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探讨FABD结构域缺失对BCR/ABL蛋白胞浆定位的影响机制

发布时间:2022-01-22 07:31
  目的t(9;22)(q34;q11)导致Abl基因和Bcr基因发生融合,产生的BCR/ABL融合蛋白是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的发病原因,该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浆中,其强烈的非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可通过激活下游多条信号通路促进血细胞恶性转化。采用将BCR/ABL蛋白诱导入核策略,可增加CML细胞凋亡。因此,进一步研究BCR/ABL蛋白在细胞内定位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FABD结构域(F-actin binding domain,FABD)是位于BCR/ABL蛋白上ABL端的大片段非催化结构域,该结构域可与细胞骨架蛋白F-actin相互结合,从而影响蛋白细胞定位。如果将c-Abl蛋白上FABD结构域缺失(以ΔFABD表示),部分c-ABL-ΔFABD蛋白明显入核。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FABD结构域缺失后BCR/ABL蛋白(以BCR/ABL-ΔFABD)不入核,其仍然滞留于胞浆中呈颗粒状分布,其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课题拟以无BCR/ABL表达的293T细胞为研究模型,进一步探讨FABD结构域缺失对BCR/ABL蛋白在细胞内定位的影响机制。方法第一部分实验首先用前期构建的野生型腺病毒质粒pA... 

【文章来源】: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探讨FABD结构域缺失对BCR/ABL蛋白胞浆定位的影响机制


六BD结构域缺失对」l二RIABL激酶活性的影响

核输出,转染,蛋白,抑制蛋白


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3 BCR/ABL 激酶活性对 BCR/ABL 蛋白定位的影响将293T细胞分为BCR/ABL组、BCR/ABL+IM+LMB组以及BCR/ABABD+LMB组,分别转染对应的质粒,在转染后24h加入Imatinib处理,在结前10h各组分别加入等量的莱普霉素(LMB)。分别培养24h,48 h,72h后接免疫荧光实验观察BCR/ABL蛋白定位变化。结果显示,BCR/ABL蛋白主于细胞浆中,随着时间延长也并不入核。与BCR/ABL比较,当用Imatinib(制蛋白激酶活性,加入核输出抑制剂LMB抑制蛋白核输出,BCR/ABL可有核,且随时间延长入核有所增加。然而,当缺失FABD结构域后,同样加入理,BCR/ABL蛋白并不入核,仍定位于胞浆中呈颗粒状分布,并且该定位呈时间依赖性改变。(图2.3)

免疫荧光,免疫共沉淀,相互作用,胞浆


BCR/ABL-ΔFABD组中的 α-Tubulin 表达显著减少,即 α-Tubulin 与 BCR/ABL 相互结合明显减少。(图1.3A) 此外,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在 BCR/ABL 组中,BCR/ABL 蛋白定位于胞浆中呈弥散状分布,骨架蛋白 α-Tubulin 在胞浆中呈纤细丝网状排列,部分 BCR/ABL与 α-Tubulin 蛋白定位于胞浆中的相同位置,有明显共定位现象。然而,在 FABD缺失后,BCR/ABL 蛋白定位于胞浆中呈颗粒状分布,骨架蛋白 α-Tubulin 在胞浆中呈网状分布


本文编号:36017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36017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6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