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RASSF10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是多西他赛耐药的标记并通过抑制P53信号通路而抑制肝癌的生长

发布时间:2017-08-06 06:13

  本文关键词:RASSF10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是多西他赛耐药的标记并通过抑制P53信号通路而抑制肝癌的生长


  更多相关文章: RASSF10 表观遗传学 肝细胞癌 DNA甲基化 P53信号通路


【摘要】:背景:肝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男性中发病排第五位,在女性中排第九位,死亡率在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率排第二位。肝癌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异常的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累积性改变被认为是许多肿瘤的重要发病机制。在肝癌中已经发现了许多异常的表观遗传学的变化。RAS家族蛋白是与GTP绑定的有着相同结构域的蛋白,参与细胞的功能,如生长、粘附、迁移、分化和凋亡等。RAS家族有10个成员,按照其N末端和C末端结构分为两组。C末端的RAS家族成员在C端有RAS和SARAH结构域(RASSF1-6),N末端RAS家族成员只有RAS结构域,而没有SARAH结构域(RASSF7-10)。RASSF10 位于人类染色体11p15.2,许多肿瘤在这一区域发生了杂合性缺失。RASSF10在许多人类肿瘤中发生了甲基化。我们以前的研究发现RASSF10通过激活P53信号通路抑制结肠癌的生长。本研究将探索RASSF10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观遗传学改变及作用。目的:检测RASSF10在肝癌中的甲基化情况,探讨RASSF10对肝癌细胞生长、凋亡等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分析RASSF10甲基化与肝癌的诊断和预后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应用10个肝癌细胞系(SNU182, SNU387, HBXF344, SNU475, HepG2, BEL7402, LM3, Huh7, PLC/PRF5和QGY7703)、69例原发性肝癌组织、31对原发性肝癌及配对的癌旁组织。应用半定量RT-PCR、甲基化特异性PCR (MSP)、亚硫酸盐测序(BSSQ)、免疫组化(IHC)、MTT实验、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和蛋白免疫印迹杂交等技术分析RASSF10在肝痛细胞中的功能。结果:RASSF10启动子区在SNU387, HBXF344, HepG2, PLC/PRF/5, Huh7, BEL7402, LM3和QGY7703细胞系中发生甲基化并且表达缺失,在SNU182和SNU475细胞中启动子区呈半甲基化状态,且呈低丰度表达。5-aza处理后RASSF10不表达或低表达的细胞株恢复表达,表明RASSF10的表达受到启动子区甲基化的调控。RASSF10在原发性肝癌组织的甲基化率为82.6%(57/69),在正常肝组织不发生甲基化。RASSF10的甲基化与肝癌患者的肿瘤大小和TNM分级相关(P0.05)。在HepG2和QGY7703细胞恢复RASSF10的表达可以抑制细胞的增殖,促进凋亡,诱导G2/M期细胞的阻滞。并可激活P53信号通路的活性,增加癌细胞对多西他赛的敏感性。结论:RASSF10甲基化是肝癌的频发事件,且在肝癌中RASSF10的表达受到启动子区甲基化的调控。RASSF10的甲基化与肝癌的预后相关;RASSF10的甲基化可能是肝癌对多西他赛耐药的标志。RASSF10通过激活P53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肝癌的生长。
【关键词】:RASSF10 表观遗传学 肝细胞癌 DNA甲基化 P53信号通路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5.7
【目录】:
  • 缩略词表6-7
  • 中文摘要7-9
  • 英文摘要9-11
  • 前言11-17
  • 第一节 肝癌的表观遗传学研究11-15
  • 第二节 RASSF10基因概况15-16
  • 第三节 研究目的、内容与意义16-17
  • 第一章 RASSF10在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及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的检测17-36
  • 第一节 前言17-18
  • 第二节 材料和方法18-30
  • 第三节 结果30-33
  • 第四节 讨论33-35
  • 第五节 小结35-36
  • 第二章 RASSF10在人类肝癌组织中的甲基化情况36-46
  • 第一节 前言36-37
  • 第二节 材料和方法37-40
  • 第三节 实验结果40-44
  • 第四节 讨论44-45
  • 第五节 小结45-46
  • 第三章 RASSF10在肝癌中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46-65
  • 第一节 前言46-47
  • 第二节 材料和方法47-56
  • 第三节 实验结果56-62
  • 第四节 讨论62-64
  • 第五节 小结64-65
  • 第四章 结论65-66
  • 参考文献66-73
  • 综述73-79
  • 参考文献76-79
  • 攻读学位期间文章发表情况79-80
  • 致谢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孟超;;肝癌外科治疗的近期进展[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6年02期

