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白细胞介素23对胃癌发生发展及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3 19:32

  本文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3对胃癌发生发展及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癌 IL-23 PG1 PI3K/Akt 迁移


【摘要】:【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23(Interlukin-23,IL-23)对胃癌发生发展及转移能力的影响,探讨其促进胃癌转移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慢性浅表性胃炎(对照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和胃癌患者组织中IL-23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IL-23的水平,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定量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1(Pepsinogen 1,PG1)的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验证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及胃癌患者血清中IL-23与PG1的相关性。(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未转移胃癌组(未转移组,n=9)和转移胃癌组(转移组,n=16)患者IL-23的表达;ELISA法检测这两组胃癌患者血清IL-23、VEGF、MMP9的表达水平,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3)应用胃癌SGC-7901、BGC-823细胞株进行体外实验,均分为4组,即对照组、50 ng/m L IL-23处理组、LY294002处理组和LY294002+IL-23组。ELISA法检测每株细胞不同处理后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MP9和VEGF的表达;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胃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转移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1)无论在组织样本或血清中,与对照组相比,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组和胃癌组患者IL-23表达均明显升高,且呈递增趋势;而PG1浓度则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组和胃癌组患者血清中明显降低。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组和胃癌组患者中血清IL-23的表达水平与PG1呈负相关。(2)25例胃癌组织中,未转移组胃癌组织IL-23的表达高于配对癌旁组织(P0.05),转移组胃癌组织IL-23的表达亦高于配对癌旁组织(P0.05),且转移组胃癌组织IL-23的表达明显高于未转移组(P0.05);胃癌患者血清IL-23、MMP9和VEGF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转移组胃癌患者血清IL-23、MMP9和VEGF表达均高于未转移组(P0.05),且胃癌患者血清IL-23与MMP9、VEGF表达正相关;综合患者信息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胃癌患者IL-23表达水平与病人年龄、性别无关,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相关(P0.05)。(3)分别应用IL-23、LY294002、LY294002+IL-23处理两株胃癌SGC-7901、BGC-823细胞,与对照组相比,IL-23处理组均引起细胞VEGF、MMP9 m 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上调,E-cadherin m 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下调;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用IL-23处理后,两株胃癌细胞株的细胞迁移能力均增强。如果应用LY294002处理细胞株,IL-23不能引起两株细胞中VEGF和MMP9 m 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上调、E-cadherin m 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下调的效应,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结果也显示两株细胞迁移能力均减弱。【结论】(1)IL-23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和胃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高表达,且血清IL-23与PG1的表达呈负相关。(2)IL-23在胃癌患者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胃癌转移相关。(3)胃癌患者血清VEGF、MMP9高表达,且与IL-23呈正相关。(4)IL-23提高胃癌SGC-7901、BGC-823细胞VEGF、MMP9的m 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E-cadherin m 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增强了细胞的迁移能力。(5)IL-23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胃癌SGC-7901、BGC-823细胞的迁移能力。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癌 IL-23 PG1 PI3K/Akt 迁移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5.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第一章 前言13-18
  • 研究目的、内容、方法、意义及实验方案的设计15-18
  • 1.研究目的15
  • 2.研究内容15-16
  • 3.研究方法及技术16
  • 4.研究意义16
  • 5.实验方案设计16-18
  • 第二章 IL-23在胃部疾病中的表达和IL-23与PG1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18-26
  • 2.1 材料18-19
  • 2.1.1 组织和血清18
  • 2.1.2 主要试剂及配制18-19
  • 2.1.3 主要仪器设备和耗材19
  • 2.2 实验方法19-21
  • 2.2.1 免疫组化19-20
  • 2.2.2 ELISA20-21
  • 2.2.3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21
  • 2.2.4 统计学分析21
  • 2.3 结果21-24
  • 2.3.1 IL-23在各胃部疾病中的表达和分布特点22-23
  • 2.3.2 在胃部疾病中 IL-23 和 PG1 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23-24
  • 2.4 讨论24-26
  • 第三章 IL-23促进胃癌转移发生的相关分子机制探讨26-55
  • 3.1 材料26-31
  • 3.1.1 组织和细胞26
  • 3.1.2 主要试剂及配制26-28
  • 3.1.3 常用溶液配制28-30
  • 3.1.4 主要仪器设备30-31
  • 3.2 实验方法31-41
  • 3.2.1 胃癌细胞的培养31
  • 3.2.2 细胞复苏31-32
  • 3.2.3 细胞传代32
  • 3.2.4 细胞冻存32-33
  • 3.2.5 细胞计数33
  • 3.2.6 免疫组化33-34
  • 3.2.7 ELISA34-35
  • 3.2.8 Western blot35-37
  • 3.2.9 荧光定量PCR37-39
  • 3.2.10 划痕实验39-40
  • 3.2.11 Transwell迁移实验40
  • 3.2.12 统计学分析40-41
  • 3.3 结果41-53
  • 3.3.1 IL-23在胃癌组织、血清中的表达41-43
  • 3.3.2 IL-23对胃癌迁移能力的影响43-49
  • 3.3.2.1 胃癌细胞 IL-23 的表达43-44
  • 3.3.2.2 胃癌患者血清MMP9、VEGF的表达44-45
  • 3.3.2.3 IL-23与MMP9、VEGF表达的相关性分析45-46
  • 3.3.2.4 IL-23促进胃癌迁移能力46-49
  • 3.3.3 IL-23 可能通过 PI3K/Akt 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细胞的迁移49-53
  • 3.4 讨论53-55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55-56
  • 4.1 主要结论55
  • 4.2 展望55-56
  • 参考文献56-63
  • 综述63-72
  • 参考文献66-72
  • 致谢72-73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文;;胃癌术后复发19例临床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年02期

