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小鼠乳腺癌模型中G-CSF介导的脾脏病理性红细胞生成作用及机制

发布时间:2020-07-12 20:08
【摘要】:研究背景:在世界范围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其诊断和治疗依旧是目前医学研究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其中,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肿瘤患者经常并发各种因素引起的贫血,贫血可使病人感到疲劳、乏力、头晕、心悸、恶心甚至抑郁等不适症状,直接影响患者的精神状况和生活质量,同时干扰了癌症患者的临床治疗。癌症相关贫血的病因和治疗尚无定论,肿瘤和红细胞生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相互影响是近几年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恶性肿瘤相关贫血及其机制可为临床患者的相关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红细胞发育经历了从造血干细胞到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红系集落形成单位、原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最后发育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在生理状态下,骨髓为主要的造血器官;而在急性贫血,炎症性贫血(AI)等病理状态下,机体可启动髓外造血机制,通过增加Epo的分泌,刺激脾或肝进行应激性造血,以增加循环系统内红细胞数量,缓解贫血状况。近年研究表明,脾内独特的微环境能够维持应激性红细胞生成,巨噬细胞在病理性红细胞生成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了更深入的了解癌症,贫血和红细胞生成系统之间的关系,我们应用小鼠乳腺癌模型检测了脾脏在荷瘤鼠中的红细胞生成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目的:1、在生理条件下,红细胞的生成过程受复杂的反馈机制调节,以使循环系统内红细胞(RBCs)数量维持在机体适宜的水平。在慢性感染,恶性肿瘤,慢性肾脏疾病等慢性炎症条件下可发生炎症性贫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贫血形式。体内铁含量以及蛋白质等的营养缺乏,红细胞的寿命缩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合成减少,以及骨髓造血功能受损等都可影响体内红细胞生成。因此,肿瘤负荷鼠的贫血状况以及分析引起荷瘤鼠贫血的原因,是本文的研究目的之一。2、人体在出生后,红系祖细胞主要在骨髓内分化、发育、成熟。机体功能紊乱时,脾脏开始进行应激性的红细胞生成。因此,乳腺肿瘤对骨髓红细胞生成的影响以及荷瘤鼠中脾的应激红细胞生成作用是本文的另一个研究目的。3、脾的应激性红细胞生成作用需要巨噬细胞分泌的骨形态生成蛋白4(BMP4)的参与,其可刺激脾内红系祖细胞增殖并分化成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且快速发育为成熟的红细胞。因此,肿瘤负荷鼠中脾红细胞生成的分子机制是本文的又一研究目的。实验方法:第一部分:乳腺肿瘤负荷小鼠贫血状况及贫血原因分析1、小鼠乳腺癌模型的建立及贫血状况的测定1.1实验小鼠随机分组,建立小鼠乳腺癌模型。1.2小鼠接种肿瘤细胞后第4周,取血,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检测实验小鼠循环系统内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以及网织红细胞数目。2、乳腺肿瘤负荷小鼠血清内炎症因子的变化乳腺肿瘤细胞在小鼠乳腺原位接种后,不同时间点取小鼠血清,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炎性因子IL-6, IFN-γ, TNF-α的相关变化。3、荷瘤鼠体内血清铁含量的测定用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检测试剂盒测定荷瘤鼠体内血清铁及转铁蛋白饱和度的变化。4、荷瘤鼠体内红细胞寿命的检测用生物素标记红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荷瘤鼠体内红细胞寿命的变化。5、荷瘤鼠血清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含量的测定流式Cytometric Bead Array (CBA)法检测接种肿瘤细胞后不同时间点小鼠血清内G-CSF含量的变化。同时检测培养4T1细胞的上清液中G-CSF的含量。第二部分:乳腺肿瘤对小鼠骨髓内红细胞生成情况的影响1、肿瘤负荷鼠股骨外观变化1.1脱颈处死小鼠,剥离其股骨,观察其外观的改变。1.2用充满生理盐水的注射器将小鼠股骨骨髓冲出,制备成单细胞悬液,在显微镜下用细胞计数板检测荷瘤鼠骨髓内总细胞数的变化。