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Snail2和G9a在肝细胞EMT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1 06:10

  本文关键词:Snail2和G9a在肝细胞EMT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肝细胞 EMT E-钙黏蛋白 Snail2 G9a


【摘要】: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恶性肿瘤的第五位。手术切除和肝脏移植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肝癌的主要方法,但是由于肝癌细胞极易侵袭包膜和血管,导致肝内和肝外转移,使得患者的五年生存期仍低于10%。尸检发现,肝癌患者肝外转移率达到40%-71.6%,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阐明恶性肿瘤的转移机制对于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期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肿瘤转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病理学过程,肿瘤细胞的侵袭是肿瘤转移的前提,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恶性肿瘤细胞获得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关键,因此阐明调控EMT过程的分子机制已成为肿瘤转移机制研究的关键。上皮细胞表面标志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下调是EMT过程的标志事件,同时伴随着N-钙粘蛋白(N-cadherin)、纤连蛋白(Fibronect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等特定间质细胞表面标志蛋白的高表达。特定转录因子可以通过下调E-钙粘蛋白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的EMT过程,从而促进肿瘤侵袭转移。Snail是肝癌侵袭转移过程中诱导EMT过程的关键作用因子之一,然而,在肝癌细胞的EMT过程中,Snail是通过何种机制抑制E-钙粘蛋白转录的仍不清楚。另外,表观遗传学信息的改变也是调控恶性肿瘤细胞发生EMT过程的重要机制,各种参与EMT过程的转录抑制因子可以利用不同的表观遗传机制实现对E-钙粘蛋白的表达调控。本课题前期研究表明,肝癌的发生发展与组蛋白甲基转移酶G9a的异常高表达密切相关,同时在乳腺癌细胞中,Snail家族蛋白通过与G9a相互作用共同介导E-钙粘蛋白的表达抑制,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然而,Snail和G9a在肝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尚未阐明。因此我们推测在肝癌侵袭转移过程中,Snail通过募集G9a抑制E-钙粘蛋白的转录,从而促进肝癌细胞发生EMT过程。我们首先利用TGF-β诱导人源肝细胞QSG-7701和HL-7702发生EMT现象。RT-PCR实验表明在肝细胞发生EMT过程中,E-钙粘蛋白在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N-钙粘蛋白、纤连蛋白和波形蛋在mRNA表达水平都明显增加。同时转录抑制因子Snail家族的Snail2在mRNA水平也高表达,而Snail1基因在mRNA水平并未上调。另外,在33对临床肝癌组织样品的检测中也发现,相比于癌旁组织,Snail2基因在肝癌组织中有高表达的趋势。接下来,我们进一步验证Snail2是否通过与G9a蛋白相互作用共同抑制E-钙粘蛋白的表达。首先分别构建了Snail2的全长及N端截短体600bp和C端截短体200bp的质粒,以及G9a的全长和N端截短体2039bp和C端截短体1832bp的质粒。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Snail2与G9a在体内能够结合,并且通过截短体的相互作用实验证明Snail2和G9a的C端有相互作用,与N端并无相互作用,并且Snail2的N端和G9a的C端也没有结合,说明二者的作用位点都在C端。