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转录因子Sp1、c-Myc及micro-203调控白血病干细胞耐药性及干性的作用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8 13:48
【摘要】:目的:白血病干细胞被认为是临床白血病反复耐药、转移和复发的根源所在,只有靶向白血病干细胞的治疗才能达到真正治愈白血病的目的。本研究通过磁珠分选出了白血病干细胞并进行相关耐药机制方面的研究,从转录水平深入探讨了转录因子Sp1和c-Myc以及micro RNA对于白血病干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①采用磁珠分选的方法从KG-1a和MOLM13细胞系中分离得到白血病干细胞并进行无血清培养等一系列体内外鉴定;②通过抗凋亡蛋白芯片的方式分析在白血病干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蛋白Survivin,并通过细胞系和临床标本进行验证;③双荧光素酶实验、突变载体、染色质免疫共沉淀、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实验分析转录调控方面的机制;④双荧光素酶实验、点突变实验检测micro RNA对于白血病干细胞耐药性及自我更新方面的调控作用。结果:①在细胞系水平和临床标本中都证实了Survivin在白血病干细胞中特异性地高表达;②抑制Survivin可以明显降低白血病干细胞的耐药性并诱导凋亡发生;③转录因子Sp1和c-Myc负责转录激活Survivin的表达,并且c-Myc需要Sp1的功能完整性才能发挥其转录激活的作用;④ERK/MSK/Sp1信号轴调控Survivin的表达;⑤mi R-203靶向Survivin和Bmi-1的3’-UTR区域调控白血病干细胞的耐药性和自我更新的能力。结论:ERK/MSK/Sp1信号轴是调控Survivin表达的关键信号通路,这也为今后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选择。此外,mi R-203在调控白血病干细胞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示我们细胞内的信号转导和传递是多因素、多方位的复杂过程。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3.7
【图文】:

白血病,干细胞,生物学特性,主要原因


HSC)的部分免疫标志和特性,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无限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是肿瘤负荷形成的基础(图2)[40-43]。与此同时,LSC高表达与多药耐药有关的蛋白,具有异常强大的抗凋亡能力,并且其主要处于细胞静止期(G0期),对普通化疗药物针对细胞周期活跃期的机制不敏感,能逃逸化疗和放疗,一旦进入细胞周期,就会大量增殖,成为白血病复发的根源,这也是维持白血病病理状态的首要和必要条件[44-52]。因此,白血病干细胞的耐药性是白血病治疗抗性的关键[53-56]。图2白血病干细胞是白血病耐药的主要原因[40-42]3. Sp1和c-Myc的生物学特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多层次的复杂过程。而转录因子在肿瘤的进展过程中扮演中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可以在细胞核内调控各种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和细胞周期相关的因子,发挥转录激活或抑制的作用,还可以直接或间接调控肿瘤的血管新生、细胞凋亡、应激反应、侵袭转移等过程

结构示意图,锌指结构,转录调控区,核定位信号


转录因子Sp1(Special protein 1)属于SP/KLF家族,是第一个被发现并克隆出来的转录因子,可以特异性地结合到富含GC/CT序列的基因启动子区域进而发挥转录调控的作用,其广泛存在于绝大部分组织的细胞核中,参与众多生理和病理的调控过程[63-65]。Sp1蛋白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3个结构域:DNA结合区域、转录调控区域、核定位信号区域(图3)[66]。DNA结合区域位于羧基(C基)末端,含有3个Cys2His2 的锌指结构,这种特殊的锌指结构使得Sp1可以有效的结合到染色体特定序列的GC盒位点,进而调控基因的转录过程。转录调控区域位于氨基(N基)末端,主要通过和其他辅助因子(或转录复合物)共同调控转录的起始。由于Sp家族中各个蛋白的氨基端差别较大,从而导致不同的转录功能和作用。例如Sp1是较强的转录激活因子,而Sp3则同时扮演着转录激活和转录抑制的角色。核定位信号则主要位于锌指结构区域内,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将Sp1蛋白运输到核内发挥作用[67-72]。

干细胞,细胞内,转录复合物,代谢网络


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3.2 Myc的生物学特性Myc癌基因首先是从禽类髓细胞病毒(AMN-MC29)中鉴定和克隆出来的,其主要成员有cell-Myc(c-Myc)、human-Myc(N-Myc)、myc-related-gene(L-Myc)等,在细胞核内作为转录因子可与Max、Mxd或Mnt等组成转录复合物,调控众多基因的转录和表达[84-86]。与此同时,Myc还可以调控核酶、蛋白质、线粒体的合成,激活细胞内各种通道的代谢网络与应激过程,参与DNA的复制并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并且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87-88]。最近,研究发现Myc基因还可以调节干细胞的干性,抑制干细胞分化,并维持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的潜能[89-92]。由此可见,Myc在细胞内发挥着各种各样的作用和角色,可以预见到的是,Myc在细胞的稳态维持和整个细胞组织的微环境方面也必将发挥着重要作用(图5)[9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威;吴国洋;;肝癌干细胞分离鉴定研究进展[J];肝胆外科杂志;2010年03期

2 岳r

本文编号:27856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7856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e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