2、乳腺肿瘤对骨髓内红系祖细胞的影响用相应的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基对小鼠骨髓内BFU-E,CFU-E分别进行原代培养,一定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各自形成的集落数目,并计数。3、乳腺肿瘤对骨髓内红系细胞分化的的影响用CD71和Terl19抗体与骨髓细胞共孵育,流式细胞仪检测乳腺肿瘤对骨髓内红系细胞分化的影响。4、G-CSF对小鼠骨髓内红细胞生成的影响4.1给正常小鼠注射G-CSF,观察其对小鼠股骨外观及骨髓内总细胞数的影响。4.2制备小鼠骨髓单细胞悬液,对骨髓内BFU-E, CFU-E进行原代培养,观察G-CSF对骨髓内红系祖细胞的影响。4.3制备小鼠骨髓单细胞悬液,用CD71和Terl19抗体与骨髓细胞共孵育,流式细胞仪检测G-CSF对骨髓内红系细胞分化的影响。第三部分:乳腺肿瘤负荷小鼠脾脏应激性红细胞生成作用1、乳腺肿瘤对小鼠脾形态的影响1.1脱颈处死小鼠,取小鼠脾脏,观察其外观并称量脾的重量。1.2将小鼠脾脏研磨成单细胞,并制备成单细胞悬液,在显微镜下用细胞计数板检测荷瘤鼠脾内总细胞数的变化。2、乳腺肿瘤对脾内红系祖细胞的影响取小鼠脾脏,研磨成单细胞后,用红细胞裂解液裂解红细胞,相应的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基分别对小鼠脾内BFU-E, CFU-E进行原代培养,一定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成的集落数目,并计数。3、乳腺肿瘤对脾内红系细胞分化的影响用CD71和Terl19抗体与小鼠脾细胞共孵育,流式细胞仪检测乳腺肿瘤对脾内红系细胞分化的的影响。4、G-CSF对小鼠脾脏红细胞生成作用的影响4.1通过给正常小鼠注射G-CSF,观察G-CSF对小鼠脾形态及脾内总细胞数的影响。4.2取小鼠脾脏,制备脾的单细胞悬液,对脾内BFU-E, CFU-E进行原代培养,观察G-CSF对脾内红系祖细胞的影响。4.3将小鼠脾脏研磨,制备成单细胞悬液后,用CD71和Terl 19抗体与脾细胞共孵育,检测G-CSF对脾内红系细胞分化的影响。第四部分:脾切除对肿瘤诱导的应激性红细胞生成作用的影响1、脾切除对荷瘤鼠循环系统内血细胞的影响1.1对正常小鼠进行脾的切除手术,两周后给小鼠接种肿瘤细胞。1.2在小鼠接种肿瘤细胞后的第1,2,3,4周时,取血,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检测小鼠外周血中各类血细胞的相关情况。2、脾切除后荷瘤鼠血清内主要的炎性因子的变化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脾切除的荷瘤鼠血清内主要的炎性因子IL-6和IFN-Y的相关变化。3、脾切除的肿瘤负荷鼠体内血清铁含量的测定用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检测试剂盒测定脾切除后的乳腺肿瘤负荷鼠体内血清铁及转铁蛋白饱和度的变化。4、脾切除的荷瘤鼠血清内G-CSF含量的测定同样的,用流式CBA的方法检测脾切除的小鼠在接种肿瘤细胞后第1,2,3,4周时血清内G-CSF含量的变化。5、G-CSF对脾切除的小鼠循环系统血细胞的影响脾切除后给小鼠单独注射G-CSF,取血测血常规,观察G-CSF对脾切除的小鼠外周血中血细胞的影响。第五部分:巨噬细胞在肿瘤引起的脾脏应激性红细胞生成中的作用1、删除体内的巨噬细胞对荷瘤鼠循环系统内红细胞的影响1.1在小鼠接种肿瘤细胞后的第7天和第18天时给小鼠尾静脉注射脂质体-氯曲膦酸以删除体内的巨噬细胞。1.2小鼠接种肿瘤细胞后的第4周,取血,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检测删除了巨噬细胞的荷瘤鼠循环系统内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以及红细胞压积的改变。2、脂质体-氯曲膦酸对荷瘤鼠脾脏应激性红细胞生成作用的影响2.1对注射脂质体-氯曲膦酸的荷瘤鼠和注射脂质体的荷瘤鼠脾内BFU-E, CFU-E进行原代培养,观察脂质体-氯曲膦酸对肿瘤负荷鼠脾内红系祖细胞的影响。2.2取各实验小鼠脾脏,研磨,制备单细胞悬液,用CD71和Terl 19抗体与脾细胞共孵育,流式细胞仪检测巨噬细胞删除对荷瘤鼠脾内红系细胞分化的影响。3、巨噬细胞参与肿瘤应激性脾红细胞生成的分子机制3.1用Elisa方法检测实验小鼠血清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含量。3.2 RT-PCR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各组小鼠脾内骨形态生成蛋白(BMP4)的]mRNA水平及蛋白含量。3.3使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肿瘤负荷鼠脾内巨噬细胞和BMP4的共定位情况。3.4用脂质体-氯曲膦酸删除荷瘤小鼠体内的巨噬细胞,分别用RT-PCR、免疫组化和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对荷瘤鼠脾内BMP4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的影响。