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吸复合麻醉对肺部肿瘤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静吸复合麻醉对肺部肿瘤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单肺通气 静吸复合麻醉 异氟醚 异丙酚 血氧饱和度 肺癌
【摘要】:【背景与目的】单肺通气(OLV)是一种需要进入胸腔手术时的特殊的通气方式,通气时由于未通气侧肺内有血液流通但未经过充分氧合变循环进入左心,造成血液中有静脉血掺杂,使得血液动脉血氧分压(Pa 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下降。当肺泡出现低氧信号时机体可产生缺氧性肺血管收缩(HPV),以保证最低限度的肺部分流(Qs/Qt)和缓和机体低氧血症的发生。但低氧性肺血管收缩(HPV)本身亦受到体温、创伤、麻醉药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拟通过对不同麻醉条件手术过程中多种指标参数进行监测比较,分析单肺通气状态下静吸复合麻醉对肺部肿瘤患者氧合和肺内分流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行肺部肿瘤切除术的128例肺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2例,女46例;年龄40~65岁,身高160~180cm,体重55~80kg,左侧肺癌60例,右侧肺癌68例;轻度通气障碍82例,中度40例,重度6例;ASAⅡ~Ⅲ级,Ⅱ级106例,Ⅲ级22例。肺癌诊断标准参照《胸外科学》的相关标准进行,所有患者均为单纯肺叶切除或全肺切除的肺部肿瘤患者,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观察组)和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TIVA(对照组),每组64例。2麻醉方法观察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方式进行:首先采用3mg的咪达唑仑静脉注射进行麻醉诱导,待患者入睡后再次静脉注射异丙酚1~2mg/kg、2μg/kg的瑞芬太尼和维库溴铵0.1~0.2mg/kg,去氮3min后进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采用吸入浓度约为1%~3%的异氟醚和0.1~0.25μg/(kg·min)的瑞芬太尼静脉输注进行维持,间断静脉注射2mg/次维库溴铵。对照组患者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TIVA:首先采用3mg的咪达唑仑静脉注射进行麻醉诱导,待患者入睡后再用1~2mg/kg异丙酚、0.1~0.2mg/kg维库溴铵及2μg/kg的瑞芬太尼进行静脉注射麻醉,去氮3min后进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以持续性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1~0.25μg/(kg·min)和异丙酚6~12mg/(kg·h),间断静脉注射2mg/次的维库溴铵进行维持。3检测指标⑴监测有创动脉压(ABP)、脑电双频指数(BIS)、心电图(ECG)、心率(HR)、平均动脉分压(MAP)、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鼻咽温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等;⑵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单肺通气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⑶麻醉前状态时间记录为T0,气管插管后15min后时间记录为T1、单肺通气45min后时间记录为T2、双肺通气15min后时间记录为T3,记录T0、T1、T2、T3四个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分压(MAP)参数,并计算Qs/Qt;⑷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心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⑸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ASA分级、肿瘤分期、身高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在手术位置、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静吸复合麻醉组患者的术后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晚于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患者(P0.05);3术前两组患者的心率(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手术时间的推进,两组患者的心率(HR)均降低(P0.05),但静吸复合麻醉组患者的心率(HR)低于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降低(P0.05),同一时间点两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4 T2单肺通气时,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Sa O2)和动脉血氧分压(Pa O2)均降低(P0.05),但静吸复合麻醉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Sa O2)和动脉血氧分压(Pa O2)明显低于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Pcv O2无明显变化;T2单肺通气时,两组患者的分流率(Qs/Qt)明显提高(P0.05),且静吸复合麻醉组患者高于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患者(P0.05);5两组患者麻黄素、硝酸甘油及艾司洛尔的使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患者的阿托品使用率低于静吸复合麻醉组患者的使用率(P0.05);6两组患者在恶心呕吐、延迟清醒、拔管躁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单肺通气状态下,静吸复合麻醉组较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TIVA组的手术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长。2单肺通气状态下,静吸复合麻醉组较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TIVA组术中血氧饱和度(Sa O2)和平均动脉氧分压(Pa O2)低。3单肺通气状态下,与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TIVA组相比,静吸复合麻醉组患者的缺氧性肺血管收缩(HPV)受到抑制,增加肺内分流(Qs/Qt)。
【关键词】:单肺通气 静吸复合麻醉 异氟醚 异丙酚 血氧饱和度 肺癌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14;R734.2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3
- 缩略词表13-14
- 前言14-16
- 资料与方法16-22
- 2.1 一般资料16-17
- 2.2 药品与设备17-18
- 2.3 麻醉与通气18-19
- 2.4 监测指标及换算19-21
- 2.5 统计学方法21
- 2.6 误差控制21-22
- 结果22-33
- 3.1 两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比较22-23
- 3.2 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比较23-24
- 3.3 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比较24-26
- 3.4 术中SpO_2、PcvO_2、PaO_2、Qs/Qt及BIS比较26-30
- 3.5 两组患者术中用药情况分析30-31
- 3.6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31-33
- 讨论33-41
- 4.1 肺癌33
- 4.2 单肺通气33-34
- 4.3 两组患者手术一般资料比较34
- 4.4 手术麻醉方法比较34-35
- 4.5 麻醉方法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35-36
- 4.6 麻醉方法对SpO_2、PaO_2、PcvO_2、Qs/Qt等指标的影响36-37
- 4.7 麻醉药物对单肺通气的影响37-38
- 4.8 两组患者术中不良情况分析38-41
- 结论41-42
- 参考文献42-45
- 综述 肺癌手术时单肺通气对血氧饱和度和肺内分流的影响45-55
- 参考文献51-55
-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55-56
- 致谢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敏,陈聪聪,柳子明,周君富,徐培华,郦遇春,徐亚男,张国英;静吸复合麻醉对肿瘤患者血过氧化物的影响[J];浙江医学;2000年04期
2 李文涛;王秀娟;张力功;;静吸复合麻醉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5例[J];山东医药;2006年02期
3 丁金英;;静吸复合麻醉对颅内手术患者麻醉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年16期
4 向太;;静吸复合麻醉的探讨(附21例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5 蔡兰秋,蓝志坚;半紧闭低流量静吸复合麻醉118例观察[J];浙江医学;1995年S1期
6 田洪忆;静吸复合麻醉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浙江医学;1999年01期
7 王玮;静吸复合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心跳骤停1例[J];中国基层医药;2002年05期
8 林娜,陈卫民,张秉钧,张炳熙;静吸复合麻醉对小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4年08期
9 刘延芹;杨永辉;李浩;石磊;;小儿静吸复合麻醉后急性肺水肿1例[J];河北医药;2006年04期
10 吴建厂;徐如玺;李印玉;;静吸复合麻醉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临床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葵;周江娥;陈敏;刘一成;;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后苏醒质量的比较[A];第二十二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五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6年
2 宋丽;;七氟醚、氯胺酮静吸复合麻醉与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应用[A];2014年全国小儿麻醉学术年会暨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3 陈宏才;;比较瑞芬太尼全凭静脉复合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 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A];2007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王小雷;;10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的麻醉处理[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青年医师论坛论文集心血管外科分册[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艺蕉;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对神经外科术中脑代谢影响的比较[D];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
2 王彦利;静吸复合麻醉对肺部肿瘤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6年
3 安静;比较全凭静脉和静吸复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6年
4 刘庆;七氟烷不同浓度下静吸复合麻醉对肝切患者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静吸复合麻醉对肺部肿瘤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单肺通气 静吸复合麻醉 异氟醚 异丙酚 血氧饱和度 肺癌
,
本文编号:5125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512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