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降钙素原与内毒素联合检测对肿瘤患者PICC术后革兰阴性菌感染的诊断价值评价
发布时间:2021-03-13 21:56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与内毒素联合检测对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后革兰阴性菌感染的诊断价值,为选用肿瘤患者PICC术后革兰阴性菌感染的诊断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PICC置管后血培养阳性肿瘤患者60例资料,按血培养结果不同将其分为革兰阴性杆菌组(n=40)与革兰阳性球菌组(n=20);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PCT、内毒素水平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PCT、内毒素及其二者联合对两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的差异。结果:革兰阴性杆菌组患者的血清PCT、内毒素水平均高于革兰阳性球菌组(P<0.05);采用PCT联合内毒素诊断革兰阴性杆菌组、革兰阳性球菌组的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均高于PCT、内毒素诊断(P<0.05)。结论:采用PCT联合内毒素对肿瘤患者并发PICC术后革兰阴性菌感染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且对革兰阴性菌所致感染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更佳。
【文章来源】:抗感染药学. 2020,17(11)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PCT、内毒素预测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ROC曲线
PCT、内毒素预测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ROC曲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 刘春,青晓,王小清,粟超辉. 癌症进展. 2020(05)
[2]肿瘤化疗居家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策略[J]. 潘恋俊,张素丽,刘爱霞. 浙江医学. 2019(06)
[3]降钙素原、中性粒细胞CD64、内毒素检测联合细菌培养对化疗后脓毒症诊断的价值[J]. 刘金玉,钟祖军,谢春芳. 河北医药. 2019(02)
[4]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J]. 张芹,刘亚琼. 医学临床研究. 2019 (01)
[5]内毒素、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对革兰阴性菌感染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的价值[J]. 钱志成,宋旭妍,夏艳秋,王强.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19)
[6]血培养联合内毒素、降钙素原等检测对重症感染患者败血症的诊断价值[J]. 邵婧,徐萍萍,郭景景,王齐. 现代医学. 2018(09)
[7]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J]. 闵贝贝,韩永红,胡明. 广西医学. 2018(16)
[8]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及血培养检测的特异性与产科患者重症感染的相关性分析[J]. 王艳敏. 抗感染药学. 2018(06)
[9]血清降钙素原对革兰阴性或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J]. 刘坤贺,张春美. 临床肺科杂志. 2018(04)
[10]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相关因素及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J]. 陈庆云,鞠风玲.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08)
本文编号:3080973
【文章来源】:抗感染药学. 2020,17(11)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PCT、内毒素预测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ROC曲线
PCT、内毒素预测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ROC曲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 刘春,青晓,王小清,粟超辉. 癌症进展. 2020(05)
[2]肿瘤化疗居家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策略[J]. 潘恋俊,张素丽,刘爱霞. 浙江医学. 2019(06)
[3]降钙素原、中性粒细胞CD64、内毒素检测联合细菌培养对化疗后脓毒症诊断的价值[J]. 刘金玉,钟祖军,谢春芳. 河北医药. 2019(02)
[4]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J]. 张芹,刘亚琼. 医学临床研究. 2019 (01)
[5]内毒素、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对革兰阴性菌感染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的价值[J]. 钱志成,宋旭妍,夏艳秋,王强.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19)
[6]血培养联合内毒素、降钙素原等检测对重症感染患者败血症的诊断价值[J]. 邵婧,徐萍萍,郭景景,王齐. 现代医学. 2018(09)
[7]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J]. 闵贝贝,韩永红,胡明. 广西医学. 2018(16)
[8]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及血培养检测的特异性与产科患者重症感染的相关性分析[J]. 王艳敏. 抗感染药学. 2018(06)
[9]血清降钙素原对革兰阴性或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J]. 刘坤贺,张春美. 临床肺科杂志. 2018(04)
[10]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相关因素及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J]. 陈庆云,鞠风玲.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08)
本文编号:30809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3080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