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一代测序技术的不同慢病毒组合诱导类神经元细胞基因表达谱差异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新一代测序技术的不同慢病毒组合诱导类神经元细胞基因表达谱差异研究
【摘要】:目的:传统理论中终末分化的细胞是不可逆的过程,不能转化为其他已分化细胞。近年来,谱系重编技术为诱导终末分化细胞功能转化开启了一道大门,根据重编程过程的不同分为两种方式,其中一种是诱导普通成体细胞转化为多能干细胞,再诱导分化为新的细胞类型,称为间接谱系重编;最新研究提示另一种重编程方法,直接谱系重编分化成熟细胞为其他类型的功能细胞。前期研究成果通过不同的慢病毒组合诱导,黑色素瘤细胞重编程为类神经元细胞。这一直接谱系重编过程中是否存在主调控基因及信号通路,本课题利用新一代转录组测序技术对诱导得到的类神经元细胞进行全转录组测序,研究黑色瘤细胞谱系重编机制,初步探讨在诱导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基因及信号通路,为改良谱系重编过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谱系重编得到黑色瘤细胞来源的类神经元细胞,原始细胞为A375细胞系,诱导过程中设立3组——4因子组、5因子组和对照组。利用4种已经证实能够诱导成纤维细胞向类神经元细胞转化的因子(神经母细胞特异性转移因子1(Achaete-scute homolog 1,Ascl1)、成神经分化因子1(Neurod1,neuronal differentiation 1)、髓鞘转录因子1(Myelin transcription factor 1,Myt1l)、大脑蛋白2(Brain protein 2,Brn2,also called POU3F2))诱导A375细胞,5因子组慢病毒组合为Ascl1、Neurod1、Myt1l、Brn2和人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Human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h-BDNF),实验过程中以空载体慢病毒转染细胞作为对照组。基于本课题前期实验成果,诱导得到的类神经元细胞在第14天具有最佳的形态及类神经元功能,因此在该时间点收集诱导后细胞,提取RNA上机测序,采用国际公认算法DESeq进行3组实验组两两差异基因的筛选。其中筛选时,设立Log2FC0.585或-0.585,Pvalue0.05,FDR0.05为显著性差异基因。整合NCBI、Swissprot/Uniprot、The Gene Ontology、AmiGO等多个数据库的信息,对差异基因进行GO分析和Pathway分析,根据相关文献选出与细胞分化和神经系统发育相关的GO和Pahtway进行功能树分析和信号通路网络构建,找出发挥关键作用的GO和Pathway,通过趋势分析确定谱系重编过程中的主调控基因及信号通路,构建基因及信号通路共表达网络验证结果。结果:本课题利用5种因子不同组合(Ascl1,Neurod1,Myt1l,Brn2,h-BDNF)诱导A375细胞成功向类神经元细胞转化。通过深度测序,我们得到4因子组、5因子组及对照组的转录组数据。在4因子组与对照组之间共有893个差异基因,5因子组与对照组之间共有512个差异基因,同时在4因子组与5因子组之间有409个差异基因。通过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注释,在众多基因条目中与细胞分化及神经系统发育相关的基因条目是显著上调的。对信号通路注释的结果提示PI3K及MAPK在4因子组和5因子组中均表达上调,在基因互作网络中这两条信号通路的基因处于核心位置,因此可以初步推断此两条信号通路在A375细胞谱系重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对4因子组及5因子组细胞差异信号通路分析中,证实以上推断,MAPK在5因子组得到更高的表达,而基因及信号通路共表达网络中也证实在这两条信号通路中促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1,IGF-1)显著表达,是谱系重编过程中主调控基因之一。结论:黑色素瘤细胞通过直接谱系重编技术,能够直接转化为类神经元细胞。基于新一代测序技术对谱系重编后细胞转录组分析,IGF-1作为主调控基因在PI3K和MAPK两条信号通路过表达,改变信号通路进程,重塑染色体结构实现黑色素瘤细胞重编程。本课题初步探索了肿瘤细胞谱系重编过程中转导因子与全基因转录组的关系,对阐明肿瘤细胞重编程机制有重要意义,为研究肿瘤细胞重编程普适策略奠定基础。
【关键词】:新一代测序技术 神经元 谱系重编 基因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3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引言9-14
- 参考文献12-14
- 第二章 不同慢病毒组合诱导类神经元14-22
- 2.1 实验材料、器械14-16
- 2.2 实验方法16-18
- 2.3 实验结果18-19
- 2.4 讨论19-21
- 2.5 参考文献21-22
- 第三章 不同慢病毒组合诱导神经元细胞转录组研究22-72
- 3.1 实验材料、器械22
- 3.2 实验方法22-36
- 3.3 实验结果36-61
- 3.4 附录61-63
- 3.5 讨论63-68
- 3.6 参考文献68-72
- 第四章 文献综述72-92
- 转录组学概述及发展72-85
- 参考文献81-85
- 细胞谱系重编程的研究进展85-92
- 参考文献90-92
-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92-93
- 英文缩写词表93-94
- 致谢94-9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雨晗;王玉明;郑人源;李亚;张红;邓缅;;维生素C对神经元细胞生长的时间剂量效应[J];营养学报;2009年05期
2 ;一种改良的神经元培养技术[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10年03期
3 沈红;王景贺;刘利;林志国;车彦军;张帆;张凤民;白云龙;杨富明;;体外癫痫神经元细胞膜显微结构的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4 何庆嘉,杨凤桐;辐射诱发神经元细胞微核率与克隆活存不相关[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2000年06期
5 黄燕,谢毅;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因子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1998年06期
6 陈思;张博爱;史静宇;孙岩;田田;付振强;李俊敏;;阿托伐他汀对Aβ损伤的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4年03期