2 张志敏;;肝癌会遗传吗?[J];肝博士;2006年03期

3 徐连根;周晶;雷伟;沈志祥;;瘦素及其受体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6年05期

4 魏丽珍;李胜棉;张楠;温登瑰;周烨;王士杰;;688例肝癌患者发病特点及诊疗状况分析[J];肝脏;2010年02期

5 ;我国科研人员发现促进肝癌生长和转移的相关基因[J];临床荟萃;2010年10期

6 吴生;;盘点诱发肝癌的7大元凶[J];肝博士;2012年01期

7 邓庆华;一家四例肝癌报道[J];中国厂矿医学;1995年06期

8 王定珠;;觥筹交错 过度疲劳 肝癌乘机而入[J];健康博览;2005年11期

9 笑山,吴蓉蓉;喝咖啡可以减少肝癌发生率[J];健康之路;2005年04期

10 ;远离肝癌 预防在先[J];农民文摘;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顺章;穆丽娜;;饮水中藻类毒素与肝癌关系和控制的研究(摘要)[A];全国肿瘤流行病学和肿瘤病因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杨秉辉;;肝癌预防的新话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肝癌[A];第十二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丁光伟;杨玉秀;徐秋霞;徐存拴;;肝癌多基因表达异常初步研究[A];第五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暨中华肝脏病杂志成立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吴孟超;;肝癌外科治疗的近期进展[A];第三届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5 刘耕陶;孙华北;方亚南;;肝癌发生的化学预防[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阮秀花;田葱;张效本;张喜梅;;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流行病学分析[A];第五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暨中华肝脏病杂志成立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阮秀花;田葱;张效本;张喜梅;;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流行病学分析[A];第五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暨中华肝脏病杂志成立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吕岩;韩学锋;;肝癌患者需求的评估[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八次学术年会暨《医疗设备信息》创刊20周年庆祝会论文集[C];2006年

9 孙华;魏怀玲;刘耕陶;;双环醇对化学毒物促发肝癌的防治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A];2009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一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谢静媛;戴炜;涂爱民;赵文高;符花;胡应龙;;深圳地区53例肝癌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A];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湖北宜昌 胡献国;吸烟与肝癌[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2 四川成都 孙清廉;远离肝癌 谨防四大危险因素[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3 特约撰稿 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肝胆外科主任 孙文兵;警惕肝癌的过度治疗[N];医药导报;2007年

4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孙理;三招不得肝癌[N];健康时报;2008年

5 叶建平;专家提醒肝癌患者保护生命 重在“三早”防治[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6 通讯员 韦夏 本报记者 邓宏鹰 钟少鸿;不良饮食习惯易诱发肝癌[N];中国食品报;2009年

7 记者 顾泳;我国肝癌患者占全球55%[N];解放日报;2010年

8 解放军302医院 刘士敬;四成肝癌酒精泡出来的[N];健康时报;2010年

9 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我科学家揭示肝癌发生早期分子机制[N];光明日报;2012年

10 记者 胡德荣;肝癌发生早期阶段分子机制被揭示[N];健康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放;TOPK蛋白和肝癌发生以及相关调控机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张怡安;中枢神经特异性RNA结合蛋白NOVA1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促进肿瘤发展的潜在分子机制探究[D];复旦大学;2014年

3 殷杰;E3泛素连接酶Prp19对肝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周宇红;分化抑制因子ID1在调控化疗诱导的肝癌细胞“干性”改变中的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5 王盛;FOXA1基因变异和调控异常促,

本文编号:6286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6286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0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