同时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也表明,在发生了EMT过程的肝细胞中,Snail2和G9a均在E-钙粘蛋白基因上有一定富集,且E-钙粘蛋白基因上有H3K9me2修饰的发生,说明Snail2能够与G9a共同结合至E-钙粘蛋白基因上从而抑制其表达。综上所述,本论文初步确认,Snail2通过与G9a相互作用,将之募集到E-钙粘蛋白的基因上,使E-钙粘蛋白基因发生甲基化修饰,进而导致E-钙粘蛋白的表达受到抑制,从而诱发了EMT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肝细胞 EMT E-钙黏蛋白 Snail2 G9a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5.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前言11-20
  • 1.1 肝癌的发生及其侵袭转移11-13
  • 1.1.1 肝癌的发生11
  • 1.1.2 肝癌的侵袭转移11-13
  • 1.2 EMT及其调控机制13-14
  • 1.2.1 EMT与肿瘤13
  • 1.2.2 EMT的调控机制13-14
  • 1.3 SNAIL蛋白家族与EMT发生14-17
  • 1.3.1 Snail蛋白14-15
  • 1.3.2 Snail蛋白在EMT过程中的作用15-17
  • 1.4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G9A与癌症发生17-18
  • 1.4.1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G9a17
  • 1.4.2 G9a与癌症发生17-18
  • 1.5 论文意义与设计18-20
  • 1.5.1 论文目的和意义18
  • 1.5.2 实验设计18-20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20-36
  • 2.1 材料、试剂和仪器20-23
  • 2.1.1 实验材料20-21
  • 2.1.2 试剂和溶液21-22
  • 2.1.3 主要仪器22-23
  • 2.2 实验方法23-36
  • 2.2.1 细胞培养23
  • 2.2.2 EMT现象的诱导方法23
  • 2.2.3 细胞总RNA的提取23-24
  • 2.2.4 Realtime-PCR实验24-25
  • 2.2.5 质粒构建25-29
  • 2.2.5.1 Snail2的真核表达质粒构建25-27
  • 2.2.5.2 G9a的真核表达质粒构建27-29
  • 2.2.6 细胞转染29-30
  • 2.2.7 样品制备30
  • 2.2.8 Western blot及SDS- PAGE30-32
  • 2.2.9 免疫共沉淀(Co-IP)32
  • 2.2.10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 IP)实验32-36
  • 第三章 实验结果36-50
  • 3.1 人肝细胞发生EMT过程的细胞形态学变化36-39
  • 3.2 肝细胞EMT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39-40
  • 3.3 SNAIL2基因在临床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40-41
  • 3.4 SNAIL2和G9A相互作用41-48
  • 3.4.1 Snail2全长,N端和C端质粒的构建42-44
  • 3.4.1.1 Snail2全长的构建42-43
  • 3.4.1.2 Snail2 N端和C端的构建43-44
  • 3.4.2 G9a的N端和C端质粒的构建44-45
  • 3.4.3 Snail2与G9a的试表达45-46
  • 3.4.4 Snail2与G9a的相互作用46-48
  • 3.5 Snail2和G9a在肝细胞发生EMT过程中的作用机制48-50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50-52
  • 参考文献52-57
  • 作者简介57-58
  • 致谢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一迁;瞿永华;;小鼠游离肝细胞的制备方法[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1985年01期

