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RI引导大脑白质纤维束示踪技术对脑胶质瘤侵袭运动传导束显像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fMRI引导大脑白质纤维束示踪技术对脑胶质瘤侵袭运动传导束显像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BOLD-fMRI DTI 运动纤维束 SD大鼠 胶质瘤
【摘要】:目的:本研究应用7.0T磁共振在BOLD-f MRI引导下利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技术对受胶质瘤生长影响的运动纤维束进行显像,了解DTT技术对胶质瘤影响下的运动纤维束的受压移位、中断、破坏、浸润等空间关系的变化。方法:建立19只SD大鼠C6胶质瘤动物模型,分别接种后10天行T2WI、弥散张量成像(DTI,diffusion tensor imaging)、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将肿瘤区与对侧对应位置正常区域的FA值、ADC值、纤维密度进行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并将扫描数据进行后处理,重建BOLD-f MRI引导下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的示踪图像,了解肿瘤、运动皮层激活区、运动传导束之间的关系。结果:19只SD大鼠C6胶质瘤动物模型分别行MRI及病理检查,均证实肿瘤造模成功。肿瘤中心与正常中心的FA、ADC、纤维密度平均值分别为(0.498±0.104)与(0.698±0.061)、(0.00125±0.00047)与(0.00070±0.00010)、(947.47±497.86)、与(5324.53±1076.62),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BOLD-f MRI引导下利用DTI技术可以清楚的显示运动纤维束的分布状态、走形及与肿瘤的三维空间位置关系。结论:通过将BOLD-f MRI技术与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示踪技术结合运用,可以清晰的得到肿瘤、大脑皮质功能区和神经运动纤维的三维空间关系,并通过测量肿瘤区域与对侧对应位置正常区域的FA值、ADC值及纤维密度,可以为科研及临床工作提供有用的依据,在临床上,对于实现最大程度的安全切除肿瘤、保护患者脑功能及手术方案制定上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BOLD-fMRI DTI 运动纤维束 SD大鼠 胶质瘤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445.2;R739.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中英文缩略词表7-9
- 前言9-12
- 材料与方法12-18
- 结果18-28
- 讨论28-32
- 结论32-33
- 参考文献33-36
- 综述36-44
- 参考文献41-44
- 致谢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林;杨柳;杨昌棋;赵仕志;唐亮;韩雪松;;四象限分区法用于前交叉韧带多纤维束动态受力分析[J];医用生物力学;2007年04期
2 何维为;人脑纤维束剥离标本制作方法的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79年04期
3 伊慧明;江山;张敬;;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方法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1年02期
4 胡元平;肝内纤维束的超声诊断[J];温州医学院学报;1994年S1期
5 范宏;邹翎;王凯;李柏林;高业文;;基于黎曼流形反距离插值的纤维追踪技术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年05期
6 王葳;常时新;陆建平;郝楠馨;赵澄;秦文;杜育杉;王轶彬;宗根林;曹开明;;3.0 T MR扩散张量纤维束示踪在显示正常脊髓及诊断脊髓压迫症中的作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年02期
7 孟步亮,庞爱兰,李明;脑干表面纤维束的观察[J];解剖学杂志;2005年04期
8 苏少波;张建宁;;纤维束示踪成像导航技术的应用[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7年01期
9 赖昀;孙兵;丁肇华;王加俊;;改进型遗传算法在脑白质纤维追踪成像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年10期
10 陈觉锬;张泰生;;碳纤维束在远隔肌替代术中的应用(附116例报告)[J];福建医药杂志;199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梅萌;黄晓佳;袁东星;;纤维束固相微萃取新技术及其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0分会:环境与健康[C];2014年
2 赵春阳;;探索健康成人视放射纤维束的分布及变化[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万友;郗丽娟;郭新茹;陈代梅;李霞;;纤维束滤料过滤水头损失特性研究[A];中国精细化工协会第一届水处理化学品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田龙;李杰;潘志娟;;多喷静电纺高定向纳米纤维束的连续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1分会:静电纺丝技术与纳米纤维[C];2014年
5 周元鑫;江大志;夏源明;;T300和M40J纤维束静、动态拉伸性能的试验研究[A];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发展——第十一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6 蒋云;周光明;王新峰;;三维机织复合材料中纤维束真实轨迹的研究[A];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下册)[C];2010年
7 朱世柱;丁晓勇;薛敬玲;孟扬;王纪;;Ⅰ型胶原在牙组织内的分布及其意义[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本报记者 丁冬;愿祖国处处山青水绿[N];中国环境报;2011年
2 张光北;新型紧密纺技术[N];中国纺织报;2003年
3 ;纳凯夫(NACF)纤维[N];中国建材报;2004年
4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郭伽;烫发染发有学问[N];健康报;2012年
5 廖定文;引人注目的密实环锭纺技术[N];中国纺织报;2003年
6 秦员俊;用EliTe紧密纺技术 改造国产FA506或FA507细纱机[N];中国纺织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耿杰峰;双张量无损卡尔曼滤波纤维束示踪技术重建弓形束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2 金宏彬;纤维束冲击拉伸的数值模拟[D];东华大学;2005年
3 蔺焘;棉秆纤维束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4 郭林;国人ACL起止点解剖与多纤维束动态生物力学相关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5 王德英;纤维束滤床深层过滤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6 孙琅,
本文编号:6216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621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