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基于~1H-NMR谱食管鳞状细胞癌血清代谢组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22 06:01

  本文关键词:基于~1H-NMR谱食管鳞状细胞癌血清代谢组学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食管肿瘤 核磁共振波谱 代谢组学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


【摘要】:背景和目的:食管癌发病率极高,在世界恶性肿瘤发病率排行榜中名列第九,恶性肿瘤死亡率排行榜名列第八;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地区,其死亡率跃居肿瘤死亡的第四位。食管癌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每年大约有30万人死于食管癌。食管癌传统诊断手段有诸多不足之处,寻找能够诊断食管癌的新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代谢组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能综合性评估代谢产物的变化水平,从而实现对疾病的诊断。通过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研究食管癌患者血清中代谢谱的变化,试图寻找与食管癌密切相关的血清代谢产物,探讨与食管癌发生相关的代谢机制,为食管癌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初诊食管癌患者的血清作为实验组(39例),同时收集健康志愿者血清作为对照组(15例)。利用BRUKER400 MHz核磁共振波谱成像仪,采集一维核磁共振氢谱(1H-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NMRS),并对其进行分段积分,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对上述血清样品1H-NMRS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PLS-DA载荷图中,找出变量权重重要性排序(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VIP)值,筛选出特征性变量(VIP1,P0.01)。查找文献及代谢数据库对这些特征变量进行指认,鉴定出特异性代谢产物。结果:1.血清中代谢物本身浓度较低,其中小分子代谢物水平变化比较细微,直接比较食管癌患者与志愿者核磁共振波谱图不能找出差异性代谢物。2.在PCA模型得分图中,PC1(principle component 1)在PCA模型中的百分比为48.6%;PC2为16.5%。在PCA得分图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样本有一定的区分度,但不显著。3.PLS-DA得分图及3D得分图能将实验组与对照完全区分开,通过交叉验证,R2=0.749、Q2=0.639,模型稳健,预测精度为0.98,预测能力强。通过PLS-DA载荷图鉴别出8种差异性代谢物分别是脲基丙酸、乙酸、胍乙酸、丙酮酸、左旋谷酰胺、壬二酸、甲硫醚、赤藓糖醇,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代谢物水平均降低(P0.01)。结论:1.利用磁共振波谱仪检测血清代谢物的变化可以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食管癌患者糖代谢、脂肪代谢、核酸代谢发生明显改变。2.食管癌代谢组学分析与代谢通路分析相结合,有助于从代谢角度探索食管癌发生、发展的机制。
【关键词】:食管肿瘤 核磁共振波谱 代谢组学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
【学位授予单位】:川北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5.1
【目录】:
  • 致谢4-6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前言11-15
  • 材料与方法15-22
  • 结果22-31
  • 讨论31-36
  • 结论36-37
  • 附图37-38
  • 参考文献38-42
  • 综述:代谢组学在食管癌的研究现状42-54
  • 参考文献51-54
  • 个人简历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代谢组学国际合作交流研讨班[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9年03期

2 封志纯;梅亚波;;代谢组学在儿科重病领域的研究进展[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0年06期

3 魏陆海;孙维洋;;代谢组学与中药现代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4 蔡爽;孙博;李发美;;代谢组学及其在药学中的应用[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7年07期

5 康媛;李笑天;;代谢组学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7年04期

6 任洪灿;王广基;阿基业;郝海平;孙建国;查伟斌;严蓓;;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平台和数据处理的新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7年12期

7 王陈;范国荣;吴玉田;;临床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8年07期

8 张川;毛静远;侯雅竹;;代谢组学中数据采集及分析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年10期

9 王刚;杜士明;常明泉;杨金霞;张秀华;叶立红;;代谢组学在中药研究和抗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医药导报;2010年03期

10 朱来宽;梁景平;;微生物代谢组学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代谢组学:方法与应用》目次[A];营养健康新观察(第四十一期):营养代谢组学专题[C];2012年

2 薛佳;胡扬;陈奇;韩雪;;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在药学中的应用[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3 薛佳;胡扬;陈奇;韩雪;;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在药学中的应用[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4 周永明;任荣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代谢组学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孙长颢;;营养代谢组学[A];营养健康新观察(第四十一期):营养代谢组学专题[C];2012年

6 曹蓓;阿基业;王广基;;代谢组学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A];第九届全国药物和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郁胜强;;代谢组学及在肾脏病研究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10学术年会专题讲座汇编[C];2010年

8 李福山;白岚;;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领域—代谢组学[A];广东省肝脏病学会微创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消化道肿瘤靶向治疗新技术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9 李小利;郭瑞臣;王本杰;;代谢组学在药物研究开发中的应用[A];2006年山东省医院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陈敏;杨成梓;陈红;;代谢组学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概况[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陈勇、通讯员 王占军、蔡怡春;国际“代谢组学之父”牵手武汉[N];湖北日报;2006年

2 郑见;用代谢组学“语言”诠释中医药内涵[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3 记者 李雪林 实习生 杨磊;“代谢组学”助中药走向世界[N];文汇报;2006年

4 李雪林 杨磊;“代谢组学”助中医药走向世界[N];中国医药报;2006年

5 于丽珊;代谢组学与中医药研究受关注[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6 李雪林 杨磊;“代谢组学”助中医药走向世界[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7 本报实习记者  王华锋;合作可喜 前景可期[N];中国医药报;2006年

8 周东浩;营卫与代谢组学[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9 记者 刘云涛;上海:代谢组学“联姻”中药研究结硕果[N];中国医药报;2006年

10 胡德荣;改变人体内菌群治病成为可能[N];健康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艳;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用于疾病及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12年

2 何翠翠;基于生物核磁共振与液质联用的代谢组学及药代动力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陈山乔;基于代谢组学的水产品物流相关技术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6年

4 姚薇;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代谢组学变化特点及治疗前后的对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5 陈建军;“联合代谢组学”筛选抑郁症性别差异性诊断标志物[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6 黎莉;疾病及药物干预的代谢组学方法及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7 夏建飞;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代谢组学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8 袁大林;代谢组学与中药研究中复杂体系的解析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梁晓萍;基于液质联用的代谢组学在中药复方疗效和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张小丽;基于多种分析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与应用[D];兰州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艳慧;家蚕蛹期营养分配关键代谢物的鉴定[D];西南大学;2015年

2 许卫萍;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微生物代谢网络[D];大连工业大学;2011年

3 李梅映;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BDE-47早期暴露对小鼠影响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4 王宁丽;基于细胞代谢组学的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的建立及应用[D];兰州大学;2016年

5 陈婷;基于核磁共振代谢组学方法研究重金属铅对蚯蚓的毒性[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6 贾银浩;男子中长跑运动员一次800米跑后尿液代谢组学特征及电针调控的代谢通路探讨[D];上海体育学院;2016年

7 马国慧;基于粒子群优化的选择性自助集成算法用于肺癌血清的~1H NMR代谢组学数据分析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8 王琳霞;基于~1H-NMR谱食管鳞状细胞癌血清代谢组学分析[D];川北医学院;2016年

9 徐乐;核磁共振代谢组学数据处理新方法及应用[D];厦门大学;2009年

10 曹宇;代谢组学数据挖掘关键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174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7174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d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