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EphA2、EphrinA1在乳腺癌的表达及其与相关病理因素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0-04-19 23:41
【摘要】:目的 研究Eph A2、Ephrin A1与乳腺癌及其与临床相关病理参数(癌组织大小、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年龄、TNM分期和组织学类型)之间的联系。方法 使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137例乳腺癌及40例癌旁的正常乳腺组织中Eph A2,Ephrin A的蛋白和m RNA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129例浸润性导管癌中EphA2阳性表达率为89%,EphrinA1的阳性表达率为94%;8例导管内癌中Eph A2阳性表达率为63%,Ephrin A1的阳性表达率为75%;40例正常组织中Eph A2阳性表达率为3%,Ephrin A1的阳性表达率为2%;Eph A2与Ephrin A1阳性表达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位杂交检测,129例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ph A2阳性表达率为73%,Ephrin A1的阳性表达率为80%;8例导管内癌中Eph A2阳性表达率为37%,Ephrin A1的阳性表达率为50%;40例正常组织中Eph A2阳性表达率为1%,Ephrin A1的阳性表达率为2%,Eph A2与Ephrin A1阳性表达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h A2和Ephrin A1的蛋白和m RNA表达均与年龄和TNM分期无关(P0.05),而与病理分型、癌组织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等有相关性(P0.05);同时Eph A2和Ephrin A1蛋白的表达与相应m RNA的表达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hA2与EphrinA1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这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图文】:

示意图,基本原理,示意图,过氧化物酶


间接法常用的有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法、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ABC)法和链霉亲和素—过氧化物酶(SP)法。PAP法一抗和二抗均不标记,避免了标记过程对抗体活性的影响,但需要制备过氧化物酶的抗体,与适量过氧化物酶混合形成PAP复合物(含3个酶分子和2个抗体分子),染色时依次加入一抗、二抗、PAP复合物孵育标本,最后用H2O2和二氨基联苯(DAB)为底物显示过氧化物酶,,即可检测标本中的抗原成分。生物素为含硫的杂环单羧酸,可通过其羧基与蛋白质中的氨基结合,从而标记抗体和酶。亲合素又称抗生物素蛋白,与生物素有很高的亲合力,1分子亲合素可结合4分子生物素,ABC法即在此基础上建立。ABC法与PAP法相似,一抗不标记,二抗用生物素标记,染色前按一定比例将亲和素与生物素标记的过氧化物酶混合,制成ABC复合物,并使亲合素分子上至少空出一个生物素结合位点。在标本孵育过一抗和二抗后,再加入ABC复合物使其结合到二抗的生物素上,最后加入DAB进行显色。ABC法的敏感性较PAP法更高。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性表达


呈棕黄色或棕褐色 (图 3-4)。在癌症组中,EphA2 和 EphrinAl 蛋白呈阳性表达的为 120 例和 127 例,其阳性表达率为 87%和 92 %,对照组中阳性表达率为 3%和 5%。
【学位授予单位】:大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37.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明;张帆;;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乳腺癌研究中进展[J];安徽医药;2015年12期

2 曹敏;武云强;卢宁;黄建国;;曲妥珠单抗与拉帕替尼联合用于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J];国际肿瘤学杂志;2015年04期

3 季小丽;包芳芳;;乳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年05期

4 甘绍举;王青;朱丽敏;谢浩;丁先锋;;靶向治疗药物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5年01期

5 唐金海;张君莹;季明华;秦建伟;;分子靶向药物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4年05期

6 肖咏;徐海帆;;乳腺癌干细胞及其靶向治疗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4年06期

7 余宗艳;齐宇红;梁军;;拉帕替尼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国内外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4年03期

8 崔玉洁;张凯;苏同义;朱铁年;;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年01期

9 王方;;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3年03期

10 曹镇洋;宋东明;;三苯氧胺治疗乳腺癌及瘤样增生性病变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0年20期



本文编号:26338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6338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3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