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人源化小鼠的T淋巴细胞免疫治疗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2 00:30
【摘要】:背景及目的:ALL是淋巴细胞系前体细胞的克隆性增殖性疾病。尽管应用目前的治疗手段,B-ALL缓解率逐渐提高,但患者耐药及复发后的二次缓解比例较低,整体预后不良。抗CD19 CAR T细胞治疗B-ALL可以靶向杀伤白血病细胞,提高难治复发患者的缓解率,并为造血干细胞移植争取机会。但由于白血病细胞免疫逃逸、骨髓中微小残存病灶的存在及肿瘤微环境中的保护机制,使患者不能达到长期缓解。同时抗CD19 CAR T细胞治疗临床试验的患者会出现一系列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严重的不良反应将威胁患者生命。目前尚缺乏模拟B-ALL患者接受同源CAR T细胞治疗的动物模型。另外,增强T细胞清除残存白血病病灶的治疗方法尚需进一步探索。本研究以人源化小鼠为基础,通过建立MLL-AF9融合基因诱导的人B-ALL人源化小鼠模型为受者,应用同基因人源化小鼠T细胞制备的抗CD19 CAR T细胞进行治疗。建立模拟临床患者的患病及CAR T细胞治疗过程的小鼠模型。白血病小鼠模型中的人B-ALL细胞表达CXCR4,其与白血病细胞的归巢、治疗抵抗及疾病复发相关,通过阻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 1,SDF-1/CXCL12)/CXCR4通路,探索增强T细胞免疫杀伤B-ALL细胞的方法。方法:在实验一,构建人B-ALL人源化小鼠模型,应用同基因抗CD19 CAR T细胞进行治疗。1.建立MLL-AF9诱导的人B-ALL人源化小鼠模型。分离人源化小鼠T细胞,制备抗CD19 CAR T细胞。应用抗CD19 CAR T细胞治疗B-ALL人源化小鼠模型。2.流式分析仪对小鼠模型的白血病细胞、抗CD19 CAR T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进行分析,检测抗CD19 CAR T细胞在小鼠体内增殖及存活情况、白血病细胞增殖及被杀伤情况。3.监测小鼠血清细胞因子及生存情况,观察小鼠CAR T细胞治疗后细胞因子释放与抗白血病效应的相关性及CAR T细胞治疗效果。在实验二,以人B-ALL NSG小鼠为模型,应用异基因T细胞杀伤白血病细胞。探索能否应用CXCR4拮抗剂阻断SDF-1/CXCR4通路,使白血病细胞进入外周,从而增强T细胞杀伤白血病细胞效果。1.建立B-ALL NSG小鼠模型,应用异基因T细胞在体内杀伤白血病细胞。2.注射CXCR4拮抗剂AMD3100。3.检测小鼠外周血各种细胞的比例及数量,观察白血病细胞被杀伤情况及异基因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4.监测小鼠生存期、检测小鼠组织器官中白血病细胞数量及比例,观察残存白血病细胞被清除的情况。5.过继移植治疗后小鼠骨髓细胞到NSG小鼠体内,监测疾病长期缓解情况。结果:实验一:1.通过人类胚胎胸腺及胚胎肝脏CD34+细胞移植建立人源化小鼠模型。在移植后第7周人源化小鼠人类细胞嵌合率达49%以上。构建人B-ALL人源化小鼠模型。2.CAR T细胞制备及体外扩增。分离人源化小鼠脾脏中T细胞,制备抗CD19 CAR T细胞及对照组CAR T细胞,并在体外扩增。转染率分别为73%和45.3%。3.B-ALL人源化小鼠接受CAR T细胞输注治疗,发挥抗CD19阳性细胞作用。CAR T细胞输注后第1、2和第4周,抗CD19 CAR T细胞治疗组小鼠B淋巴细胞明显少于对照CAR T细胞治疗组,P值分别为0.0144,0.0047和0.0059。第6和第8周,抗CD19 CAR T细胞治疗组小鼠白血病细胞明显少于对照CAR T细胞治疗组,P值分别为0.0001和0.0048。4.B-ALL人源化小鼠抗CD19 CAR T细胞治疗后血清中细胞因子释放。