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AML外泌体miR-155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1 10:32
   目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类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AML患者长期生存率低,容易复发,复发的主要原因和化疗药物不易进入髓外浸润的白血病病灶有关。中枢神经系统是白血病髓外浸润的常见部位,血脑屏障是白血病细胞进行中枢神经系统浸润过程中必须穿过的结构,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是血脑屏障的主要组成成分。白血病细胞浸润中枢神经系统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外泌体是细胞主动分泌的内含RNA、microRNA(miRNA或miR)等多种成分的囊泡结构,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能与靶细胞融合,外泌体中的miRNA可调控靶细胞的基因表达。研究发现外泌体miRNA可促进肿瘤转移,脑部炎症时高表达的miR-155能破坏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miR-155在AML患者血浆外泌体中高表达,那么白血病细胞是否通过分泌外泌体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融合,外泌体miR-155破坏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从而导致白血病细胞浸润中枢神经系统?目前国内外尚未见这方面的报道。为此,本研究探讨AML细胞株HL-60来源的外泌体miR-155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的研究,这对进一步阐明白血病细胞浸润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子机制,寻找新的抗浸润治疗的的分子靶标,研发新的有效治疗AML的方法,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此外,还可为其它类型白血病细胞浸润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子机制和治疗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怯:1、外泌体的抽提和鉴定:利用Total Exosome Isolation Reagent外泌体提取试剂盒从AML细胞株HL-60和THP-1培养上清中分离外泌体。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大小;ZETASIZERNano series-Nano-ZS仪器检测外泌体粒径大小;流式细胞仪分析外泌体表面标志性蛋白CD63和CD81的表达,对外泌体进行鉴定。2、AML细胞株及其来源的外泌体miR-155的表达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L-60、THP-1细胞及其外泌体中miR-155的表达水平。3、慢病毒包装:通过酶切、转化、质粒抽提、质粒转染、浓缩纯化等方法构建并包装miR-155过表达和miR-155抑制表达慢病毒,并对病毒进行物理检测、无菌检测、滴度检测等质量检测。4、miR-155过表达和miR-155抑制表达HL-60细胞株的构建:miR-155过表达和miR-155抑制表达的慢病毒感染HL-60细胞株。5、miR-155过表达和miR-155抑制表达HL-60细胞株及其来源的外泌体中miR-155的表达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慢病毒感染后HL-60细胞以及其来源的外泌体中miR-155的表达水平。6、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摄取外泌体的分析:将从miR-155过表达、miR-155抑制表达的HL-60细胞株培养上清中提取的,并用CM-DIL标记的外泌体,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共培养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摄取外泌体。7、外泌体miR-155对内皮细胞跨膜阻抗及其紧密连接完整性影响的检测:用跨膜电阻仪和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内皮细胞跨膜阻抗值(TEER)和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完整性。8、外泌体miR-155对内皮细胞ZO-1基因表达影响的检测: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外泌体miR-155对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ZO-1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9、外泌体miR-155对内皮细胞ZO-1蛋白表达影响的检测:利用WestenBlot方法检测AML外泌体miR-155对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Z0-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1、外泌体的特性:从白血病细胞株HL-60、THP-1培养液中均分离得到了大小较为均一的圆形、类圆形的囊泡状物质,直径在30-150nm之间,其包膜完整,边缘清晰,内有低电子密度小颗粒,标志性蛋白CD63和CD8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6.1%和 92.1%。2、AML细胞株及其来源的外泌体miR-155的表达: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发现,miR-155在HL-60和THP-1两种细胞及其来源的外泌体中均有表达,miR-155在HL-60细胞的表达是其在THP-1细胞中的表达的8.12倍,在HL-60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中的表达是THP-1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中的表达的6.73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miR-155过表达和miR-155抑制表达的HL-60细胞株及其来源外泌体中miR-155的表达:构建的miR-155过表达和miR-155抑制表达慢病毒,转染HL-60细胞株的转染率超过80%,与对照组相比,miR-155过表达细胞株及其来源的外泌体中miR-155的表达分别增高10.03倍和13.75倍,miR-155抑制表达细胞株及其来源的外泌体中miR-155的表达分别降低5.55倍和2.53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对外泌体的摄取:过表达miR-155和抑制表达miR-155的HL-60细胞株来源的外泌体和HBMEC共培养后,能被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摄取。5、外泌体miR-155对内皮细胞跨膜阻抗及其紧密连接完整性的影响:与对照组和抑制表达miR-155的外泌体相比较,过表达miR-155的外泌体显著降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跨膜阻抗值(P0.05),并破坏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的完整性。6、外泌体miR-155对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关键分子ZO-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与对照组和抑制表达miR-155的外泌体相比较,过表达miR-155的外泌体显著抑制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关键分子ZO-1基因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1.AML外泌体miR-155进入血管内皮细胞。2.AML外泌体miR-155降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电阻抗值,破坏紧密连接完整性。3.AML外泌体miR-155对紧密连接关键分子ZO-1具有负调控作用。
【学位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733.71
【部分图文】:

结构图,病毒载体


要的结构蛋白、特异性酶、gag和pol基因表达的调节因子。pHelper?2.0载体中??携带有单纯疱瘆病毒来源的VSV-G基因,可以为病毒包装提供所需要的包膜蛋??白。pHelper?1.0和pHelper?2.0病毒载体结构见图2。??y?1?-??图1?miR-155过表达和抑制表达慢病毒载体结构图??A:?GV369?为?miR-155?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原件顺序?Ubi-MCS-SV40-EGFP-IRES-puromycin??B:?GV234为miR-155抑制表达慢病毒载体,原件顺序为hU6-MCS-CMV-EGFP??占I?Helperl?.0?!?\?〇/?Helper2.0?\??/\U3?R?昍??'??图2?A为Helper?1.0病毒载体,B为Helper?2.0病毒载体??载体酶切:??按照下表顺序依次加入各种试剂,配制反应体系将载体进行酶切。反应体系??配制完成后,用移液枪小心抽吸混匀,轻微离心,37°C孵育过夜。将载体酶切??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并回收其目的条带。??14??

粒径分布,粒径分布


3.1.2外泌体的粒径大小??重悬后的外泌体样品,通过ZETASIZER?Nano?series-Nano-ZS仪器进行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检测到的外泌体粒径主峰为66.63nm,平均粒径为31.25,其??中20nm-200nm范围72.2%,平均粒径以及粒径主峰均与公认的外泌体粒径大小??吻合。且检测得到的粒子分布系数(PDI)为0.462?(见表1),在0.08-0.7之间,??证明体系分散度适中,检测结果置信度高。??Size?Distribution?by?Intensity??8t??:?:?:?:?:??c????i.?jBk?.i????1?10?100?1000?10000??Size?(d.nm)??图4外泌体粒径分布图??纵坐标表示各种大小外泌体所占外泌体总数的百分比,单位为%;横坐标表示外泌体直径大??小,单位为nm。??表1:外泌体的粒径分布??样品?平均粒径?分布系数?粒径主峰?20nm-200nm??(PDI)?*?粒径百分比??外泌体?31.25nm?0.462?66.63nm?72.2%??*分布系数(PDI),根据累积距法得到,是一个无量纲的值,代表粒子尺寸的分??布:0.08-0.7代表适中分散度体系,是运算法则最佳适用范围。??28??

