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S-丙泊酚全自动闭环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在胃肠道肿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BIS-丙泊酚全自动闭环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在胃肠道肿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次实验研究目的是以脑电图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作为麻醉深度反馈指标的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系统的进一步升级优化并实现全自动BIS-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同时在胃肠道手术中验证其可行性、安全性和优越性。选取北京空军总医院拟择期行胃肠道肿瘤切除手术的病人150例,ASA分级为Ⅰ~Ⅱ级,年龄范围18~70岁,体重50~85kg,随机均分为恒速输注组(Constant infusion,CI组n=50)、开环靶控输注组(Open-loop 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OLTCI组n=50)和闭环靶控输注组(Closed-loop 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CLTCI组n=50)。CI组由麻醉医生根据患者的体重、BIS值的变化和个人经验手动调节恒速泵的输注速度;OLTCI组由麻醉医生根据经验首先设定丙泊酚目标靶浓度,然后根据BIS值的变化和个人经验手动调节丙泊酚的靶浓度;CLTCI组则是首先设定目标BIS值,靶控泵根据BIS值变化自动调节丙泊酚的靶浓度以维持BIS值在理想范围内波动。三组麻醉方式全部选择全凭静脉麻醉,麻醉过程分为麻醉诱导阶段和麻醉维持阶段,麻醉诱导阶段为丙泊酚输注开始至气管插管成功后1min,麻醉维持阶段为气管插管成功后1min至丙泊酚输注停止。靶控泵采用广西威力方舟三通道TCI泵,麻醉过程中理想BIS波动范围为45~55。麻醉诱导时CI组给予丙泊酚2.5mg·kg-1,计算给药速度并预计给药时间为5min;OLTCI组设定初始丙泊酚靶浓度为4.0μg·ml-1(血浆靶浓度);CLTCI组则设定理想BIS为50,丙泊酚起始浓度为5.0μg·ml-1(血浆靶浓度)。患者入睡后或BIS下降到65时给予维库溴铵0.15mg·kg-1,3min后BIS在60以下时进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时CI组和OLTCI组根据麻醉医生的经验和BIS值手动调节输注速度和靶浓度以维持理想的BIS值,CLTCI组丙泊酚的靶浓度随BIS的波动自动调节以维持BIS在50左右。丙泊酚开始输注的同时给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初始靶浓度4ng·ml-1,麻醉维持阶段调节瑞芬太尼靶浓度范围为4~8ng·ml-1。手术过程中不再使用其他的镇痛镇静药物和吸入麻醉药。麻醉过程中出现循环波动明显时给予血管活性药以维持循环稳定。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在诱导前(t0)、意识消失(t1)、达到设定bis区间时刻(t2)、气管导管插入成功即刻(t3)、气管插管成功后1min(t4)、诱导结束至手术切皮之前(t5)、切皮(t6)、术中探查(t7)、关闭腹膜(t8)、丙泊酚靶控停止后5min(t9)等各时间点的map、hr、bis的变化情况,观察3组满意麻醉时间(40bis60)所占时间比例,比较3组靶控泵调节频率、麻醉恢复情况等,并随访记录有无恶心、呕吐、术中知晓等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在各时间点从桡动脉穿刺置管处采取动脉血2~3ml,进行常温离心后取血浆置于ep管,放于-20°冰箱保存待用,随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丙泊酚血药浓度的测定,并进行tci系统评价,tci系统稳定性评价指标为偏离度mdpe、精确度mdape以及总体分数gs。实验结果显示:1)map、hr的变化:组内比较:相比于t0时刻,3组map在t1~t9时刻均有显著降低(p0.05)。hr在t1、t2、t5、t8时刻降低明显(p0.05),其他时间点变化不明显(p0.05)。组间比较:ci组、oltci组在t4、t6、t7时刻map较cltcl组升高明显(p0.05),在t5、t9时刻map较cltci组明显降低(p0.05),在t5时刻ci组map明显低于oltci组(p0.05);其他时刻map变化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hr在t5时点cltci组与其他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octci组与ci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bis的变化:组内变化的比较:相比于t0时刻,3组bis在t1~t9时刻均显著下降(p0.05),ci组在t5、t8时间点bis下降至45以下,oltci组在t5时点bis下降至45以下。