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UTUC患者RUN术后再发膀胱癌的危险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09 16:29
【摘要】:目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术后膀胱再发癌率较高,但与肿瘤再发有关的危险因素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的目的是明确UTUC术后膀胱再发癌高风险因素,为临床降低UTUC术后肿瘤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2008-2017年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RUN手术治疗的UTUC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术前患者肾小球滤过率、肿瘤大小、肿瘤位置(肾盂、输尿管)、肿瘤是否多灶性、术前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血管侵袭、术前是否输尿管镜检查、手术方式(腹腔镜或开放)、术后是否即刻膀胱内灌注化疗、术中是否早期输尿管结扎等。术后定期行膀胱镜检查随访,随访终点是从接受RUN术后直至随访发现膀胱癌再发为止。应用卡方检验行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应用秩和检验的Kplan-Meier方法对无再发膀胱癌的生存资料进行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本研究中244名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在随访过程中有78位患者出现了术后再发膀胱癌,平均随访时间为37个月(6-76月),术后4-6月和17-19月为肿瘤再发的两个高峰期。单因素分析显示(表1):男性(P=0.0039)、患者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P=0.0202)、肿瘤多灶性(P=0.00126)、下段输尿管肿瘤(P=0.036)、尿脱落细胞学阳性(P=0.000323)、术前行输尿管镜检查(P=0.000791)、腹腔镜RUN(P=0.035)、术后未即刻膀胱内灌注化疗(P=0.0035)、术中未早期输尿管结扎(P=0.0011)是RUN术后再发膀胱癌的危险因素;年龄(P=0.127)、肿瘤大小(P=0.0828)、淋巴血管侵袭(P=0.259)、肿瘤临床分期(P=0.56)分期、病理分级(P=0.064)与术后再发膀胱癌无关。在多因素分析中:男性(P=0.037)、肿瘤多灶性(P=0.021)、患者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P=0.026)、下段输尿管肿瘤(P=0.032)、尿脱落细胞学阳性(P=0.017)、术前行输尿管镜检查(P=0.025)、腹腔镜RUN(P=0.020)、术后未即刻膀胱内灌注化疗(P=0.032)、术中未早期输尿管结扎(P=0.042)是RUN术后再发膀胱癌的独立危险因素。K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男性(P=0.023)、下段输尿管肿瘤(P=0.038)、患者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P=0.032)、肿瘤多灶性(P=0.002)、术前尿脱落细胞学阳性(P=0.046)、腹腔镜RUN(P=0.016)、术前接受输尿管镜检查(0.045)、术后未即刻膀胱内灌注化疗(P=0.024)、术中未早期输尿管结扎(P=0.039)RUN术后肿瘤再发率明显增高,RUN术后更容易再发膀胱癌。结论1、本研究发现33.3%的UTUC患者RUN术后出现膀胱癌再发。2、UTUC患者术后膀胱癌再发的两个高峰期分别为4-6月和17-19月3、男性、肿瘤多灶性、患者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下段输尿管肿瘤、尿脱落细胞学阳性、术前行输尿管镜检查、腹腔镜RUN、术后未即刻膀胱内灌注化疗、未早期输尿管结扎是原发性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术后再发膀胱癌的独立危险因素。
【图文】:

曲线分析,无膀胱,性别


性别与无膀胱癌再发率的曲线分析

曲线分析,位置,无膀胱,肿瘤


肿瘤位置与无膀胱癌再发率的曲线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37.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余庆;卢剑;赵磊;侯小飞;马潞林;;肾移植受者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术后膀胱复发的预后因素[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年04期

2 王永强;唐爱发;吴松;蔡志明;;雄激素及其受体与膀胱癌发生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鹏杰;原发性上尿路尿路上皮癌发生膀胱癌的危险因素及术后膀胱灌注化疗周期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26209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6209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8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