4、脾应激性红细胞生成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在小鼠接种肿瘤细胞后的第6天开始,每隔两天测量一次肿瘤体积直至第28天,脱颈处死小鼠,剥离肿瘤,称重,通过瘤体积和瘤重观察脾切除及脂质体-氯曲膦酸处理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第一部分:乳腺癌荷瘤小鼠表现出贫血表型,其血清内G-CSF含量显著升高1、小鼠乳腺癌模型的建立及贫血状况的测定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检测发现,在小鼠乳腺癌移植模型4T1乳腺肿瘤负荷鼠中,外周血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以及红细胞压积与正常小鼠相比均明显降低,而网织红细胞数目反馈性地增高。2、乳腺癌荷瘤小鼠血清内炎性因子的变化用Elisa的方法检测发现,随着时间的延长,荷瘤鼠血清内主要的炎性因子IL-6和IFN-y与正常小鼠一直没有明显区别,IL-6仅在癌症后期稍增高,TNF-a在小鼠血清内未检测到。3、荷瘤鼠体内血清铁含量的测定用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检测试剂盒检测发现荷瘤鼠体内血清铁及转铁蛋白饱和度与正常小鼠相比基本上没有明显区别。4、荷瘤鼠体内红细胞寿命的检测通过用生物素标记红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流式图及统计结果显示肿瘤负荷鼠与正常小鼠体内的红细胞寿命几近相同。5、荷瘤鼠血清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含量的测定用流式Cytometric Bead Array (CBA)的方法检测荷瘤鼠血清内G-CSF含量,结果显示在小鼠接种肿瘤细胞后第1周,小鼠血清内G-CSF含量即已明显升高,并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含量稳定在较高的水平。培养4T1细胞的上清液中也含有较高的G-CSF。第二部分:乳腺肿瘤可通过升高体内的G-CSF破坏骨髓内红细胞生成1、肿瘤负荷鼠股骨外观变化肿瘤负荷鼠的股骨颜色较正常小鼠明显变白,同时骨髓细胞计数结果显示给小鼠接种肿瘤细胞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荷瘤鼠骨髓内细胞数逐渐减少。2、乳腺肿瘤对骨髓内红系祖细胞的影响用相应的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基培养髓内红系祖细胞,计数结果显示随着肿瘤的不断增长,骨髓内BFU-E和CFU-E的集落数目逐渐减少。3、乳腺肿瘤对骨髓内红系细胞分化的影响用带有荧光标记的CD71和Terl 19抗体与骨髓细胞共孵育,从流式图中我们发现乳腺肿瘤负荷鼠的骨髓内,CD71阳性和Terl19阳性细胞比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同时,统计结果也显示,荷瘤鼠骨髓内CD71单阳性和Terl19单阳性的细胞数随着时间的延长也逐渐减少。4、G-CSF对小鼠骨髓内红细胞生成的影响G-CSF可动员骨髓造血干细胞由骨髓释放入外周血,作为阳性对照,我们给正常小鼠皮下注射外源性G-CSF,实验结果显示注射G-CSF的小鼠表现出相同的骨髓抑制,具体表现为股骨颜色较正常小鼠明显变白,骨髓内总细胞数明显减少,且红系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BFU-E, CFU-E数目显著降低,CD71阳性和Terl 19阳性细胞数也明显减少。第三部分:乳腺肿瘤分泌的G-CSF可刺激脾进行应激性红细胞生成1、乳腺肿瘤对小鼠脾形态的影响在给小鼠接种肿瘤细胞后不同时间点,脱颈处死小鼠,取脾,我们发现在小鼠接种肿瘤细胞后第一周,脾脏较正常小鼠便明显增大,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荷瘤鼠的脾脏逐步增大。脾重和脾细胞计数结果显示,随着肿瘤的不断增长,小鼠脾重逐渐增加,脾内细胞数也逐渐增多。2、乳腺肿瘤对脾内红系祖细胞的影响用相应的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基分别培养脾内红系祖细胞,一定时间后计数,结果显示在小鼠接种肿瘤细胞后第二周,脾内BFU-E和CFU-E的集落数较正常小鼠明显增多,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其数量逐渐增多。3、乳腺肿瘤对脾内红系细胞分化的影响用CD71和Terl 19抗体联合处理脾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肿瘤负荷鼠的脾内CD71阳性和Terl 19阳性的细胞比率随着肿瘤的不断增长而逐渐增多。统计结果也显示,肿瘤负荷鼠的脾内CD71单阳性和Terl 19单阳性的细胞数随着时间的延长也逐渐增多。4、G-CSF对小鼠脾脏红细胞生成作用的影响作为阳性对照,我们给正常小鼠皮下注射外源性G-CSF,结果发现注射G-CSF的小鼠脾脏较正常小鼠明显增大,脾重也明显增加。