MIF为靶点的多巴胺芯片-SERS检测体系能够将EXO-PANC1与EXO-HPDE6-C7进行区分,以CD9,CD63为检测位点不能有效地将两者区分。我们进一步加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对分别以MIF,GPC1,EGFR,CD63这四种抗原为靶点的多巴胺芯片-SERS体系的检测效能进行了评价,发现MIF/GPC1/EGFR组具有相同的最低检测限(9.0*10~(-19)mol//L),而CD63组不能检测到该最低浓度下的外泌体。从各组得到的线性方程式来看,MIF组线性方程式的斜率最高,证明其检测灵敏度更高。接下来,我们以MIF为检测靶点对EXO-PANC1进行了检测,并对其进行了标准曲线绘制,低浓度外泌体溶液条件下的线性拟合方程公式为y=-2.4152+1.2392x。该体系可检测到2μl浓度为5.44*10~2个/ml外泌体溶液中的EXO-PANC1,相比较于商业化ELISA试剂盒灵敏度大大提高。本部分结果显示以MIF为靶点的多巴胺芯片-SERS检测体系其诊断效能远高于其他体系,可用于后续临床标本的测定。第四部分多巴胺芯片-SERS检测系统用于胰腺癌患者血清标本的检测及检测效能的评价本部分实验中我们首先以MIF/GPC1/EGFR为靶点利用多巴胺芯片-SERS体系对胰腺癌患者和健康人血清标本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仅MIF-SERS体系能够将胰腺癌患者与正常人、胰腺癌患者P1~2与P3期、胰腺癌患者转移与未转移组进行区分(P0.05)。我们进一步将MIF-SERS体系检测结果与临床检测指标癌抗原(cancer antigen 19-9,CA19-9),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及MIF-ELISA商品化试剂盒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CA199能够将胰腺癌患者与健康人区别开(P0.05),但不能将胰腺癌患者P1~2与P3期、转移与未转移组进行区分(P0.05),其与MIF-SERS体系有相似的灵敏度(68.2%vs 62.5%)与特异性(72.7%vs 76.2%)。对CEA的结果分析显示,该指标不能将上述三组进行区分(P0.05),其灵敏度较MIF-SERS体系降低了21.6%,特异性降低了12.6%。ELISA法的灵敏度与特异性相比较于MIF-SERS体系分别降低了21.6%,16.2%。此外,与上述经典方法比较,MIF-SERS体系的血清用量大大减少(1-2mL vs 2μL)。根据标本检测值我们初步制定以MIF为靶点的log(拉曼信号)的临床参考值范围为胰腺癌vs正常:3.77±0.15 vs 2.67±0.80,cutoff值为3.55,拉曼信号成像点的扫描信号强度阈值为20。接下来,我们用统计学方法对MIF,GPC1,EGFR三组的检测结果进行了联合分析,发现联合诊断的灵敏度较单独的MIF-SERS体系提高了12.5%,特异性与MIF-SERS体系相当(75.0%vs 76.2%),经计算其cutoff值(胰腺癌患者vs健康人)为0.27。通过本部分实验,我们基本上构建了以MIF为靶点的多巴胺芯片-SERS检测体系,该体系结合GPC1,EGFR等检测指标,有希望应用于临床检测与胰腺癌的辅助诊断。
【图文】:

分离方法,细胞系,冻存,培养基


文氮中永久保存。复苏细胞时将冻存细胞液于n 后去除冻存液,用培养液重悬后按上述培分离养至最佳生长状态,胎牛血清于 120000g,4成含 10%FBS 的培养基,以此培养基培养细取。外泌体分离方法如下:将培养基于低转,,收集上清并经 0.22μm 过滤器过滤,于 12沉淀以 PBS 洗两次,重悬得到外泌体溶液

ZETA电位,蛋白含量,粒径分布,磁珠


- 18 -图 2. Exo-HPDE6-C7 与 Exo-PANC-1 的特性鉴定. (a) Exo-HPDE6-C7 和(b)Exo-PANC-1 的TEM 图; (c) BCA 法测定外泌体溶液蛋白含量的标准曲线及计算公式,A562 即在 562nm 激光下测得的吸光度值;(d) Exo-HPDE6-C7 和(e)Exo-PANC-1 的粒径分布图; (f) Exo-HPDE6-C7 和 Exo-PANC-1 的 ZETA 电位。(二) 磁珠结合流式用于外泌体表面分子的鉴定结果1.检测原理:如图 3 所示,SM3-P100 磁珠经活化后其表面有各种活性功能基团(例如羧基、氨基等),这些基团在一定条件下可结合具有生物活性的抗体蛋白例如 anti-MIF,进而识别并捕获待测样本中表达 MIF 的外泌体。由于该磁珠粒径在纳米级别,故其处于顺磁状态,在外磁场中能被磁铁牢牢吸附从而快速分离捕获的外泌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35.9;R730.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国秀;;心力衰竭应用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年03期

2 许延杰;杨志;韩宇;;多巴胺与呋塞米腹腔注射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临床效果[J];中国处方药;2017年01期

