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基于循环肿瘤细胞在体捕获方法的饮食因素抑癌效果评价

发布时间:2017-09-24 12:04

  本文关键词:基于循环肿瘤细胞在体捕获方法的饮食因素抑癌效果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饮食因素 循环肿瘤细胞 在体捕获 抑癌作用


【摘要】:饮食因素对癌症的抑制机制复杂。研究表明,循环肿瘤细胞(Criculating Tumor Cells,CTCs)在血液循环中的数量多少可反映癌症进展的程度,并可用于抗癌药物的治疗效果评价。因此评价饮食因素对CTCs的影响将有助于更全面地评价饮食因素的抑癌作用。论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功能化留置针的CTCs在体捕获方法,并用于小鼠肿瘤模型外周血中CTCs的捕获与检测,可在同一只动物的多个癌症进展时间点评价饮食因素对CTCs的影响,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单且成本低,可用于评价饮食因素对癌症转移的影响。本课题组在之前的工作中介绍了一种基于功能化留置针的CTCs在体捕获方法。本文将此方法用于小鼠肿瘤模型CTCs的捕获,对捕获的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染色鉴别并计数。第一章概述了CTCs检测方法和饮食因素抑癌作用研究进展,简单介绍了当前饮食因素抑癌作用的评价方法。重点综述了CTCs在体捕获方法及几种食品提取物抑癌作用的研究进展。第二章将基于功能化留置针的在体捕获方法用于捕获小鼠肿瘤模型CTCs,结合体外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方法,鉴定CTCs并计数。实验将留置针套管表面包被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PDMS可吸附抗上皮细胞粘附因子(EpCAM)抗体。上述功能化留置针能特异性捕获可在细胞表面表达EpCAM抗原的CTCs。将功能化留置针穿刺入实验小鼠的尾静脉,停留一段时间,可捕获流经静脉的CTCs。将特异性捕获的CTCs和非特异性吸附在针表面的白细胞洗脱后,经过固定、透膜、荧光标记抗体染色及细胞核染色等步骤完成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根据细胞是否有核和不同抗体的特异性染色来区分计数白细胞和CTCs。实验对比了基于功能化留置针的在体捕获方法和基于免疫磁球的体外捕获方法的检测效果。将不同数量的癌细胞接种小鼠,建立肿瘤模型,获得不同癌症进展程度的小鼠,检测不同癌症进展程度的小鼠肿瘤模型CTCs的数量。实验对洗脱剂及免疫荧光染色的细胞固着基底、透膜时间等进行了优化,选择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作为洗脱剂,酶标板作为固着基底,透膜时间25 min。在体及体外捕获方法分别于小鼠接种癌细胞后的第7天及第21天捕获到CTCs。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癌症的恶化,CTCs的捕获数量呈递增趋势。第三章介绍了不同的饮食因素对小鼠肿瘤模型CTCs数目变化的影响。实验采用姜黄素、原花青素、β-谷甾醇、紫苏醇和茶多酚等有明确抑癌效果的抗癌食品活性成分,灌胃小鼠肿瘤模型,抑制其癌症发展。考察了高糖饮食和高脂饮食等不良饮食模式对小鼠肿瘤模型CTCs数目的变化情况,并对其促癌作用进行了比较。结合不同小鼠肿瘤模型的CTCs捕获数目、原位癌体积和转移癌的发展情况,从癌症进展的三个主要阶段——原位癌、转移过程和转移瘤,全面评价了饮食因素的抑癌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多种有抑癌作用的抗癌食品活性成分对原位癌体积、CTCs数量和转移瘤数量与发生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不良饮食模式对癌症进展的各个阶段均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饮食因素 循环肿瘤细胞 在体捕获 抑癌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3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中英文名词术语对照11-12
  • 第一章 绪论12-27
  • 1 循环肿瘤细胞概述12
  • 2 循环肿瘤细胞的捕获与检测方法12-21
  • 2.1 循环肿瘤细胞体外检测方法研究进展13-16
  • 2.2 循环肿瘤细胞在体检测方法研究进展16-18
  • 2.3 循环肿瘤细胞在体捕获方法研究进展18-21
  • 3 食品抗癌活性成分的抑癌作用21-26
  • 3.1 饮食因素抑癌作用研究进展21-24
  • 3.2 饮食因素抑癌作用的评价方法研究进展24-26
  • 4 论文选题的意义、研究内容和创新点26-27
