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三阴乳腺癌分类的初步探索
本文关键词: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三阴乳腺癌分类的初步探索
更多相关文章: 三阴乳腺癌 分类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摘要】:目的:三阴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疾病。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对其异质性的认识已深入到分子、基因水平。基于基因表达谱建立的三阴乳腺癌分型对个体化靶向治疗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检测手段的限制,基因分类在目前的临床工作中并不能得到广泛的应用。本研究采用了一种便捷、准确、适用于临床的检测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最新的三阴乳腺癌基因分型的研究进展,对三阴乳腺癌的免疫组化法分型进行初步探索。 方法:本研究收集2006年0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在我院诊治且临床病理资料完善的乳腺癌病例1646例。其中,三阴乳腺癌154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我们将154例三阴乳腺癌划分为三大亚型。对各亚型之间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进行卡方检验。应用Kaplan-Meier法绘出生存曲线,对各亚型之间生存情况的差异进行log-rank检验。无复发生存期(Relapse-free survival, RFS)定义为自乳腺癌确诊之日至复发(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之日的时间间隔。乳腺癌特异性生存期(Breast cancer-specific survival, BCSS)定义为为自乳腺癌确诊之日至死于乳腺癌之日的时间间隔。生存时间的多因素分析利用Cox回归模型,生存时间的单因素分析选取了几项基本的临床病理参数:发病年龄(>50vs≤50),肿瘤大小(pT2-3vs pT1),局部淋巴结转移情况(positive vs negative),组织学分级(2,3vs1),肿瘤坏死情况(marked vs minimal or absent), Ki67(>30%vs≤30%),辅助化疗情况(done vs not done)。数据资料输入SPSS13.0数据库,做相关统计学分析,以P 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果:我们定义了三个三阴乳腺癌的亚型。第一个亚型:Basal-like(BL)86例(55.8%),免疫组化阳性表达CK5/6和/或CK14;第二个亚型:AR(+)18例(11.7%),免疫组化阳性表达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第三个亚型:CD44+CD24-/low表型42例(27.2%),免疫组化阳性表达CD44,低表达CD24。根据此分类方法,在154例三阴乳腺癌中,有11例(7.1%)不属于上述任一亚型,有3例同属于basal-like亚型和CD44+CD24-/low亚型。三个亚型在发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肿瘤坏死,增值指数Ki67,以及对化疗的敏感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行卡方检验的组间比较,证实在组织学分级和肿瘤坏死方面,三个亚型各自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特征;对于发病年龄和肿瘤大小,仅AR(+)亚型与basal-like亚型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增值指数Ki67,basal-like亚型和CD44+CD24-/low亚型均显著高于AR(+)亚型。生存分析显示basal-like亚型和CD44+CD24-/low亚型的无复发生存期、乳腺癌特异性生存期明显短于AR(+)亚型,basal-like亚型和CD44+CD24-/low亚型之间无显著差异,而亚组分析显示在未接受辅助化疗的病例中,basal-like亚型的无复发生存期、乳腺癌特异性生存期明显短于CD44+CD24-/low亚型。生存时间的单因素分析显示basal-like亚型对化疗最敏感(HR0.18,95%CI0.09-0.65, P0.001),CD44+CD24-/low亚型与AR(+)亚型则并未明显从辅助化疗中受益。免疫组化阳性表达CK5/6和/或CK14的肿瘤以及具有CD44+CD24-/low表型的肿瘤不仅仅见于三阴性乳腺癌,也同时存在于非三阴乳腺癌。我们观察到,三阴乳腺癌中的basal-like亚型与非三阴乳腺癌中阳性表达CK5/6和/或CK14的肿瘤在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上并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三阴乳腺癌中的CD44+CD24-/low亚型与非三阴乳腺癌中具有CD44+CD24-/low表型的肿瘤在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上同样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而三阴乳腺癌中的AR(+)亚型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则接近非三阴乳腺癌中的luminal亚型。 结论:根据本研究提出的免疫组织化学分类法可以将三阴乳腺癌划分为三个亚型。该方法分类效果良好,组间差异明显,适用于临床检测,对个体化靶向治疗有指导意义。但该分类方法仍有待完善。
【关键词】:三阴乳腺癌 分类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7.9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引言11-15
- 参考文献13-15
- 第2章 综述15-34
- 2.1 乳腺癌的分子分型15-17
- 2.1.1 Luminal A 型的分子病理学特征16
- 2.1.2 Luminal B 型的分子病理学特征16-17
- 2.1.3 HER2 过表达型的分子病理学特征17
- 2.1.4 BLBC 型的分子病理学特征17
- 2.2 三阴乳腺癌的概念及其与基底样乳腺癌的关系17-18
- 2.3 三阴乳腺癌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病理特征18
- 2.4 三阴乳腺癌分型的研究进展18-22
- 2.4.1 Prat 提出的三阴乳腺癌分型18-19
- 2.4.2 Lehmann 提出的三阴乳腺癌分型19-21
- 2.4.3 两种分型的区别与联系21
- 2.4.4 三阴乳腺癌分型对个体化治疗的指导意义21-22
- 2.5 三阴乳腺癌新的治疗靶点22-28
- 参考文献28-34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34-38
- 3.1 研究对象34
- 3.2 方法34-37
- 3.2.1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评分34-35
- 3.2.2 三阴乳腺癌的免疫组化分类说明35-37
- 3.3 数据处理37-38
- 第4章 结果38-58
- 4.1 三阴乳腺癌与非三阴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比较38-42
