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诊断前列腺癌的相关参数建立的一个简易前列腺癌评分系统
发布时间:2025-02-05 15:07
目的:构建诊断前列腺癌的预测模型,推测病人出现列腺癌的可能性,增强前列腺癌的诊断率,能够给可疑前列腺癌的病人是否行穿刺活检提供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7年9月于我院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并满足此次研究标准的122例资料(PSA≤20ng/ml),把确诊成前列腺癌的69例病人设定成前列腺癌组,53例非前列腺癌患者设定成非前列腺癌组。针对两组DRE、PSA、f/tPSA、PSAD和MRI对诊断前列腺癌的影响和价值展开分析。运用上述指标,结合SPSS软件构建预测的模型,同时利用ROC曲线,研究有关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确定临界值。结果:本实验的预测模型以穿刺病理是否为前列腺癌为应变量,将年龄、BMI、PSA、f/tPSA、PSAD、MRI、DRE当做考察变量。结果表明PSA、f/t PSA、PSAD、MRI、DRE对前列腺穿刺的结果存在明显的效果,具有相应的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前列腺癌的预测模型如下:以tPSA>11.12ng/ml、f/tPSA<0.20、PSAD>0.25ng/ml为1分(均为中位数)[1...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2.1 前列腺穿刺活检的筛查指征
2.1.1 DRE
2.1.2 PSA
2.1.3 fPSA
2.1.4 PSAD
2.1.5 PSAV
2.1.6 影像学检查
2.1.7 年龄及BMI指数
2.2 中国泌尿外科指南前列腺穿刺活检指征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临床资料
3.1.2 入选标准
3.1.3 排除标准
3.1.4 分组
3.2 研究方法
3.2.1 PSA
3.2.2 DRE
3.2.3 TRUS
3.2.4 MRI
3.2.5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
3.3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病例的临床特征
4.1.1 前列腺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
4.1.2 年龄结构
4.1.3 PSA分布
4.1.4 模型的建立
4.2 分析结果
4.3 预测模型的预测概率P的ROC曲线
4.4 各临床诊断方法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比较
第5章 讨论
5.1 入选标准的确定
5.2 前列腺癌的各项筛查指标
5.2.1 tPSA
5.2.2 f/tPSA
5.2.3 PSAD
5.2.4 DRE
5.2.5 TRUS
5.2.6 MRI
5.3 本实验模型的解读
5.3.1 本实验模型中变量的诠释
5.3.2 ROC曲线
5.3.3 本模型的实际应用
5.3.4 该模型的不足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所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4030029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2.1 前列腺穿刺活检的筛查指征
2.1.1 DRE
2.1.2 PSA
2.1.3 fPSA
2.1.4 PSAD
2.1.5 PSAV
2.1.6 影像学检查
2.1.7 年龄及BMI指数
2.2 中国泌尿外科指南前列腺穿刺活检指征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临床资料
3.1.2 入选标准
3.1.3 排除标准
3.1.4 分组
3.2 研究方法
3.2.1 PSA
3.2.2 DRE
3.2.3 TRUS
3.2.4 MRI
3.2.5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
3.3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病例的临床特征
4.1.1 前列腺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
4.1.2 年龄结构
4.1.3 PSA分布
4.1.4 模型的建立
4.2 分析结果
4.3 预测模型的预测概率P的ROC曲线
4.4 各临床诊断方法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比较
第5章 讨论
5.1 入选标准的确定
5.2 前列腺癌的各项筛查指标
5.2.1 tPSA
5.2.2 f/tPSA
5.2.3 PSAD
5.2.4 DRE
5.2.5 TRUS
5.2.6 MRI
5.3 本实验模型的解读
5.3.1 本实验模型中变量的诠释
5.3.2 ROC曲线
5.3.3 本模型的实际应用
5.3.4 该模型的不足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所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40300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4030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