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乳腺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研究
本文关键词: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乳腺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临床评价 乳腺癌 中性粒细胞计数
【摘要】: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乳腺癌化疗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开放、惠尔血对照研究设计,以初治乳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接受相同的化疗方案。符合入组要求的58例患者随机分为PGCSF 100μg/kg组(n=19)、PGCSF 6 mg组(n=22)与惠尔血对照组(n=17)。接受4个周期(试验药组,PGCSF组)或1个周期(对照药组,惠尔血组)剂量相同方案的新辅助化疗或辅助化疗后。患者按照如下计划接受研究药物:PGCSF两个剂量组患者分别单次皮下给药。惠尔血组患者每日一次皮下注射给予5μg/kg/d,连续注射14天,如果ANC达最低点后连续两次检查ANC≥5×109/L,则停止给予惠尔血。惠尔血组仅完成第1周期给药即可,PGCSF组重复第1周期化疗及给药方案至第4周期。观察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持续时间和发生率以及中性粒细胞数量恢复至正常所需要的时间,记录化疗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和应用的各种治疗药物。评价PGCSF治疗乳腺癌化疗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1.主要疗效指标:本研究的主要疗效指标为第1周期组间3度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持续时间(定义为ANC1.0×109/L的持续时间)。PGCSF 6mg固定剂量组、PGCSF 100μg/kg剂量组和阳性对照惠尔血组的3度以上ANC减少的持续时间分别为0.95(±1.05)、1.00(±1.05)和2.65(±1.46)。PGCSF 100μg/kg剂量组与6mg固定剂量组3度以上ANC减少持续时间最长为3天,而惠尔血对照组最长为5天。与惠尔血组比较,PGCSF 100μg/kg剂量组和6mg剂量组可明显缩短乳腺癌化疗受试者第一周期发生3度以上ANC减少的持续时间有(P0.01)。2.次要疗效指标(1)第1周期4度以上ANC减少的持续时间(定义为ANC0.5x109/L的持续时间):PGCSF 6mg固定剂量组、100μg/kg剂量组和惠尔血对照组的4度以上ANC减少的持续时间分别为0.45(±0.74)、0.58(±0.96)、1.35(±1.46)。6mg剂量组4度以上ANC减少持续时间最长为2天,100μg/kg剂量组为3天,而惠尔血对照组最长为4天。与惠尔血组相比,PGCSF 6mg固定剂量组、100μg/kg剂量组均能显著减少4度ANC减少的持续时间(P0.05)。(2)第1周期3度以上ANC减少发生率:PGCSF 6mg固定剂量组、100μg/kg剂量组和惠尔血组的3度以上ANC减少发生率分别为、54.55%、52.63%和88.24%。与惠尔血组相比,PGCSF 6mg固定剂量组、100μg/kg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化疗药物引起的3度以上ANC减少的发生率(P0.05)。(3)第1周期4度以上ANC减少发生率:PGCSF 6mg固定剂量组、100μg/kg剂量组、惠尔血惠尔血对照组的4度以上ANC发生率分别为31.82%、31.58%、58.82%。对于化疗药物引起的4度以上ANC减少的发生率,PGCSF 6mg固定剂量组、100μg/kg剂量组与惠尔血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ANC从最低点恢复至正常(ANC≥2.0×109/L)所需的时间:PGCSF 6mg固定剂量组、100μg/kg剂量组和惠尔血对照组的ANC从最低点恢复至正常所需的时间分别为1.32±0.99、1.37±1.01、4.71±3.95。6mg剂量组ANC恢复至正常所需的时间最长为3天,100μg/kg剂量组为3天,而惠尔血对照组最长为14天。与惠尔血组相比,PGCSF 6mg固定剂量组、100μg/kg剂量组均能显著减少ANC从最低点恢复至正常的持续时间(P0.05)。3.救援性使用G-CSF:第1周期化疗组中共有5例患者接受了G-CSF治疗。其中惠尔血组4名,平均救援时间2.75天,PGCSF 100μg/kg剂量组1名,救援时间3天。4.第一周期全部不良事件第一周期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其中发生率超过20%的不良事件有:消化道反应,如恶心(34.5%)、呕吐(25.9%),腹痛(25.9%)、腹胀(22.4%)、便秘(20.7%)、腹泻(20.7%)等,血液系统不良事件:白细胞下降(70.7%)、ANC下降(65.5%)、PLT升高(24.1%)等。其中发热(20.7%)发生率也较高。5.生命体征、体格检查及ECOG评分结果:受试者在筛选期、第一周期化疗前和第一周期化疗后检查生命体征、体格检查及ECOG评分。研究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受试者化疗前后体重、体表面积、呼吸、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均正常。各试验组体重在第1周期化疗前后呼吸频次、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在化疗前后波动范围均不大。结论: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用于治疗乳腺癌化疗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是安全、有效的。最终确定PGCSF给药剂量为固定剂量6mg。
【关键词】: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临床评价 乳腺癌 中性粒细胞计数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7.9
【目录】:
- 中文摘要8-11
- 英文摘要11-14
- 符号说明14-16
- 第1章 前言16-18
- 第2章 研究对象的纳入和剔除标准18-21
- 2.1 研究对象的分组和研究期限18
- 2.2 入选标准18-19
- 2.3 排除标准19
- 2.4 受试者终止和退出研究的标准19-20
- 2.4.1 研究者决定的退出19
- 2.4.2 受试者自行退出试验19
- 2.4.3 对终止和退出试验的受试者的处理19-20
- 2.5 剔除标准20-21