2 吕承福;一例胃癌晚期患者因意外伤害而痊愈的启示[J];针灸临床杂志;1996年04期

3 王瑷萍,田卫卫;胃癌并心包转移1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13期

4 王健,邹义壮,唐丽丽,李杰,张东,金山,刘娟;胃癌患者的生存期与个性特征、应付方式及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年03期

5 王博文,杨波,赵淑琴;青年胃癌33例临床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02年10期

6 刘步珍,张海芳;以胃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胃癌26例误诊分析[J];山东医药;2003年18期

7 任刚,蔡嵘,陈强,许幼如,程普选,陈惠芳;女性胃癌[J];上海医学;2003年03期

8 王盛根,王寿九,吴楠,潘桂红,焦霞;母子同时患胃癌报告[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4年01期

9 徐开,陈连珠;1例胃癌晚期术后使用苦草治疗[J];现代医药卫生;2004年24期

10 唐建荣;;胃癌患者192例首诊漏误诊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恩宁;;胃癌[A];山东省第四届“CSCO——山东”首届肿瘤化疗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2 徐智民;周丹;张万岱;何燕萍;智发朝;朱建新;王莉慧;肖冰;潘德寿;宋姗;赵永玲;;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免疫型与胃癌的关系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四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3 魏品康;;胃癌非手术疗法治疗研究与策略[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六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郭新海;毛芙敏;吴旭辉;许敬;凌志强;李继承;;舟山海岛地区胃癌D17S396基因遗传不稳定性与胃癌的淋巴转移[A];2009年浙江省肿瘤学术年会暨肿瘤诊治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天津市肿瘤医院 梁寒;五类人警惕胃癌[N];大众卫生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项煜虹;胃癌正袭向习惯不良的年轻人群[N];大众科技报;2008年

3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胃部肿瘤科教授 梁寒 整理 李运红 胡颜;胃癌盯上中坚力量[N];健康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刘学美;警惕胃癌[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5 ;胃癌晚期能活多久[N];大众卫生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朱勤;三代教授破解“庄河之谜”[N];辽宁日报;2006年

7 ;胃癌:隐蔽的杀手[N];医药经济报;2005年

8 健康时报记者 刘永晓 特约记者 施敏;胃癌新晋青年杀手[N];健康时报;2011年

9 赵迎 任勇;胃癌袭向年轻人[N];天津日报;2006年

10 北京天坛医院外科主任 宋茂民;预防胃癌牢记九点[N];大众卫生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云植;NQO1及其抑制剂在胃癌预后评估及靶向治疗中的作用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宋宗昌;PRR11在胃癌细胞增殖与体内生长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3 石s,

本文编号:9071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9071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5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