7 沈骅睿;吕文科;杨松涛;;中药仙茅对骨髓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定向诱导的实验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8 梁伟伦;黄慧玲;武俏丽;王辰;张文治;苏心;只达石;;低浓度α-生育酚对神经元细胞膜的保护作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11期
9 李玺,张雪飞,乔成林;脑尔康对老年痴呆小鼠脑内胆碱酯酶活性及神经元的影响[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10 严稽文;黄其林;;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对机械损伤神经元的保护[J];四川医学;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晓晶;叶仕桥;郑莉;陈晓钎;;14-3-3蛋白在神经元细胞死亡和分化中的作用[A];湖北省暨武汉市病理生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汪雯翰;杨焱;张劲松;王钦博;刘艳芳;唐庆九;贾微;冯娜;周帅;唐传红;;桑黄提取物对叠氮钠诱导神经元细胞活力下降的修复作用[A];第九届全国食用菌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3 赵艳红;王京燕;;蒿甲醚对神经元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A];中国毒理学会第三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汲娟娟;陈联万;白淑云;;SNr神经元BKCa通道在葡萄糖剥夺条件下的作用[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郭世磊;张传森;;中枢离断兔股神经干细胞源性神经元细胞移植[A];中国解剖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1年
6 蔡蕾;;神经元细胞内nrsf/rest基因缺失加重酒精对新生小鼠神经系统的损伤[A];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C];2008年
7 刘斌;吴孟海;张晋霞;张强;;人脂肪组织来源的基质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细胞的神经递质关键酶表达及神经节苷脂(GM1)的影响[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谌章舟;曹春阳;代汉川;徐在言;伍晓雄;;CoREST SANT结构域的表达、纯化与非编码小dsRNA激活神经元基因发育机制初步研究[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9 赵似兰;;用建模仿真来启示神经元特征状态整合成宏观功能状态的脑信息处理机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10 黄四云;潘频华;;NGF诱导感觉神经元细胞iNOS及SP的表达及IRF-1对其的调控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筠;神经元细胞活动能反映记忆“轨迹”[N];大众科技报;2000年
2 记者 曹玲娟;神经元为啥长成“大树”[N];人民日报;2006年
3 何华虹 译;干细胞“干”劲大[N];医药经济报;2002年
4 辛华;小鼠神经元让机器人“听话”[N];医药经济报;2003年
5 ;美揭开“意识之眼”的秘密[N];中国医药报;2000年
6 滕继濮;哈佛专家将老鼠大脑“染”成七色“彩虹”[N];科技日报;2007年
7 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复旦大学教授发现大脑神经网络形成新机制[N];光明日报;2011年
8 《计算机世界》传媒集团副总编 老鬼阿定;“脑计划”是当前创新的制高点[N];计算机世界;2013年
9 记者 张小军;“意识之眼”被揭秘[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10 阿胜;死亡阴影下孕育生机无限[N];医药经济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邓萌;全身麻醉药物选择性诱导脑内神经元细胞发生凋亡[D];复旦大学;2014年
2 吴政;氯离子共转运体KCC2在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作为抗癫痫靶点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李瑞峰;外源性神经营养素-3(NT-3)通过MAPK信号通路促进神经元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4 林秋霞;大脑皮层神经元体外诱导分裂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5 刘丽;大鼠SCG神经元细胞中PIP5K亚型与PIP_2以及M电流调节关系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6 张岫竹;大剂量GC对PVN神经元合成CRH的调节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伟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神经元氧糖剥夺损伤后的表达变化[D];石河子大学;2015年
2 张述娟;T3调控下丘脑GT1-7神经元细胞KISS-1基因表达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3 魏民;基于新一代测序技术的不同慢病毒组合诱导类神经元细胞基因表达谱差异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4 蒙庆团;人和小鼠神经元细胞核RNA的分离与制备[D];中南大学;2014年
5 曾捷;支持向量机在神经元空间结构分类中的应用[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6 朱奇;外周高渗刺激对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的兴奋作用及其机制[D];苏州大学;2004年
7 黄河;突触噪声作用下神经元细胞膜离子通道的温度效应[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保国;miR-26a对小鼠神经元形态发育影响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9 郭世磊;中枢离断兔股神经干细胞源性神经元细胞移植[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10 陈思;阿托伐他汀对Aβ25~35诱导损伤的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012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801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