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量子点荧光探针的多种肺癌肿瘤标志物同步检测方法
本文关键词:基于量子点荧光探针的多种肺癌肿瘤标志物同步检测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量子点 荧光免疫分析 免疫磁珠 多指标同步检测 肺癌 肿瘤标志物
【摘要】:肿瘤标志物的高灵敏度准确定量对于提高肺癌早期诊断率、降低肺癌死亡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研发出能够高灵敏度、高通量、特异准确地检测疾病标志物的分析方法的需求日益迫切。免疫分析作为一种蛋白质检测方法,因其检测原理简单、分析表现优异、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灵敏度,被广泛应用在蛋白质检测领域中。随着纳米技术的兴起,将其应用于免疫分析可以实现检测灵敏度的大幅提高,并具有扩展到多通道、多指标同步检测的能力,为疾病的早期检测开辟了新的机遇。本论文制备了高荧光性的量子点检测探针,并构建了一种基于量子点探针和免疫磁珠的多种蛋白质同步检测方法。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制备了量子点荧光检测探针和免疫磁珠捕获探针。量子点具有独特的光学、理化性质,其荧光强度是传统荧光染料难以比拟的,而其大的体表比、表面丰富的活性基团以及良好的生物兼容性使其能够很好地实现生物功能化。本论文利用偶联剂SMCC和还原剂DTT实现了对氨基化量子点和单克隆抗体的共价偶联,制备了具有优异检测灵敏度的量子点荧光检测探针。以免疫磁珠作免疫反应的固相支持物,不仅能够获得更好的动力学表现,而且还能实现量子点荧光信号富集作用。2.构建了基于该量子点荧光探针和免疫磁珠的高灵敏度蛋白质检测方法,应用于肺癌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的高灵敏度检测。当靶标CEA存在时,通过抗原抗体之间的特异性识别,会与量子点检测探针以及捕获探针之间发生免疫反应形成三明治结构,利用磁力分离器对免疫复合物进行富集后,通过检测富集在磁珠表面的量子点荧光信号,实现对蛋白质定量的目的。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为38 pg/mL,较传统酶联免疫方法提高了约40倍。3.为实现对多种肿瘤标志物的同步检测,提高检测效率,本论文在已建立高灵敏度单指标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实现了对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19 fragments, CYRFA 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 NSE)的同步检测。筛选出三种不同发射波长的量子点,QD-525、QD-585、QD-625,分别对特异性识别NSE、CEA和CYRFA 21-1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标记,待免疫反应完成后,通过荧光成像分析方法对富集在磁珠表面的量子点荧光信号的种类和强度进行直接读取,实现对多靶标抗原的定性与定量检测。该方法不仅灵敏度和检测范围满足临床需求,而且能够有效地节省时间、样品量和成本。
【关键词】:量子点 荧光免疫分析 免疫磁珠 多指标同步检测 肺癌 肿瘤标志物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4.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前言12-14
- 第一章 绪论14-37
- 1.1 引言14-15
- 1.2 肺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15-22
- 1.2.1 肺癌概述15
- 1.2.2 肺癌的主要检测手段15-16
- 1.2.3 肺癌肿瘤标志物16-17
- 1.2.4 免疫分析概述17-20
- 1.2.5 多指标同步检测方法20-22
- 1.3 量子点概论22-29
- 1.3.1 量子点的光学性质23-24
- 1.3.2 量子点的制备24-25
- 1.3.3 量子点的表面修饰及其功能化25-27
- 1.3.4 量子点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27-29
- 1.4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29
- 1.5 本章小结29-30
- 参考文献30-37
- 第二章 基于量子点荧光探针的高灵敏度检测方法37-51
- 2.1 引言37-38
- 2.2 实验原理38
- 2.3 实验方法38-42
- 2.3.1 仪器与试剂38-39
- 2.3.2 溶液配制39
- 2.3.3 捕获探针的制备39-40
- 2.3.4 检测探针的制备40-41
- 2.3.5 免疫反应检测CEA41
- 2.3.6 图像分析41-42
- 2.4 实验结果42-46
- 2.4.1 基于量子点荧光探针的液相芯片的实验参数优化42-43
- 2.4.2 免疫反应检测CEA43-44
- 2.4.3 特异性44-45
- 2.4.4 准确度和可重复性的验证45-46
- 2.5 讨论46-47
- 2.6 本章小结47-48
- 参考文献48-51
- 第三章 基于量子点荧光探针的液相芯片的多指标同步检测51-64
- 3.1 引言51-52
- 3.2 实验原理52
- 3.3 实验方法52-54
- 3.3.1 仪器与试剂52-53
- 3.3.2 溶液配制53
- 3.3.3 捕获探针的制备53
- 3.3.4 光谱分析53
- 3.3.5 量子点检测探针的制备53
- 3.3.6 免疫反应同步检测三种肺癌肿瘤标志物53
- 3.3.7 图像分析53-54
- 3.4 实验结果54-59
- 3.4.1 量子点探针的选择54-55
- 3.4.2 交叉反应性和光学信号干扰的考察55-56
- 3.4.3 多指标同步检测56-58
- 3.4.4 准确度和可重复性的验证58-59
- 3.5 讨论59-60
- 3.6 本章小结60-61
- 参考文献61-64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64-66
- 附录66-67
- 致谢67-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玲玲;;量子点及其在生物光子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7年01期
2 李丹;严拯宇;;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J];药物生物技术;2007年05期
3 崔庆新;赵学武;王磊;姜玮;;新型荧光探针量子点在生命科学和药学中的应用[J];中国药学杂志;2008年01期
4 张立佩;胡博;王建华;;量子点荧光探针检测抗坏血酸[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1年03期
5 胡媛媛;唐萌;;量子点诱导细胞凋亡机制研究进展[J];卫生研究;2014年04期
6 张海丽;刘天才;王建浩;黄振立;赵元弟;骆清铭;;量子点成像的新研究进展[J];分析化学;2006年10期
7 林晓潭;许改霞;王晓梅;;功能化量子点生物毒性效应研究进展[J];癌变·畸变·突变;2010年03期