同时,脾内红系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BFU-E, CFU-E数目显著增多,且脾内CD71阳性和Terl19阳性细胞数也明显增多。第四部分:脾在乳腺肿瘤引起的应激性红细胞生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脾切除对荷瘤鼠循环系统内血细胞的影响给正常小鼠进行脾的切除手术,两周后给小鼠接种肿瘤细胞,分别在肿瘤细胞接种后1周,2周,3周,4周时取血测血常规。结果显示,在接种肿瘤细胞后的第二周,脾切除的乳腺肿瘤负荷鼠就表现出严重的贫血,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压积以及网织红细胞数均明显减少。而假手术的肿瘤负荷鼠在第3周时仅表现出轻微的贫血,且贫血程度较脾切除的肿瘤负荷鼠弱。荷瘤鼠体内白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粒细胞数目明显升高,脾切除的荷瘤小鼠较假手术的荷瘤小鼠升高更明显。脾切除而未接种肿瘤细胞的小鼠和假手术的正常小鼠相比血常规没有明显差异。2、脾切除后荷瘤鼠血清内主要的炎性因子的变化用Elisa法检测发现脾切除的肿瘤负荷鼠与假手术的肿瘤负荷鼠相比,炎性因子IL-6, IFN-r基本上没有明显区别。3、脾切除的肿瘤负荷鼠体内血清铁含量的测定用血清铁及转铁蛋白饱和度检测试剂盒检测发现脾切除的肿瘤负荷鼠与假手术的肿瘤负荷鼠相比血清铁及转铁蛋白饱和度均无显著差异。4、脾切除的荷瘤鼠血清内G-CSF含量的测定流式CBA法检测发现肿瘤负荷鼠的脾切除组和假手术组血清G-CSF含量均明显升高。5. G-CSF对脾切除的小鼠循环系统内血细胞的影响脾切除后给小鼠皮下注射外源性的G-CSF,取血测血常规,结果显示,脾切除的G-CSF组与假手术的G-CSF组相比,小鼠表现出更为明显的贫血。其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压积较正常小鼠显著降低。第五部分:巨噬细胞参与肿瘤引起的脾内病理性红细胞生成1、删除体内的巨噬细胞对荷瘤鼠循环系统内红细胞的影响用脂质体-氯曲膦酸删除小鼠体内的巨噬细胞,取血测血常规,结果显示注射了脂质体-氯曲膦酸的肿瘤负荷鼠,外周血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含量以及红细胞压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即注射脂质体的肿瘤负荷鼠。2、脂质体-氯曲膦酸对荷瘤鼠脾脏应激性红细胞生成作用的影响我们观察到注射了脂质体-氯曲膦酸的肿瘤负荷鼠脾脏形态较对照组荷瘤鼠明显减小。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基培养脾内红系祖细胞,结果显示脂质体-氯曲膦酸可影响肿瘤负荷鼠脾内BFU-E和CFU-E的数量。用CD71抗体和Terl 19抗体联合处理脾细胞,从流式图及统计结果可知删除了巨噬细胞的肿瘤负荷鼠脾内CD71阳性和Ter119阳性细胞较未删除巨噬细胞的肿瘤负荷小鼠明显减少。3、巨噬细胞参与肿瘤应激引起的脾内红细胞生成的分子机制3.1用Elisa法检测发现肿瘤负荷鼠血清中Epo水平较正常小鼠明显升高。3.2实时PCR结果显示,在接种肿瘤细胞后的第2周,荷瘤鼠脾内BMP4mRNA的表达即明显升高。同时,免疫组化结果也显示随着肿瘤的生长,荷瘤鼠脾内BMP4的蛋白表达也逐步升高。3.3用F480标记巨噬细胞,共聚焦观察巨噬细胞和BMP4的共定位情况,结果显示肿瘤负荷鼠脾内大量巨噬细胞可分泌BMP4。3.4用脂质体氯曲膦酸删除体内巨噬细胞,实时PCR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肿瘤负荷鼠脾内BMP4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与对照组荷瘤小鼠相比均明显降低,另外,共聚焦结果也显示删除体内巨噬细胞后,肿瘤负荷鼠的脾内巨噬细胞和BMP4的表达均明显减少。4、脾应激性红细胞生成对肿瘤生长的影响通过测量肿瘤体积及瘤重,结果显示脾切除和巨噬细胞的删除可抑制肿瘤的生长。结论:1、小鼠乳腺癌细胞可分泌G-CSF, G-CSF可诱导骨髓红细胞生成抑制,导致乳腺癌荷瘤小鼠贫血。2、在乳腺肿瘤应激状态下,小鼠脾脏红细胞生成功能被激发,脾切除后,小鼠外周血红细胞减少明显,贫血症状加重。3、荷瘤鼠的贫血状况可促使体内Epo水平升高,Epo可刺激髓外造血器官脾内的巨噬细胞分泌BMP4, BMP4又可促进脾内红系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并逐步分化为成熟的红细胞,从而缓解贫血状况。4、脾切除或巨噬细胞删除可诱导外周血红细胞减少,两者均能抑制乳腺肿瘤的生长,提示病理性的脾内红细胞生成有助于肿瘤生长。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7.9;R-3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莉,应连城,谢海峰;健康幼婴红细胞肌酸含量与红细胞生成状态的关系[J];蚌埠医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2 叶秀君;;正常妊娠期胎儿和母体红细胞生成的调节[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83年05期