2 卢力心,伦照荣,梁东升;猕猴肝细胞的分离及培养[J];动物学杂志;1988年05期

3 ;培养肝细胞新方法[J];药物生物技术;1997年02期

4 赵利斌,郝飞;肝细胞水化状态对细胞某些代谢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5 罗小玲,梁安民,李力,谢裕安,吴继宁,匡志鹏;胎牛肝细胞低分子天然抑瘤物的制备及其抗肿瘤作用[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01年02期

6 李保森,辛绍杰,游绍莉,邹正升,王福生;乳猪肝细胞的简易分离获取[J];透析与人工器官;2002年04期

7 梁安民,谢裕安,罗小玲,李力,吴继宁,匡志鹏;胎牛肝细胞低分子天然抑瘤物的生物学特性及抗肿瘤作用[J];中国肿瘤;2002年06期

8 汤习锋,周东耀,康格非;二甲亚砜、尼克酰胺对肝细胞生长素促肝细胞增殖的影响[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2年02期

9 周霖,薛毅珑,田磊,李雁凌,张佐云;大规模猪肝细胞低温保存方法的建立[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3年09期

10 李曼妮;苏先狮;;人肝脏再生增强因子对体外肝细胞生长的影响[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磊;张妍;高超;杨军;;小型灌流式生物反应器的构建及其在体外培养肝细胞的应用[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三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2 朱薇;袁爱力;赖卓胜;刘思德;王亚东;;大量猪肝细胞的聚集培养及功能鉴定[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二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3 项红升;李明;刘剑峰;杨巍;;肝细胞在线快速定性监测系统[A];第一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暨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攻关协作组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任宏造;;低硒低磷脂豚鼠肝细胞的电镜观察[A];第五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8年

5 贾珍容;邱银生;王大菊;王程;宫新江;潘学营;;三种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大鼠原代肝细胞的毒性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九次学术讨论会论文与摘要集[C];2006年

6 吕林;王美玲;罗绪刚;张丽阳;;不同锰水平对肉仔鸡肝细胞脂肪合成关键酶的影响[A];安全优质的家禽生产——第十五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祝哲诚;李涛;谢俊杰;程东峰;申川;沈柏用;彭承宏;;用于生物人工肝的大量猪肝细胞低温冻存[A];2013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8 刘曙正;段广才;Henrik S.Huitfeldt;;EGF通过TGFα-P53正反馈机制引起肝细胞增殖[A];全国肿瘤流行病学和肿瘤病因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张勇;宋良文;王清明;黄山英;孙丽;尹继业;王晓民;;肝再生增强因子在肝细胞中的自分泌研究[A];第六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暨第九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第五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10 顾劲扬;张悦;施晓雷;诸薛慧;丁义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维持原代猪肝细胞形态与功能的实验研究[A];第一届全国疑难重型肝病大会、第四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龙;科学家发现保护肝细胞的蛋白质[N];科技日报;2009年

2 郑屠;实现从干细胞得到肝细胞[N];医药经济报;2003年

3 王健;骨髓细胞可转化为肝细胞[N];大众科技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郑晓春;英国成功实施肝细胞治疗[N];科技日报;2003年

5 记者 王艳红;成年人骨髓干细胞培育出肝细胞[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6 时仲省 陈建设 朱武凌;动物实验证实 骨髓造血干细胞可转化为肝细胞[N];大众卫生报;2002年

7 江西 钱刚 (主任医师);肝脏怎样解毒[N];家庭医生报;2009年

8 欣光;移植猪肝细胞首获成功[N];华夏时报;2002年

9 陈金伟;“伤肝药物”知多少(上)[N];中国医药报;2006年

10 红卫;肝炎患者不宜食罐头食品[N];民族医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根生;SV40 T介导的人类胚肝上皮细胞的体外永生化及其机制探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2年

2 牛勃;大鼠肝氨甲酰磷酸合成酶Ⅰ基因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0年

3 郭怀斌;实验性淋巴瘀滞诱发家兔肝组织结构病理变化及其与脂肪肝的关系[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4 刘崇忠;供体肝细胞预输注诱导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及其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李晓波;肝细胞内新的核氧化固醇—3-硫酸-25-羟化胆固醇的生物合成通路、调节及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张弓;EphA7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体外抑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美龄;COFs对肝细胞线粒体损伤及能量代谢障碍机制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王胜男;六价铬对鸡肝功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3 刘佳;内质网应激通过Insig-1泛素化和SCAP调节肝细胞脂质代谢及机制探讨[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4 杨静;LCC基生物材料的制备及其与人体肝细胞生物相容性的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5年

5 黄家惠;利福平诱导小鼠脂肪肝及部分作用机理[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6 胡越;Snail2和G9a在肝细胞EMT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7 刘辉;葡多酚对肝细胞蛋白激酶C的影响作用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8 王幼萍;亚硫酸盐对肝细胞脂肪代谢相关因素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3年

9 李莉琼;水通道蛋白8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孕鼠肝细胞表达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10 张日华;脂肪细胞与原代肝细胞共培养可以诱导肝细胞在细胞水平上发生胰岛素抵抗[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977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5977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a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