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V感染的B-NHL细胞系IGVH基因分子特征及抗原选择
发布时间:2017-07-27 06:22
本文关键词:EBV感染的B-NHL细胞系IGVH基因分子特征及抗原选择
更多相关文章: B-NHL EBV p53基因 IGVH基因 克隆重排 CDR3突变 偏向性/抗原选择
【摘要】:B-NHL分类极其复杂,占淋巴瘤的70-80%,其发病的分子机制一直是研究热点。EBV是一种γ-1型疱疹病毒,与多种肿瘤有关,如B-NHL中的伯基特淋巴瘤(BL)及DLBCL中的亚型-老年性EBV阳性DLBCL都有较高的EBV感染率。EBV的致病机制极其复杂,它可能通过自身基因组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或者表达其基因产物,直接或间接的引起宿主细胞的异常。p53基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与人类多种肿瘤相关性最高的基因。作为一种肿瘤抑制基因,野生型p53基因常常通过突变或缺失导致P53蛋白功能异常而诱导肿瘤发生。在恶性淋巴瘤中,p53突变的发生率达5-25%。在DLBCL患者中,p53突变会降低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且对总体生存率有显著负效应。 作为成熟B细胞正常表达的基因,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包括三个框架区(FRs)和三个互补决定区(CDRs)。在生发中心遭遇抗原识别后,IGH发生体细胞超突变(SHM),即IG基因的V段产生高频点突变,致使B细胞产生高亲合力的IG分子。这个过程易受内、外因素(如个体遗传差异、病毒感染等)干扰而出现差异,构成了淋巴瘤发生的重要高危因素。我们前期研究还发现不同的淋巴瘤类型患者携带的IGVH基因片段有偏向性[4],且与某些淋巴瘤的预后相关。EBV作为淋巴瘤相关病毒,是否作为一种特定抗原,在淋巴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有哪些? 我们选取了8株B-NHL细胞系(分别来自BL, DLBCL和MCL),分别用PCR、原位杂交和IHC方法检测8株细胞系中LMP1、LMP2、EBER基因和蛋白表达,发现5株细胞系(Raji、Daudi、Namalwa、OCI-ly10和OCI-ly19)携带EBV。基因突变检测分析发现8株B-NHL细胞p53基因突变主要集中于7号外显子,所有突变均为点突变,携带EBV的B-NHL细胞系携带3个p53突变热点及4个Loop-L3位点突变,提示预后不良。同时,我们用PCR-GeneScan、测序及突变分析IGVH基因重排、突变、基因片段的使用情况及互补决定区(CDR3)的分子特征。发现除Pfeiffer扩增阴性外,其余7株均为克隆重排。测序成功的7株细胞株中,除Jeko-1未发生突变外,其余均携带突变型IGVH基因,主要是点突变和核苷酸的替换,突变频率在2.4%至21.2%之间,平均为10.7%;而且EBV阳性的2株细胞(Daudi和OCI-ly19)呈现抗原选择(R/S1.5)。同时发现7株细胞系偏向性使用VH3(3/7)和VH4(3/7)基因家族,以VH3-21(2/7)和VH4-4(2/7)为主;D片段和J片段则偏向性使用D3和J4片段。偏向使用VH3-21的两株EBV阳性细胞系(Raji与OCI-ly19)两者CDR3区的碱基序列及其编码的氨基酸一致;另两株EBV阳性细胞系(Namalwa和OCI-ly10)偏向使用VH4-4,也具有相同的互补决定区。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8株B-NHL细胞系p53基因突变主要集中于7号外显子,且EBV阳性的B-NHL细胞系存在3个p53突变热点及4个Loop-L3位点突变。EBV阳性的B-NHL细胞系携带突变型IGVH基因,存在抗原选择;同时偏向性使用VH3-21和VH4-4片段,并且具有特征性的互补决定区,提示特定抗原(可能是EB病毒)在淋巴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被识别和驱动作用,为淋巴瘤发病的分子机制和靶向治疗提供了线索和依据。
【关键词】:B-NHL EBV p53基因 IGVH基因 克隆重排 CDR3突变 偏向性/抗原选择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3.1
【目录】:
- 致谢4-5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0
- 缩略词表10-12
- 目次12-13
- 1 前言13-19
- 2 主要的仪器设备、试剂及技术路线19-29
- 3 实验方法29-43
- 4 实验结果43-58
- 5 讨论58-63
- 6 结论63-64
- 参考文献64-71
- 综述71-78
- 参考文献76-78
-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谭运年;EB病毒编码的信号转导模拟分子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3年06期
2 高建明,李小玲,李桂源;EB病毒DNA整合与细胞癌变[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05年04期
3 ;Epstein-Barr virus interactions with the Bcl-2 protein family and apoptosis in human tumor cells[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2013年01期
,本文编号:5801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58017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