- 4.2 三阴乳腺癌的免疫组化法分类42-45
- 4.3 各亚型无复发生存与乳腺癌特异性生存45-50
- 4.4 化疗对各亚型的不同影响50-52
- 4.5 三阴乳腺癌亚型与非三阴乳腺癌亚型的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比较52-58
- 第5章 讨论58-63
- 5.1 基底样三阴乳腺癌亚型58-59
- 5.2 雄激素受体阳性三阴乳腺癌亚型59-60
- 5.3 CD44+CD24~(-/low) 表型三阴乳腺癌亚型60-61
- 5.4 免疫组化分类法指导化疗的临床意义61-63
- 第6章 结论63-64
- 参考文献64-67
- 作者简介67-68
- 致谢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阿迪力·阿不力;杨海轩;;三阴乳腺癌临床特征分析[J];临床医学;2010年09期
2 杨思福;黄建瑾;;三阴乳腺癌临床特点及治疗进展[J];中国肿瘤;2010年10期
3 陈玉娟;王晓东;汪静;;三阴乳腺癌的特征及治疗现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年09期
4 许建利;吴诚义;;三阴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9年03期
5 罗忠兵;龙浩;马国伟;林志潮;司徒冬荣;杨名添;戎铁华;;140例三阴乳腺癌病例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章克毅;吴智勇;张仕义;;三阴乳腺癌患者107例临床特征及生存分析[J];广东医学;2009年07期
7 刘桂超;邬蒙;;三阴乳腺癌的研究进展[J];实用癌症杂志;2010年01期
8 林坚;胡梅齐;彭炜;马荣强;;三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J];中国癌症杂志;2010年06期
9 周桂台;;三阴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年31期
10 李红英;;免疫组化三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1年2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蓓;傅健飞;陈英;;三阴乳腺癌的预后分析[A];2009年浙江省肿瘤学术年会暨肿瘤诊治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2 王哲海;;三阴乳腺癌的临床特征与治疗策略[A];山东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协作分会第二次学术年会山东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定向治疗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9年
3 王蓓;吕晓皑;高秀飞;;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三阴乳腺癌的疗效分析[A];2011年中医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Carey K Anders;段青云;;三阴乳腺癌的研究进展[A];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郑红梅;;三阴乳腺癌的分子学分类和靶向治疗[A];湖北省抗癌协会青年委员会第五届青年学术论坛资料汇编[C];2013年
6 吴新红;Luo bo;Luo Yan;;三阴乳腺癌脑转移全脑放疗预后分析(英文)[A];湖北省抗癌协会青年委员会第五届青年学术论坛资料汇编[C];2013年
7 赵晓辉;郝春芳;王忱;何丽宏;史业辉;李淑芬;佟仲生;;三阴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A];第三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教育集暨论文集[C];2009年
8 罗波;吴新红;罗燕;;三阴乳腺癌脑转移患者全脑放疗联合精确放疗的疗效和预后分析[A];第四届湖北省抗癌协会青年委员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9 朱虹;冯继锋;张莉莉;胡赛男;;晚期三阴乳腺癌治疗现状[A];中国肿瘤内科进展 中国肿瘤医师教育(2014)[C];2014年
10 蒋菲;司璐;穆娟;叶献青;王星星;宁士龙;李忠;;wtp53/miR-18a介导砷所致三阴乳腺癌细胞恢复雌激素受体α的体内外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第六届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摘要[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白毅;三阴乳腺癌潜在治疗靶点被发现[N];中国医药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丹芳;三阴乳腺癌临床病理及其相关动物模型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2 吴涛;三阴乳腺癌的预后特征和放射治疗[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3 刘万军;EGFR在三阴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对其预后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4 邹曼;人窖蛋白在三阴乳腺癌细胞放射抵抗中的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纲;三阴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的关系[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2 张伟;三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3 马姝;22例三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4 涂景恋;三阴乳腺癌的磁共振与病理对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鹿竞文;三阴乳腺癌证素变化规律及截断疗法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张卫芳;老年三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
7 贾晓华;自发三阴乳腺癌小鼠模型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8 马林林;三阴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9 张露;三阴乳腺癌的内科治疗进展[D];蚌埠医学院;2013年
10 刘彦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三阴乳腺癌分类的初步探索[D];吉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710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571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