治疗后第1周抗CD19 CAR T治疗组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及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显著性高于对照CAR T治疗组,P值分别为0.0095和0.0422;治疗后第4周抗CD19 CAR T治疗组小鼠血清中γ干扰素(interferon-γ,INF-γ)显著性高于对照CAR T治疗组,P值为0.0161。5.抗CD19 CAR T细胞治疗延长B-ALL人源化小鼠生存时间。对照CAR T细胞治疗组小鼠生存时间为51~82天(中位生存时间为72天),抗CD19 CAR T治疗组小鼠生存时间为CAR T细胞治疗后86~120天(中位生存时间为99天),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CAR T治疗组小鼠,P值为0.003。实验二:1.小鼠骨髓中白血病细胞较外周组织抵抗T细胞治疗。白血病NSG小鼠接受异基因T细胞治疗,小鼠骨髓中的白血病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外周血、脾脏、肝脏、肺及肾脏(P0.001)。2.B-ALL NSG小鼠白血病细胞表达CXCR4。3.CXCR4拮抗剂使ALL NSG小鼠白血病细胞进入外周血。给予B-ALL NSG小鼠注射AMD3100(以下简称AMD)或PBS。第一次及最后一次给药后3、6和12 h AMD组小鼠外周血白血病细胞的比例和细胞计数明显高于PBS组。第1次给药后第7天AMD组小鼠外周血细胞比例及计数均显著性低于PBS组,P值分别为0.0359和0.001,而第21天及28天两组小鼠外周血白血病细胞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小鼠组织器官中白血病细胞数无统计学意义。4.CXCR4拮抗剂协助供体淋巴细胞输注(donor lymphocyte injection,DLI)增强移植物抗白血病(graft-versus-leukemia,GVL)效应。DLI联合AMD治疗组在第15天,外周血白血病细胞水平明显低于DLI联合PBS对照组,P值为0.0001。DLI后第25天,DLI联合AMD组小鼠骨髓白血病细胞的比例明显低于DLI联合PBS组,P值为0.0075。5.CXCR4拮抗剂联合DLI在更具侵袭性的B-ALL NSG模型中也可以达到清除白血病作用。在白血病细胞增殖较快的B-ALL NSG小鼠模型中,给予两轮DLI联合AMD/PBS治疗。首次治疗后第31天AMD组小鼠(2/5小鼠未检测到GFP+细胞)外周血白血病百分比和计数明显低于PBS组,P值分别为0.0098和0.007;AMD组小鼠骨髓中白血病细胞计数明显低于PBS组,P值为0.0174。DLI联合AMD/PBS小鼠骨髓作为1代小鼠,骨髓细胞移植给2代NSG小鼠。AMD组2代小鼠外周血白血病细胞明显低于PBS组2代小鼠,第5、6、7及第8周P值分别为0.033、0.0077、0.0133和0.0829。AMD组1只2代小鼠23周均未检测出白血病细胞。结论:1.用人源化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构建的CD19 CAR T细胞可以在体外扩增。2.用人源化小鼠脾脏T细胞构建的CD19 CAR T细胞可在B-ALL人源化小鼠体内杀伤普通的人B淋巴细胞及白血病细胞。3.应用CD19 CAR T细胞治疗的B-ALL人源化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升高。4.CD19 CAR T细胞存活和扩增程度与治疗效果呈正相关。5.CD19 CAR T细胞治疗B-ALL人源化小鼠模型能够模拟临床情况,为CAR T细胞抗肿瘤作用评价及改善治疗方法提供良好的模型。6.B-ALL对骨髓中异基因T细胞的杀伤作用不如在外周敏感。7.CXCR4拮抗剂AMD3100可以使骨髓中白血病细胞进入外周。8.在B-ALL NSG小鼠模型中,单纯应用AMD3100不能有效清除白血病细胞。9.应用AMD3100不增加DLI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效应。10.CXCR4拮抗剂增强异基因T细胞抗白血病效应。
【图文】:

序列,细胞抗原,受体,基因序列


图1.1 CAR T 细胞抗原受体及其基因序列的演变Figure 1.1 CAR T cell antigen receptor and its gene sequence evolution(A)第1代到第4代CAR T细胞抗原受体的结构改变。scFv :单链可变区;VH(heavy chainvariable area):重链可变区;VL(light chain variable area):轻链可变区;Co-stimulatorymolecule:共刺激分子;HPSE(Heparanase):肝素酶。(改编自Maude, S. L. CD19-targeted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therapy for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2015, Blood[45])(B)第1代到第4代CAR T细胞抗原受体基因序列演变。TM(trans membrane domain):跨膜区;LTR(long terminal repeat):长末端重复序列;IRES(indicates internal ribosome entry site):内部核糖体进入点,能够使蛋白质翻译起始不依赖于5‘帽结构,核糖体可以直接进入并对其之后的序列进行翻译,从而使直接从信使RNA(mRNA)中间起始翻译成为可能;其之后的序列呈持续表达,,而不依赖于胞外段scFv被目标抗原的活化后向细胞内传导的活化信号。(改编自Tumor-targeted T cells modified to secrete IL-12 eradicate systemic tumors without need forprior conditioning. 2012, Blood.[46])

细胞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自然杀伤细胞


9图1.2 CRS发生机制[70]Figure 1.2 The mechanism of CRS generation目前已有的报道对CRS发生机制进行了探讨。CRS可由靶细胞的裂解和T细胞的活化所释放的细胞因子所激发,这些细胞因子包括IFN-γ和TNF-α等。接着这些细胞因子又进一步链式反应,激活了巨噬细胞、DC、细胞毒T细胞等,被活化的细胞释放更多的细胞因子,如IL-6、IL-8等。Ang-2:血管生成素2,DC:树突状细胞,MHC-I: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NK cell:自然杀伤细胞,TCR:T细胞受体,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本图来自于Shimabukuro-Vornhagen, A.等人的文章,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 J Immunother Cancer. 2018)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33.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岩石;田志刚;;免疫系统人源化小鼠的构建及其应用进展[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6年03期

2 王臣;温文彦;张春杰;;鼠源单克隆抗体人源化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1期

3 任晓楠;周晓辉;;用于肝脏疾病研究的人源化小鼠模型概述[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4年05期

4 李晓燕;胡正;赵同标;;人源化小鼠在人造血免疫系统研究中的应用[J];发育医学电子杂志;2014年03期

5 陈炜;冯娟;施海霞;梁虹;张连峰;;人源化小鼠人源细胞检测方法[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0年07期

6 张秋玉;盛慧明;崔磊;王瑛;尹烁;林锦骠;吴娟娟;沈佰华;王利;李宁丽;;利用人源化小鼠研究组织工程材料的体内免疫原性[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09年04期

7 焦静;刘跃;;治疗用单抗的人源化和优化[J];药学进展;2017年09期

8 连晶瑶;丁苗慧;秦国慧;张毅;王纯耀;;免疫系统人源化小鼠模型的研究进展[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7年10期

9 乔卿华;韩佩君;汪爱勤;尹文;;用于病毒研究的人源化小鼠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讯;2014年01期

10 范文红;毕华;饶春明;王军志;;重组人源化兔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一虹;刘苍春;谷红红;李德鹏;李振宇;徐开林;;人源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小鼠模型的初步建立[A];第四届全国血液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七届全国淋巴肿瘤诊治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4年

2 李亮平;;TCR-HLA人源化小鼠的研制和应用[A];细胞—生命的基础——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13年全国学术大会·武汉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赵邑;赵峰梅;齐延红;潘薇薇;何永吉;张全爱;;人源化抗组织因子TF抗体的构建和表达[A];2008年全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08年

4 欧阳清;闫博;赵晶;杨安钢;;单链抗体e23sFv的人源化抗体制备及其在HER2靶向肿瘤杀伤中的功能鉴定[A];第十二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壁报交流集[C];2017年

5 荆宝琴;张金晓;段蕊;申秀萍;;重组人源化抗VEGF单克隆抗体注射液全身主动过敏性试验[A];2015年(第五届)药物毒理学年会论文集[C];2015年

6 王晶晶;裴天仙;郭景s

本文编号:27087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7087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b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