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铬细胞瘤及副神经节瘤的临床及病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嗜铬细胞瘤及副神经节瘤的临床及病理研究
【摘要】: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5年12月在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149例术后病理确诊的嗜铬细胞瘤及副神经节瘤,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病理评估的内容,为临床上嗜铬细胞瘤及副神经节瘤的诊断治疗提供临床依据。研究方法:1、回顾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的嗜铬细胞瘤及副神经节瘤。所有研究对象均经术前24小时尿儿茶酚胺及术后病理评估确诊,排除头颈部的副神经节瘤。其中嗜铬细胞瘤124例(男69例,女55例),副神经节瘤25例(男16例,女9例)。2、比较嗜铬细胞瘤组及副神经节瘤组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心脏超声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根据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副神经节瘤的病理评分(GAPP)对78例嗜铬细胞瘤及22例副神经节瘤重新进行计估,并对两组分别计算GAPP总分。3、对8例嗜铬细胞瘤及32例副神经节瘤行PNMT免疫组化染色并统计结果,Spearman相关分析PNMT免疫组化染色定性与尿儿茶酚胺的相关性。在嗜铬细胞瘤组和副神经节瘤组中,分别用Spearman相关分析PNMT免疫组化染色定性于GAPP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并且构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1、血流动力学改变副神经节瘤持续性高血压比率高于嗜铬细胞瘤组:经典的临床表现两组问无统计学差异,副神经节瘤组无症状的发生率高于嗜铬细胞瘤;激素水平改变副神经节瘤组尿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高于嗜铬细胞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尿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水平两组无统计学差异。2、比较两组心脏超声结果,E/A比值嗜铬细胞瘤组大于副神经节瘤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原发性高血压组LVDd、LVDs、1。AD高于嗜铬细胞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原发性高压组LAD、E/A比值高于副神经节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4、嗜铬细胞瘤组PVMT免疫组化染色定性阳性率低于副神经节瘤组,嗜铬细胞瘤组中等阳性(++)及强阳性(+++)比率显著高于副神经节瘤组;尿肾上腺素与PNMT免疫组化染色定性存在正相关:副神经节瘤组中,=PNMT免疫组化染色定性与CAPP评分存在负相关,而嗜铬细胞瘤组无此相关性。结论:副神经节瘤更多表现为持续性高血压,因而临床上相比于嗜铬细胞瘤更不易察觉。嗜铬细胞瘤与副神经节瘤心室射血功能正常时,嗜铬细胞瘤更早的出现心室舒张功能改变,嗜铬细胞瘤细胞瘤可能比副神经节瘤更易出现心脏并发症。副神经节瘤的PNMT免疫组化阳性率低,PNMT免疫组化定性可能与肿瘤恶性存在负相关。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 副神经节瘤 儿茶酚胺 免疫组化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6.6
【目录】:
- 英文缩略词表5-7
- 中文摘要7-9
- 英文摘要9-12
- 第一章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副神经节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12-33
- 第一部分 绪论12-14
- 第二部分 实验材料与方法14-17
- 第三部分 实验结果17-25
- 第四部分 讨论25-30
- 论文结论30-31
- 第五部分 参考文献31-33
- 第二章 文献综述33-48
- 参考文献41-48
- 附录48-49
- 致谢49-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颞骨副神经节瘤手术治疗的长期疗效[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0年01期
2 杨应林;左乆窝处副神经节瘤1例报告[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0年04期
3 王秀白;腹膜后巨大副神经节瘤1例报告[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1年03期
4 朱培勋,孙兰芝,杨京虎;副神经节瘤——关于“腹痛、头痛、心悸、出汗”的讨论[J];中国医刊;2002年05期
5 姚卫士,陈建英;原发性肺副神经节瘤1例[J];东南国防医药;2004年02期
6 王军;鲁义胜;胡必富;谢鹏;李文艳;;腹部副神经节瘤1例报告[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年03期
7 胡回忆;陈义发;陈孝平;;后腹膜副神经节瘤一例报道[J];腹部外科;2006年06期
8 李启生;;腹壁原发性副神经节瘤一例[J];中国全科医学;2007年20期
9 胡志勇;邓云特;;副神经节瘤误诊3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年30期
10 唐文;王盛;周旭东;;弥漫性肺副神经节瘤1例[J];新疆医学;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云甫;胡占良;蒋桂星;;胆囊副神经节瘤一例[A];中国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全国胆道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朱樱;周建桥;周密;詹维伟;;副神经节瘤的影像学定位诊断价值[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八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陈杰;;副神经节瘤[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王福;;心脏副神经节瘤二例[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病理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袁顺达;周军庆;何斌军;;肺原发性副神经节瘤[A];2004年浙江省胸心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6 王红美;刘小美;;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第9届全国造口、伤口、失禁护理学术交流会议、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7 吴永平;刘兵;陶惠民;;腰椎转移性副神经节瘤一例[A];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王舟;阮昱;;副神经节瘤合并右肾动脉狭窄一例报告[A];2006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年会、2006年浙江省老年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徐峰坡;许峰;吴翼伟;;臀部肌肉原发性副神经节瘤~(18)F-FDG PET/CT显像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10 张玉石;李汉忠;纪志刚;肖河;严维刚;文进;徐维峰;;腹腔镜副神经节瘤解剖与手术入路选择-附51例报告[A];第十七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邓建华;SDHB和EPAS1与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浸润转移的微阵列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徐千越;嗜铬细胞瘤及副神经节瘤的临床及病理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2 徐维锋;副神经节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06例分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3 罗亚;寂静型副神经节瘤21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4 李君;散发性副神经节瘤琥珀酸脱氢酶基因D亚单位体细胞突变的检测[D];青岛大学;2012年
5 何毅;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诊断治疗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4年
6 冯影;副神经节瘤SDHD、SDHB基因突变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7 刘婷婷;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901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790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