3 林慧娴;红细胞生成刺激素对各类贫血的临床应用[J];医师进修杂志;2000年11期

4 ;用促红细胞生成控制癌症相关性贫血[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3年08期

5 孟宪法;;低氧红细胞生成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J];青海医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6 ;延长高原(6542m)暴露对人红细胞生成的影响[J];高原医学杂志;1995年01期

7 陈璋璋,许青;新型红细胞生成刺激蛋白[J];世界临床药物;2003年04期

8 黄梓伦;红细胞增多症血浆中的红细胞生成刺激素[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80年02期

9 李春元;;去铁胺改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红细胞生成[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89年02期

10 余英豪;纯红细胞发育不全患者血清红细胞生成抑制物[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9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尹洪刚;胡敏;徐峰鹏;;抗阻训练对骨髓抑制大鼠红系造血能力的影响[A];2013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暨“运动与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王小龙;红细胞生成过程存在分子控制“开关”[N];科技日报;2010年

2 王乐民;癌症引起的贫血不能用促红细胞生成类药治疗[N];健康报;2007年

3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副主任医师 王延;六、红细胞生成主要靠哪些原料[N];家庭医生报;2003年

4 孙庆伟;红细胞的“一生”[N];家庭医生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慕欣;肿瘤相关性贫血国内外指南分析[N];医药经济报;2011年

6 段明辉 孟婵 韩冰;贫血与癌症[N];健康报;2005年

7 肖祥云;健康老人也会贫血[N];中国老年报;2004年

8 无锡市第一医院副主任药师 陆基宗;缺血补铁还应补铜[N];大众卫生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敏;小鼠乳腺癌模型中G-CSF介导的脾脏病理性红细胞生成作用及机制[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524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7524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a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