8 张路遥;牛婉婷;杨昊;潘敏;;量子点在生物医学检验中的应用[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1年03期
9 唐蕾;张春玲;宋光明;金迅;徐忠伟;;量子点的活体皮肤渗透和代谢[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2年11期
10 钟华;张慧;许海平;文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研究[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治柯;;小粒经近红外低毒水溶性量子点的合成及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家雨;崔一平;王志兵;;胶体量子点的电致发光研究[A];第十七届十三省(市)光学学术年会暨“五省一市光学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原凤英;蒋最敏;陆f ;;锗硅双层量子点耦合效应的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半导体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李曦;方婷婷;罗慧;王启岁;刘鹏;胡善洲;;几种不同粒径的量子点对四膜虫的作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成立80周年第十六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5 朱俊杰;;量子点的功能化与传感研究[A];第六届海峡两岸分析化学会议摘要论文集[C];2010年
6 张建奇;张智明;;利用自组装量子点系统制备W态[A];第十三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李旭兵;高雨季;李治军;佟振合;吴骊珠;;量子点界面介导的巯基化合物偶联放氢反应及机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1分会:光化学[C];2014年
8 张耀军;郝雄文;李倩茹;李东祥;;纳米金颗粒对碳量子点荧光发光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6分会:胶体与界面[C];2014年
9 李雪;杨秋花;武玉东;常津;;一种基于高分子包覆的量子点水溶性改性方法[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三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刘俊庆;宋涛;张琼文;李云红;常津;;高稳定量子点荧光纳米探针的制备[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三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卫东;美研究可高效阻断蛋白生成的量子点技术[N];科技日报;2008年
2 记者 常丽君;韩国造出全彩色量子点显示屏[N];科技日报;2011年
3 记者 曲照贵;天大首创零污染量子点合成工艺[N];中国化工报;2013年
4 刘牧洋;我国量子点研究获新突破[N];光明日报;2003年
5 王全楚;“量子点”荧光标记初露端倪[N];健康报;2005年
6 刘霞;科学实验发现:量子点不是点[N];科技日报;2010年
7 记者 刘霞;量子点显示屏或将成主流[N];科技日报;2010年
8 刘霞;胶体量子点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创纪录[N];科技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于欢;纳米技术全面升级LED[N];中国能源报;2010年
10 记者马艳红;中科院化学所成功制备量子点荧光微球[N];中国医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民;量子点分子及量子点团簇的电子结构[D];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石星波;单个量子点的光学性质研究及其在超高分辨率定位上的应用[D];湖南大学;2012年
3 王解兵;Ⅱ-Ⅵ族油溶性量子点的制备、修饰及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4 李钒;高荧光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年
5 何耀;性能优良水溶性量子点和量子点—聚合物纳米微球的微波辐射制备及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陈耕;半导体自组织量子点的光学性质和其在量子信息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刘璇;量子点电致化学发光新体系及其分析新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8 张韦韪;自组织量子点与量子环物理性质的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9 刘益民;量子环、量子点及其耦合体系的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7年
10 刘天才;壳核型量子点的合成及其生物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希;量子点中杂质势约束的少体体系的电子结构[D];复旦大学;2008年
2 蒋军风;核壳结构水溶性量子点的合成与细菌检测应用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培炫;图案硅衬底上锗硅量子点生长[D];复旦大学;2009年
4 任娟;合成水溶性量子点及其作为离子探针[D];兰州大学;2009年
5 宫晓群;硒化镉量子点的合成、改性及荧光编码微球的制备[D];天津大学;2009年
6 王飞久;硫基半导体纳米晶或量子点的制备及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丹;量子点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其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中的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义全;单载流子在耦合量子点体系中的动力学特性[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张永平;几个介观量子点模型的输运性质[D];山西大学;2006年
10 刘瑞麟;可用于生物检测的荧光量子点的制备及其相转移方法的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649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864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