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血管内皮抑素与紫杉醇对乳腺癌SK-BR-3细胞凋亡作用的观察

发布时间:2017-09-16 18:27

  本文关键词:血管内皮抑素与紫杉醇对乳腺癌SK-BR-3细胞凋亡作用的观察


  更多相关文章: 紫杉醇 血管内皮抑素 凋亡 乳腺癌 SK-BR-3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摘要】: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持续上升,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化疗是不可或缺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些化疗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容易产生耐药性。在肿瘤生长过程中,其内部新生血管的形成,对肿瘤侵袭性生长和转移等过程中具有推动作用。目前研究发现,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包括两个机制,一种是依赖内皮细胞,包含血管生成和血管形成,另一种是不依赖内皮细胞的拟态血管生成(Vasculogenic mimicry,VM),即非血管化营养通路。作为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剂的血管内皮抑素(Endostatin),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具有特异性,在抑制其生长和迁移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并且对其凋亡还具有诱导作用,这两方面对血管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生长。近些年也有部分学者发现,血管内皮抑素可以不通过血管,直接对肿瘤细胞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并且对肿瘤细胞凋亡也起到诱导作用,但是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的:观察血管内皮抑素与紫杉醇在抑制乳腺癌SK-BR-3细胞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探讨血管内皮抑素与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关系,研究其是否能够诱导癌细胞凋亡;观察血管内皮抑素与紫杉醇对乳腺癌细胞中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观察血管内皮抑素与紫杉醇联合应用,分析二者之间是否具有相互作用,若是有,则对二者的联合用药时间及剂量关系进行研究并探讨可能的相关机制,对指导临床联合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 MTT检测化疗药物对乳腺癌SK-BR-3细胞的抑制率;2 Western-blot法检测血管内皮抑素与紫杉醇对SK-BR-3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3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不同药物方案对SK-BR-3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4细胞凋亡率的检测应用流式细胞仪;5 Real time PCR法观察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1紫杉醇在发挥抑制乳腺癌SK-BR-3细胞的作用时对时间和剂量具有明显依赖性,实验结果表明,对SK-BR-3细胞应用紫杉醇24h后的IC50为1.08μg/ml;应用浓度为1μg/ml,24h后细胞抑制率为33.9%,凋亡率为12.4%。在紫杉醇1μg/ml作用乳腺癌SK-BR-3细胞24h后可发现Bcl-2的表达下调,而Bax则轻微升高的表达。2血管内皮抑素在发挥抑制乳腺癌SK-BR-3细胞的作用时对用药时间具有明显的依赖性,但对用药剂量无依赖性。应用血管内皮抑素1μg/ml 48h后的细胞抑制率为33.7%,凋亡率为11.6%;血管内皮抑素1μg/ml作用48h可见Bcl-2的下调,而Bax的表达无明显改变。3 Western-blot法结果显示,血管内皮抑素与紫杉醇均能下调SK-BR-3细胞VEGF的表达,而紫杉醇下调VEGF的表达作用较为明显(P0.05)。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药物起效后,SK-BR-3细胞形态与密度发生变化、给药作用最强的同时VEGF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则减弱。4紫杉醇与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应用时,二者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而序贯给药较紫杉醇单独应用细胞抑制率无明显变化;二者联合应用且同时给药对SK-BR-3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最强,同时对Bcl-2的表达下调作用明显增加。结论:血管内皮抑素与紫杉醇均对乳腺癌SK-BR-3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对细胞凋亡有诱导作用。二者联合应用且同时给药产生的效果最佳,其协同作用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和减少VEGF的有效表达有关。
【关键词】:紫杉醇 血管内皮抑素 凋亡 乳腺癌 SK-BR-3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7.9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9
  • 英文缩写9-10
  • 前言10-11
  • 材料与方法11-16
  • 结果16-20
  • 附图20-30
  • 附表30-33
  • 讨论33-40
  • 结论40
  • 参考文献40-43
  • 综述43-55
  • 参考文献51-55
  • 致谢55-56
  • 个人简历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万;孙燕;;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Ⅲ期临床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06年03期