3 田明;;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联合多巴胺、呋塞米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年05期

4 朱丽娟;;多巴胺与硝普钠联合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年07期

5 赵耀武;;呋塞米联合多巴胺治疗心衰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年42期

6 高军辉;;呋塞米联合多巴胺治疗心衰的效果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10期

7 张少君;;利尿剂呋塞米联合多巴胺治疗肝腹水的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年11期

8 刘彩云;;多巴胺联合呋噻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6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年25期

9 ;蜜蜂的积极乐观人生[J];大自然探索;2017年05期

10 饮食伙计;;减脂和多巴胺的秘密[J];食品与生活;201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芳;苏松坤;;昆虫多巴胺的研究进展[A];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论文集[C];2008年

2 段语晖;王超展;卫引茂;;合成功能化固相萃取吸附剂有效分离富集多巴胺[A];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2012)会议手册[C];2012年

3 董自亮;刘庄;;基于聚多巴胺纳米颗粒构建的多功能性分子载体用于成像指导下的癌症联合治疗[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八分会:纳米生物效应与纳米药物化学[C];2016年

4 孙培育;田立颖;郑震;王新灵;;含多巴胺的贻贝仿生聚氨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5 余昌敏;罗明;曾钫;郑方远;吴水珠;;基于环糊精的选择性检测多巴胺的多孔硅粒子的制备[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张德风;王艳敏;李广伟;郭亮;韦航;林聪贵;孙建军;陈国南;;铂芯热电极在抗坏血酸和尿酸的存在下选择性地检测多巴胺[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叶谦;周峰;;仿生多巴胺衍生物用于表面修饰的研究进展[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暨第九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马建国;彭道锋;;抗坏血酸共存下用聚氨基-β-环糊精修饰电极测定多巴胺[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5)[C];2007年

9 蔡皖豪;康晓民;崔树勋;;简化模型揭示多巴胺的聚合机理[A];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三分会:软物质与超分子自组装[C];2017年

10 陈炜;;多巴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肺心病心衰疗效观察[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0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群芳;美科学家揭示多巴胺在成瘾中的作用[N];科学时报;2011年

2 特约记者 袁蕙芸 通讯员 叶佳琪;游戏成瘾原是多巴胺作祟[N];健康报;2018年

3 本报记者 蒋昕捷;爱财的多巴胺[N];中国青年报;2009年

4 木木 证券时报记者;多巴胺陷阱[N];证券时报;2018年

5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蒋硕;抓娃娃机如何抓住你的心[N];科技日报;2017年

6 本报记者 陈思彤;多巴基地:运动队的“高原之家”[N];中国体育报;2017年

7 本报记者 周洁;爱上瘾,始作俑者是多巴胺?[N];河北日报;2014年

8 记者 朱建军 逮寒青;马家军十上多巴高原[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9 钱毅;培补肝肾可提高脑内多巴胺含量[N];中国医药报;2000年

10 上海复旦大学药学院 汪宗俊教授;易诱发“抖抖病”de药物[N];中国医药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羌维兵;聚多巴胺纳米探针及其荧光分析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南京大学;2015年

2 李伯超;生物医用聚多巴胺功能涂层及纳米微粒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3 王权;聚多巴胺表面修饰减轻血红蛋白氧载体氧化毒性的作用研究[D];军事科学院;2018年

4 周官山;多巴胺改性丝蛋白膜皮肤创伤修复功能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5 栗超跃;多巴胺神经毒性与帕金森病关系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6 王伟文;多巴胺-DARPP32信号在前脑神经元兴奋性毒性及癫痫发作中的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7 李洪涛;多巴胺类似物抑制α-synuclein蛋白积聚的分子机理[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5年

8 贾彦彬;精神分裂症与多巴胺和5-羟色胺代谢通路的基因组合的关联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9 汪世溶;刺激模式对大鼠在体(in vivo)多巴胺分泌的调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7年

10 康晓民;多巴胺聚合机理及基于多巴胺衍生物功能化表面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腾达;基于新型拉曼探针与先进性多巴胺芯片的胰腺癌外泌体快速微量检测的研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8年

2 张彬;基于聚多巴胺的纳米载药体系的设计、合成及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8年

3 杨文豪;多巴胺对家蚕寿命和行为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8年

4 彭伦;多巴胺含糖聚合物的可控合成和生物活性表面的制备[D];苏州大学;2018年

5 方佳佳;缺电子性金属有机框架用于多巴胺的电化学检测[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6 薛琴;荧光聚多巴胺纳米点的制备及生物传感器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7 唐丽;基于迈克尔加成反应合成新型荧光聚多巴胺纳米颗粒及其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8年

8 卢景怡;聚多巴胺包覆聚磷酸钙生物陶瓷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9 徐泽民;一类多巴胺D_3受体配体的设计与合成及N-取代苯基哌嗪类化合物合成工艺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7年

10 万怡贝;聚多巴胺微球对水体中抗生素和染料的去除研究[D];郑州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172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6172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7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