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新型近红外荧光钛夹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1 00:00
【摘要】:[目的]胃肠道癌(Gastrointestinal tumor,G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外科手术中,为确定病变的切除范围,因此精准的病变定位至关重要。此前学者曾提出一种涂有荧光染料的近红外荧光钛夹,经离体及动物在体实验验证可实现胃肠道肿瘤切除的术中导航,但尚未对制备钛夹所需材料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做出研究。因此,本研究选择了五种可制备近红外荧光钛夹的材料,对比各种胶体的荧光强度及稳定性,从而制备出可用于人体且稳定的近红外荧光钛夹。构建近红外荧光腹腔镜系统进一步验证此钛夹术中定位的可行性。[方法]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玻璃离子水门汀粘结剂(Glass-ionomer cement,GIC)、光固化树脂350XT(白色、半透明色)分别与不同浓度的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乙醇溶液稀释浓度为2.5、1.25、0.63、0.31、0.16、0.08、0.04、0.02、0.01、0.005mg/ml)混合,对比每种胶体的荧光强度并筛选出ICG的最佳浓度。将五种胶体与ICG混合后制成荧光钛夹,置于肠液中验证胶体的稳定性。同时,将荧光钛夹置于4℃、黑暗环境中储存35天以验证其储存性能。最后,将荧光钛夹置于猪胃黏膜标本下,使用小动物成像系统对标本进行近红外荧光成像,通过定位钛夹在黏膜层的位置来判断此方法定位病变的可行性。采用荧光滤波片、近红外相机、白光相机与商用光学配件构建近红外荧光腹腔镜,并对其成像分辨率、速度等进行测试。通过对近红外荧光胶体样本、动物在体下近红外荧光钛夹的荧光成像验证此系统的成像能力。[结果]1.0.02mg/ml的ICG溶液(512倍稀释比例)分别与BSA、白色/半透明350XT混合后荧光信号最强;ICG溶液浓度为0.078mg/ml(64倍稀释比例)时PMMA与其混合后荧光最强;0.039mg/ml(286倍稀释比例)的ICG加入玻璃离子水门汀中信号最强。2.各种胶体与不同浓度的ICG进行混合后可产生不同荧光强度的荧光。其中以BSA组荧光信号最强,其次为半透明色350XT与白色350XT,之后为PMMA,GIC荧光信号最弱。除玻璃离子水门汀组外,其他各组的荧光强度均高于对照组(ICG乙醇溶液)。3.在稳定性实验中,BSA型钛夹浸泡后荧光强度衰减近92.4%,PMMA组浸泡后荧光强度衰减约44.2%,GIC组荧光强度衰减约69.5%;然而,半透明色350XT与白色350XT浸泡后荧光强度仅衰减4.4%与20.2%。4.钛夹储存在黑暗、4℃环境下35天后的荧光强度可基本保持不变。5.离体动物标本成像中,胶体的荧光信号能穿透猪胃组织,可清晰观察到钛夹的位置。6.成功构建出近红外荧光腹腔镜系统,此系统的分辨率最大可至70um,在1920×1080分辨率下最高可实现100帧/秒的拍摄速度。在离体与在体实验中此系统均可呈现清晰的荧光图像。[结论]经验证,半透明型350XT型胶体为制备近红外荧光钛夹的最佳材料。将此种胶体制备的钛夹置于动物消化道标本下进行离体近红外荧光成像,证实了可通过消化道浆膜层成像能够明显定位钛夹位置,从而定位肿瘤病变、指导手术切除,从而缩小外科手术切除范围,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成功构建了近红外荧光腹腔镜系统,具有近红外荧光成像、提高图像质量的优势,初步具备了与近红外荧光钛夹相结合的条件,更加适用于胃肠道肿瘤的术中导航。半透明350XT型近红外荧光钛夹可辅助腹腔镜实现胃肠道肿瘤病变的术中定位。
【图文】:

胶体,荧光强度,稀释比例,成像


各种胶体混合后加入 EP 管中使用 IVIS 系统进行成像(图1A)。0.02mg/ml 的 ICG 溶液(512 倍稀释比例)与 BSA、白色/半透明 350XT 混