组间变化的比较:CI组、OLTCI组在T4、T6、T7时刻BIS值升高较CLTCI组明显(P0.05),在T1、T2、T3、T5、T8三个时刻BIS值明显低于CLTCI组(P0.05),在T1、T2、T5时刻,CI组BIS值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T9时刻,OLTCI组BIS值明显低于CLTCL组(P0.05)3)满意麻醉时间(45BIS55)所占比例:3组在充分麻醉时间占麻醉总时长的比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OLTCI组BIS波动较平稳。4)丙泊酚血药浓度比较:3组Cm与Cp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T1-T5、T7-T9在各时刻丙泊酚靶浓度比较差异明显(P0.05)。5)在靶控泵平均调节次数比较:3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6)麻醉恢复情况的比较:CLTCI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较CI组、OLTCI组明显缩短,OLTCI组较CI组缩短明显(P0.05)。7)术后麻醉并发症发生概率的比较:3组在术后恶心、呕吐、寒战比较中无明显差别(P0.05)。8)术中知晓的发生,CI组有1例、OLTCI组有1例判定为术中知晓。9)靶控输注系统评价指标:MDPE、MDAPE及GS评分均在临床允许范围内(即MDPE15%,MDAPE30%),3组的MDPAE、GS评分指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基于上述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认为BIS闭环靶控输注方式优于恒速输注与开环靶控输注,能使循环指标及BIS波动幅度更加稳定,维持合理的麻醉深度,术后麻醉苏醒与恢复更快。因此,BIS丙泊酚全自动闭环靶控输注在胃肠道手术中是安全可行的。
【关键词】:全凭静脉麻醉 闭环靶控输注 开环靶控输注 恒速输注 脑电双频指数 丙泊酚 血浆药物浓度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北方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14;R735
【目录】:
- 中文摘要5-8
- 英文摘要8-12
- 英文缩写12-14
- 前言14-16
- 材料与方法16-24
- 结果24-28
- 附图28-32
- 附表32-37
- 讨论37-43
- 结论43-44
- 参考文献44-50
- 综述 麻醉深度监测-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研究进展50-64
- 参考文献60-64
- 致谢64-65
- 个人简历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爱玲;张海峰;董玲芳;王漪檬;刘胜群;;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丙泊酚注射液中丙泊酚的含量[J];医药导报;2014年04期
2 黄肇敏;欧阳葆怡;黄焕森;;血浆或效应室靶浓度靶控输注丙泊酚诱导对中青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4年01期
3 宋宇红;唐丽琴;胡世林;张善堂;;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丙泊酚浓度[J];中国药师;2013年07期
4 徐萍;房志仲;娄建石;;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丙泊酚含量[J];天津药学;2009年02期
5 陶国才;金鑫;崔剑;顾健腾;;体外循环下低温对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药物浓度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年11期
6 张倩;邢玉英;;影响丙泊酚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的因素[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08年05期
7 忻纪华;王祥瑞;;异丙酚和芬太尼开环和闭环TCI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2期
8 曾景阳;谢文钦;杨玉欣;;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反馈调控靶控输注异丙酚和芬太尼用于前列腺电切术[J];福建医药杂志;2007年04期
9 王晖;岳云;;丙泊酚靶控输注不同血药浓度时脑功能状态指数和脑电双频谱指数的比较[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6年04期
10 王云;岳云;;麻醉深度监测的进展和展望[J];继续医学教育;2006年15期
本文关键词:BIS-丙泊酚全自动闭环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在胃肠道肿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42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504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