- 第3章 随机、开放、阳性药平行对照试验21-31
- 3.1 药品信息21-22
- 3.1.1 试验药品21
- 3.1.2 对照药品21
- 3.1.3 其他试验用药物21-22
- 3.2 试验总体设计22
- 3.3 剂量确定依据22-23
- 3.3.1 Ⅰ、Ⅱ期临床研究结果22-23
- 3.3.2 国外同类药Ⅲ期临床研究结果23
- 3.4 给药方案23-25
- 3.4.1 化疗方案23-24
- 3.4.2 伴随用药24
- 3.4.3 给药方法及时间24-25
- 3.5 试验过程25-28
- 3.6 疗效评价指标28
- 3.6.1 主要疗效评价指标28
- 3.6.2 次要疗效评价指标28
- 3.7 安全性评价28-30
- 3.7.1 不良事件的定义28-29
- 3.7.2 不良事件严重程度判断标准29
- 3.7.3 不良事件与试验药物关系的判断标准29-30
- 3.8 统计分析人群和方法30-31
- 3.8.1 全分析集30
- 3.8.2 符合方案集30
- 3.8.3 安全性人群30
- 3.8.4 统计分析方法30-31
- 第4章 试验结果分析31-43
- 4.1 受试者分配、脱落及剔除情况31
- 4.2 可比性分析31-34
- 4.3 合并用药结果及分析34-35
- 4.4 有效性评价35-38
- 4.4.1 基线时各组ANC值35
- 4.4.2 主要疗效指标分析35-36
- 4.4.3 次要疗效指标分析36-38
- 4.4.4 救援性使用G-CSF38
- 4.4.5 疗效小结38
- 4.5 安全性分析38-42
- 4.5.1 第一周期全部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次38-41
- 4.5.2 生命体征、体格检查及ECOG评分结果41-42
- 4.6 最佳剂量的确定42-43
- 第5章 讨论43-47
- 全文结论47-48
- 参考文献48-51
- 硕士期间发表及待发表论文51-52
- 致谢52-53
- 附件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阳 ,杜震;惠尔血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中的作用[J];辽宁医学杂志;2002年06期
2 富玲;王晓敏;;粒生素与惠尔血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比较[J];新疆医学;2005年05期
3 范秋虹,郭晓葵,束永前,朱世浩;惠尔血对化疗中升高白细胞的疗效观察[J];苏州医学院学报;1997年05期
4 陈英,柳昕;惠尔血在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化疗中的作用(附39例报告)[J];中国医师杂志;2000年08期
5 李洪兵,高旭,黄桂平;惠尔血和金磊赛强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疗效比较[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6 徐国强,刘玉林,易志宏,何晶慧,翟成英,刘风英,杨丽萍;惠尔血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强烈化疗中的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学;1995年11期
7 李秀松,赵亚麟,张燕青,,陈钰,沈志祥;40例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化疗后惠尔血加速中性粒细胞恢复的疗效观察[J];临床血液学杂志;1995年03期
8 乐翔,薛美玲;惠尔血防治大剂量化疗后的骨髓抑制[J];实用肿瘤杂志;1996年05期
9 陈冬梅,王建红;惠尔血升高外周血白细胞的临床观察[J];交通医学;1996年03期
10 邢育清,刘玉华;惠尔血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J];中国药业;199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卢介珍;卢启应;刘可期;詹颖;杨德铭;;惠尔血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崔杰;周逢麟;;惠尔血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的Ⅳ度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观察[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3 顾惜春;常乃柏;魏建平;施红;朱玲;裴蕾;赵声明;;中剂量环磷酸胺为主联合化疗加惠尔血动员自体外周造血祖血细胞[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4 陈艳;张荣艳;肖承京;;巨和粒联合惠尔血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血象影响的临床观察[A];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血液病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顾惜春;常乃柏;魏建平;施红;朱玲;裴蕾;赵声明;;中剂量环磷酰胺为主联合化疗加惠尔血动员自体外周造血祖血细胞[A];第三届全国血液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6 李素霞;达万明;高春记;靳海杰;;不同剂量rhG-CSF动员效果的比较[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 刘凌 黎颍;徐静萍注射首针干细胞分离剂[N];贵阳日报;2010年
2 郑滢 陈蕾;掂掂进口药的含“金”量[N];医药经济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沈义 通讯员 梁小燕;“山寨医生”,坐堂民营医院卖假药[N];检察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孟建;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乳腺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2 马全;IL-2对小鼠大剂量放疗联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和免疫状态恢复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7039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703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