  • 第二章 基于留置针的在体捕获方法在小鼠肿瘤模型中的应用27-41
  • 1 引言27-29
  • 2 实验部分29-34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29-31
  • 2.2 相关溶液配制31
  • 2.3 小鼠 4T1细胞的培养及准备31-32
  • 2.4 小鼠 4T1乳腺癌肿瘤模型的构建32
  • 2.5 功能化的留置针的制备32-33
  • 2.6 小鼠肿瘤模型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在体捕获33
  • 2.7 循环肿瘤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鉴别和计数33-34
  • 2.8 肿瘤模型原位癌体积测量和转移瘤计数34
  • 3 结果与讨论34-40
  • 3.1 基于免疫荧光染色的体外检测方法的建立34-37
  • 3.2 体外捕获检测方法和在体捕获方法的对比37-38
  • 3.3 在体捕获方法在小鼠肿瘤模型癌症发展评价中的应用38-40
  • 4 本章小结40-41
  • 第三章 饮食因素对小鼠肿瘤模型的抑癌效果评价41-51
  • 1 引言41-42
  • 2 实验部分42-46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42-44
  • 2.2 相关溶液配制44-45
  • 2.3 小鼠 4T1细胞的培养及准备45
  • 2.4 小鼠 4T1乳腺癌肿瘤模型的构建45
  • 2.5 功能化的留置针的制备45
  • 2.6 小鼠肿瘤模型的分组及灌胃45
  • 2.7 小鼠肿瘤模型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在体捕获45-46
  • 2.8 循环肿瘤细胞的体外免疫染色鉴别和计数46
  • 2.9 肿瘤模型原位癌体积的测量和转移瘤计数46
  • 3 结果与讨论46-50
  • 3.1 抗癌食品活性成分的抑癌效果的评价46-48
  • 3.2 不良饮食模式的促癌效果的评价48
  • 3.3 在体捕获方法在饮食因素抑癌效果评价中的应用48-50
  • 4 本章小结50-51
  • 第四章 结论51-52
  • 参考文献52-60
  • 致谢60-61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延;樊志超;郭进;刘光大;谭晓英;王成;顾正勤;魏勋斌;;Circulation time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 by in vivo flow cytometry[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10年10期

2 徐蕾;钟玲;胡琴琴;蒋兴伟;池余刚;;葡萄籽原花青素对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21期

3 余美荣;蒋福升;丁志山;;姜黄素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9年05期

4 Stig Bengmark;刘青;;植物源保护剂姜黄素的研究进展[J];现代药物与临床;2009年01期

5 肖晓光;王晶;刘新元;;应用PCR-SSCP法检测乳腺癌患者血中p53基因突变[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6 徐文胜,王雅杰;CK19 m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循环乳腺癌细胞[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7 孙玲,齐建国,牛中喜;流式细胞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髓微转移[J];现代肿瘤医学;2005年01期

8 李招云,朱珊珊,戴岳楚,王乐见,梁军兵,陈琪;RT-PCR检测结肠癌患者外周血CEA mRNA的意义[J];临床检验杂志;2005年01期

9 姜铁军,李旭芬,蒋文智,曹江,郑树;定量RT-PCR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mRNA表达的意义[J];中国肿瘤临床;2004年20期

10 胡东,陈燕,何静;紫苏醇单用及与格列卫(STI571)联用对K562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3年07期



本文编号:9112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9112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2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