胶体,荧光强度,荧光,白色


图 2 半透明色/白色 350XT 胶体型荧光钛夹荧光强度分析。A 一系列不同稀释浓度的 ICG 溶液分别与半透明色/白色 350XT 混合后制备出荧光钛夹。每个钛夹前臂上代表一种 ICG 浓度。分别对两种钛夹进行白光(左)和近红外荧光(右)成像;B 使用IVIS Spectrum 系统对每个前臂上胶体的荧光强度进行量化,对比不同 ICG 浓度下制备出荧光钛夹的区别。3.3 近红外荧光钛夹荧光稳定性研究为进一步确定各种胶体能否长时间、稳定存在于消化液中,我们对胶体进行了稳定性研究。将各种胶体制备荧光钛夹(ICG 均为最佳配比浓度)在消化液中浸泡 3h(图 2A),可见 BSA、PMMA 与 GIC 均有不同程度的胶体缺失与颜色减退,其中以 BSA 最明显,PMMA 其次;相反,半透明色/白色 350XT 胶体颜色与大小未发生明显变化。分别对比各种胶体在浸泡肠液前后的荧光强度变化(图 2B、2C),BSA 型钛夹浸泡后荧光强度衰减近 92.4%,PMMA 组浸泡后荧光强度衰减约 44.2%,GIC 组荧光强度衰减约 69.5%;然而,,半透明色 350XT 与白色 350XT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35;R318.0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秀荣,吴光照,刘海清;红外荧光谱仪的研制和应用[J];激光与红外;1989年02期

2 张风侠,孙雪冰;谈影响红外荧光摄影效果的因素[J];警学研究;1995年01期

3 杨晓峰;武未;王国安;;可见光和近红外荧光分光融合成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的研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5年02期

4 王莹;张勇;张容姬;王玉平;张莹;陈艳艳;吕延杰;杨宝峰;;红外荧光标记蛋白检测方法的优化[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5 高婧;刘颖勋;王进科;;近红外荧光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的实验方法[J];生物技术通讯;2011年01期

6 黄海燕;刘建军;席仁荣;邢秀梅;陈国仁;王艳;;双色红外荧光在蛋白检测中的优势[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年01期

7 刘靖华;唐靖;蓝兴国;刘亚伟;李志杰;陈芳;邓鹏;姜勇;;双色红外荧光技术在蛋白磷酸化检测中的应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8 李荣华;;微弱红外荧光信号的测试技术[J];无损检测;1991年07期

9 曾云龙;赵敏;张敏;易守军;唐春然;夏晓东;贺超才;;近红外荧光传感法测定中药材中赭曲霉毒素A[J];发光学报;2019年01期

10 詹连珊;袁耿彪;潘东风;范永增;郑元义;;近红外荧光分子成像在裸鼠卵巢癌移植瘤模型中的应用[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谭明乾;吴昊;马小军;;壳聚糖基自组装近红外荧光纳米粒及小动物活体成像[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1分会:表面界面与纳米结构材料[C];2013年

2 郭志前;王晓航;叶明舟;唐建斌;朱为宏;;近红外荧光识别染料活体成像及药物控释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七分会:光化学[C];2016年

3 王艳芹;薛雅楠;武晓刚;陈维毅;;具有近红外荧光示踪功能的骨修复仿生材料[A];第十二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四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8年

4 宋新波;胡明宇;王超;肖义;;两例能够检测生理条件下的活细胞pH的近红外荧光的pH探针[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一分会:应用化学[C];2016年

5 吴国波;董国平;;中红外荧光氟化物微晶玻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A];2013广东材料发展论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新材料科技创新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曾承辉;聂志文;李莎莎;陶蓬;钟声亮;;长共轭配体构筑的稀土-有机框架材料:可见光激发产生的近红外荧光[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M其它相关研究领域[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汪勇;新型近红外荧光量子点探针的构建及成像应用[D];南开大学;2013年

2 陈莹;基于近红外荧光的甲基化及其基因表达检测新技术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3 王爽;人体皮肤黑色素近红外荧光及拉曼光谱特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高智;新型近红外荧光钛夹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

2 柴冠麒;2.7μm中红外荧光纳米晶体与玻璃复合材料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3 鲍家兴;铋掺杂玻璃的宽带荧光特性[D];浙江大学;2007年

4 李元;近红外荧光脂质体的设计合成及其应用[D];东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351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6351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b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