2 陈云萍;张江灵;邱家烷;;血管内皮抑素治疗难治性恶性胸腔积液1例[J];临床荟萃;2009年17期

3 谭玉军;禹正杨;;血管内皮抑素的研究新进展[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1期

4 汪力慧;;血管内皮抑素对小鼠肺癌影响的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12年10期

5 李立,吴沛宏,陈宇,丁学强,黄嘉凌,刘然义,曾益新,黄文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腺病毒对人癌裸小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年12期

6 侯丽娟,史惠蓉;血管内皮抑素与卵巢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年04期

7 Arenillas J.F.,Alvarez- Sabn J. ,Montaner J. ,沈才飞;有症状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生成:抑制剂血管内皮抑素的优势与复发风险增加和程度加重有关[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2005年06期

8 高文斌;吕金燕;王若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7年01期

9 谢伟敏;黄银梅;;血管内皮抑素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09年03期

10 李春燕;戈伟;郑永法;徐细明;;血管内皮抑素联合放疗对肺癌小鼠中乏氧诱导因子-1α、水通道蛋白-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佟仲生;阎昭;巴一;李淑芬;史业辉;何丽宏;汪旭;王忱;郝春芳;;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Ⅰ期临床研究[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徐慧婷;臧爱华;张海琳;冉凤鸣;王志军;于丁;;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观察[A];湖北省抗癌协会青年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青年学术论坛资料汇编[C];2009年

3 秦培艳;庄洪卿;袁智勇;;血管内皮抑素联合放疗机制的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丁雄辉;金先庆;张翅;梁睿;赵利华;郭振华;孙艳辉;张艳;;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敷贴治疗浅表血管瘤模型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翅;金先庆;周德凯;李晓庆;朱进;赵珍珍;梁睿;郭振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Kasabach-Merritt综合征的体内实验研究[A];中国西南地区第九届小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房佰俊;宋永平;周健;张莉;符粤文;喻风宽;魏旭东;刘玉章;祖璎玲;李亚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预激疗法治疗老年难治性AML[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7 房佰俊;刘玉章;周健;张龚莉;符粤文;魏旭东;宋永平;;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诱导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U266凋亡的实验研究[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8 孙秀华;张红梅;徐佳维;刘芳;邵淑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逆转A549/DDP细胞[A];第三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教育集暨论文集[C];2009年

9 马家宝;王冀川;郎锦义;杨家林;;NP方案同步放化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杜昕;史业骞;袁红梅;仇涓蓉;梁新生;袁红霞;;善胃Ⅲ号方对气阴两虚型胃癌前病变大鼠胃粘膜rasp21和血管内皮抑素表达的影响[A];第二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雷李平;江苏吴中:被高估的抗癌概念?[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袁绍鹏;人血管内皮抑素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机理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2 郭立方;人血管内皮抑素对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瘤的调控作用机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3 蒋晓东;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改善乏氧增强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敏感性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成;血管内皮抑素与紫杉醇对乳腺癌SK-BR-3细胞凋亡作用的观察[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秦培艳;血管内皮抑素联合放射治疗肺癌作用时相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3 冯平;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的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及其对顺铂治疗肺癌效果的影响[D];河北北方学院;2013年

4 王丽芳;瘤内注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抑瘤作用的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0年

5 朱新海;人重组血管内皮抑素金纳米壳层对血管内皮细胞和肺腺癌细胞的作用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6 程鑫;血管内皮抑素与顺铂对Calu-6细胞联合作用的观察[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7 张玮;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汪力慧;血管内皮抑素对lewis肺癌细胞直接效应的观察[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9 张鹏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体外对肝癌细胞生长、侵袭和转移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10 张红梅;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逆转A549/DDP细胞对顺铂耐药性的实验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646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8646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f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