特异性蛋白


3.0外泌体表面特异性膜蛋白??从急性髓白血病细胞株HL-60培养上清液提取的外泌体,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均表达CD63、CD81两个外泌体特异性分子标志物,结果如图5:阳性率分??别为86.1%和92.1%,进一步证明了该提取物为外泌体。??NC?C063?CD81??Gate:?PI?Gate:?PI?Gate:Pl??n?TTrI?I?V3-R?:TTi?vTfT??JO?2%?l?9?8%?13?S':4?86?19%?92?1%??I?S-?I?S?L??J§-?■?J§-?■?J§.?I,??c?iiuii'?7?(iiiii?i?:!■(?c?十TnifTTTrtl^一I?lltlil?I?ii'i.11?I?kn?ta?nTW^Hl^iMwr?mi?n?iii?■??.1?^?^?^?KS?Kb?WT2??,?y?d??5?#?*72?^?^?<3?^??”??FL1A?FL1.A?FL1-A??图5外泌体特异性蛋白CD63、CD81的表达??纵坐标为外泌体阳性/阴性数目,横坐标为荧光检测强度,红色为标准线,标准线右侧为阳??性峰,蛋白CD63表达阳性率为86.1%,?CD81表达阳性率为92.1%。??3.2?miR-155在AML白血病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运用RT-qPCR方法检测mir-155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THP-1和HL-60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可见(图6),miR-155在THP-1和HL-60两种细胞中均有所??表达。与THP-1细胞比较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阳芬;吴新忠;高云龙;谭敏婷;;染色体核型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年37期

2 刘艳;王振城;;地西他滨治疗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年19期

3 陈方;高志宏;刘光美;;大剂量阿糖胞苷联合米托蒽醌对AML强化治疗疗效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09年02期

4 姜涌;孙永杰;刘剑辉;;去甲氧柔红霉素治疗AML的临床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5 张慧莹;;接触石棉后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89年04期

6 邹刚明;;白细胞介素-3增强Ara-C 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细胞的细胞毒作用[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89年04期

7 沙滨,宁嗣宗,崔新羽,孙敏,刘贵健,张永宏,周大成,郭劲红,李永华;棒状小体检测对AML诊断、疗效及预后意义的研究[J];吉林医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1期

8 肖志坚;;t(8;21) AML白血病干细胞克隆起源的研究[J];医学研究通讯;2003年09期

9 朱顺应,王红,李关寿,韩直;高速公路交通流参数实时预测AML法[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张秉乾,韩丽,邵文斌,陈开浚,王无忌;关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的分型与临床意义的探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97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雪莲;儿童AML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与阿糖胞苷活性关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徐丽华;儿童急性髓性白血病(AML)诊断相关miRNAs标记物的表达及功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3 贺毅憬;OATP1B1与AML的临床遗传药理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4 易海;整合素αvβ3/β-catenin/ALDH1A1通路对FLT3-ITD~+ AML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6年

5 陈显凌;IKK/NF-κB信号途径在AML细胞DNA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D];福建医科大学;2016年

6 李丹丹;二代测序技术在t(8;21)AML中的应用及Ezh1促进白血病的作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7 赖宗浪;以LSC为靶标的复方浙贝颗粒抗AML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8 于霜;BMSCs DNA损伤在AML耐药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及Th细胞在AML中的异常表达[D];山东大学;2016年

9 刘学文;miR-638通过对VEGFA的调控参与AML骨髓血管新生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10 刘强;SCF_(βTrCP)介导DYRK1A降解对细胞周期的调控与DYRK1A对AML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静茹;AML外泌体miR-155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2 尹初姬(Yoon ChoHee);韩国AML化妆品企业在华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3 周凌宇;假基因BMI1P1在AML中表达研究以及假基因POU5F1B调节HCC细胞功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7年

4 李艳丽;纳米银对AML细胞杀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5 刘燕梅;紫草素联合低剂量阿糖胞苷对AML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14年

6 兰凤美;三氧化二砷单药和与地西他滨联用对AML细胞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4年

7 陈政;中国AML患者常见基因突变分析及AML耐药性的细胞学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8 沈耀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免疫相关研究及AML的诱导治疗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9 周敏航;地西他滨联合改良CAG及半相合外周血淋巴细胞回输治疗老年AML的临床及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10 郭青;CXCR4在骨髓微环境介导的AML细胞耐药中的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928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8928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2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