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鞭毛素蛋白联合雷帕霉素对乳腺癌荷瘤小鼠肿瘤作用及机制初探

发布时间:2020-06-02 04:46
【摘要】:目的:在乳腺癌荷瘤小鼠模型中,初步探讨鞭毛素蛋白(Flagellin,FliC)与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联用对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内实验中,用小鼠乳腺癌4T1细胞建立BALB/c小鼠乳腺癌肿瘤模型,并将小鼠分为四组,分别是Control组、FliC组、RAPA组和RAPA+FliC组;分别注射鞭毛素蛋白和(或)雷帕霉素,并定期记录小鼠肿瘤大小、体重变化及生存情况,计算肿瘤抑制率和生存率。体外实验中,用MTT法检测鞭毛素蛋白和雷帕霉素联用对4T1细胞的直接抑制作用。从体内实验中得到的肿瘤组织内提取肿瘤组织细胞并用流式细胞术进行检测,分别检测CD4~+CD25~+T调节细胞(Treg)、CD11b~+Gr-1~+的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s)和CD11b~+F4/80~+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细胞的比例;免疫组化检测CD8~+T细胞浸润情况并用Image Pro Plus6.0计算阳性率;HE染色检测肝、肺组织肿瘤转移情况。结果:体内实验中,RAPA+FliC组的平均体重最轻,约为16.54g;RAPA和FliC对小鼠肿瘤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但RAPA+FliC组抑制效果最好,肿瘤生长抑制率约为79.60%±5.561;与Control组相比,其余三组生存率均较低。在体外实验中,给药组对4T1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均高于Control组,但RAPA+FliC组的抑制率最高,约为42.20%。肿瘤组织中,RAPA+FliC组组织细胞中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高于其余组别,约为27.36%,Control组最低,约为7.38%,而RAPA+FliC组和RAPA组组织细胞中CD11b~+Gr-1~+MDSC和CD11b~+F4/80~+TAM比例基本相同且均为最低,分别约为6.28%和6.58%以及5.07%和4.88%,FliC组最高,约为27.03%和20.17%;CD8~+T细胞浸润情况为Control组最少,其余三组均高于Control组,其中FliC组最多;与Control组相比,RAPA组和RAPA+FliC组肝、肺组织肿瘤转移情况较轻,但FliC组更为严重。结论:鞭毛素蛋白与雷帕霉素联合作用可增强乳腺癌荷瘤小鼠抗肿瘤效应,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其机制可能主要在于增强了机体免疫系统及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对肿瘤的杀伤作用,而不仅仅是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抑制作用。
【图文】:

趋势图,雷帕霉素,给药时间,体重变化


注:图 1 中虚线部分表示第一次给药时间,即建模后第 5 天开始测量肿瘤大小,第八天开始鞭毛素蛋白和雷帕霉素注射,随后即测量体重和试剂注射隔日进行图 1 各组体重变化趋势Fig.1 The variation tendency of mice weight2.2 各组小鼠肿瘤生长情况如图 2 所示,用游标卡尺测量肿瘤大小,并监测肿瘤大小变化。与 Control 组相比,FliC 组、RAPA 组和 RAPA+FliC 组对肿瘤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RAPA+FliC 组对肿瘤的抑制作用高于另外两组。如图 3 所示,在处死小鼠后取下肿瘤称重并比较肿瘤大小,得到结果与游标卡尺测量结果趋势完全一致。用Graphpad 软件根据所得数据计算肿瘤抑制率,结果如图 4,与 Control 组(肿瘤大小平均 1451.235mm3,肿瘤重量平均 1.49g)相比,FliC 组(肿瘤大小平均970.95mm3,肿瘤重量平均 0.765g)的肿瘤抑制率为 48.66% ± 1.678,RAPA 组(肿瘤大小平均 799.15mm3,肿瘤重量平均 0.543g)的肿瘤抑制率为 54.36% ± 5.494,,

雷帕霉素,给药时间,鞭毛,试剂


注:图 2 中虚线部分表示第一次给药时间,即建模后第 5 天开始测量肿瘤大小,第八天开始鞭毛素蛋白和雷帕霉素注射,随后即测量大小和试剂注射隔日进行图 2 各组肿瘤大小变化趋势Fig.2 The variation tendency of tumor size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30.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慧莲;;特异性抗伤寒沙门氏菌鞭毛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用于伤寒免疫诊断的可能性[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1990年03期

2 冯振南;章谷生;;细菌鞭毛素在临床免疫学检查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生物制品分册;1983年05期

3 彭道荣,胡家露,季万胜,孙怡群,张小宁,乔文;沙门菌鞭毛素C蛋白基因型与血清型关系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年09期

4 季万胜;王莉;胡家露;吴开春;仇军文;丁杰;樊代明;;幽门螺杆菌鞭毛素B细胞线性表位的鉴定[J];中华消化杂志;2006年07期

5 王伟;王全溪;;5种细菌鞭毛素蛋白诱导细胞因子IL-4、IFN-γ mRNA的表达水平[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2期

6 张红梅;季万胜;高志星;霰爱兰;王莉;李蕾;原皓;焦建新;;Hp鞭毛素A中央区氨基酸序列多态性研究[J];山东医药;2005年31期

7 陈立茵;;空肠弯曲菌81116株鞭毛素蛋白的免疫原性位点的定位[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1991年05期

8 李伟;卓召振;李荣辉;袁军;;激活TLR5和NLRC4通路的重组鞭毛素蛋白对不同乳腺癌细胞系增殖的抑制作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7年06期

9 季万胜;胡家露;仇军文;彭道荣;丁杰;吴开春;樊代明;;东西方幽门螺杆菌鞭毛素A差异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2年03期

10 余毅,徐智民,欧锡祺,宋姗,张妙英;幽门螺杆菌flaA基因的变异[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余超;鞭毛素及其糖基化修饰在水稻-白叶枯病菌互作中的作用机制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

2 许彦梅;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EDL933基因组岛OI-172的功能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

3 季万胜;幽门螺杆菌鞭毛素A多态性和理化性质分析及B细胞表位的鉴定[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罗力;鞭毛素蛋白联合雷帕霉素对乳腺癌荷瘤小鼠肿瘤作用及机制初探[D];贵州医科大学;2018年

2 卓召振;TLR5和NLRC4通路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部分免疫细胞的影响[D];贵州医科大学;2016年

3 刘莹;燕麦嗜酸菌鞭毛素FliCaaa诱导水稻免疫反应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926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6926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c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