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甲川及酞菁荧光染料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五甲川及酞菁荧光染料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五甲川菁染料 铝酞菁 蛋白质 线粒体 生物成像
【摘要】:伴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了满足日新月异的生物检测技术对荧光染料的要求,设计与合成具有良好光谱性能的荧光染料依然是荧光检测技术发展的焦点。菁染料和酞菁染料作为目前最主要的近红外荧光染料,由于能有效地避开生物样品的自发荧光和自吸收所造成的背景干扰,近年来常被用作活体内荧光标记物或制成荧光探针,在生物检测领域己经成为研究热点。菁染料的主要问题在于容易发生光漂白和自聚集导致荧光淬灭。而酞菁染料虽然具有优秀的光稳定性,但是由于大环体系,染料分子之间容易发生π-π堆积而使荧光淬灭。本论文在归纳总结前人科研成果的基础上,设计合成了两例五甲川吲哚菁染料Cy5-NHS1和Cy5-NHS2。在五甲川菁染料的吲哚环N位引入体积较大的苄基,可有效提高染料的光稳定性。菁染料中的活性基团能与牛血清蛋白(BSA)中的胺基发生特异结合,标记BSA时检测限均达到10-8mol/L,具有较高的灵敏度。Cy5-NHS1和Cy5-NHS2均具有良好的细胞通透性,可对MCF-7细胞中的线粒体进行染色,而且定位准确。此外,设计合成了一例轴向取代铝酞菁PcAIR,当pH由7.4降低至4.0时,荧光强度增加了57倍。PcAIR具有良好的细胞通透性,可以对MCF-7细胞进行成像。由于癌细胞内通常为弱酸性环境,而正常细胞内的pH为中性,因此,PcAIR可以作为一种有潜力的肿瘤选择性荧光探针。
【关键词】:五甲川菁染料 铝酞菁 蛋白质 线粒体 生物成像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0.4;TQ613.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27
- 1.1 引言9-10
- 1.2 生物标识荧光染料简介10-17
- 1.2.1 荧光产生的基本原理10-11
- 1.2.2 物质荧光的影响因素11-12
- 1.2.3 荧光标记方法分类12-13
- 1.2.4 荧光染料分类13-15
- 1.2.5 生物应用近红外荧光染料15-17
- 1.3 菁染料简介17-22
- 1.3.1 菁染料的结构特征17-18
- 1.3.2 菁染料的合成方法18-19
- 1.3.3 菁染料的自聚19-20
- 1.3.4 菁染料的光稳定性20-22
- 1.3.5 菁染料的水溶性22
- 1.4 酞菁染料简介22-23
- 1.5 近红外菁染料的生物应用进展23-26
- 1.5.1 非共价键合荧光标记24-25
- 1.5.2 共价标记荧光标记25-26
- 1.6 课题研究的意义26-27
- 2 五甲川菁染料的合成及生物应用27-43
- 2.1 引言27
- 2.2 实验部分27-32
- 2.2.1 实验仪器及试剂27-28
- 2.2.2 合成路线28
- 2.2.3 中间体1的合成28-29
- 2.2.4 中间体2的合成29
- 2.2.5 中间体3的合成29-30
- 2.2.6 中间体4的合成30
- 2.2.7 中间体5的合成30-31
- 2.2.8 Cy5-NHS2的合成31
- 2.2.9 Cy5-NHS1的合成31-32
- 2.3 Cy5-NHS的光谱测定32-35
- 2.3.1 染料母液的制备32
- 2.3.2 Cy5-NHS在不同溶剂当中的吸收发射光谱32-33
- 2.3.3 Cy5-NHS在的溶解度测试33
- 2.3.4 Cy5-NHS的光稳定性测试33-34
- 2.3.5 Cy5-NHS荧光量子产率的计算方法34
- 2.3.6 Cy5-NHS与Mito Tracker Green对MCF-7活细胞的复染34-35
- 2.4 结果与讨论35-42
- 2.4.1 染料的合成35
- 2.4.2 Cy5-NHS染料的光谱性能35-37
- 2.4.3 Cy5-NHS染料的聚集37-38
- 2.4.4 Cy5-NHS染料的光稳定性38
- 2.4.5 标记条件的优化38-39
- 2.4.6 Cy5-NHS与BSA作用的工作曲线39-40
- 2.4.7 BSA的最低检测限测定40-41
- 2.4.8 Cy5-NHS的细胞成像效果41-42
- 2.5 本章小结42-43
- 3 轴向铝酞菁的合成及生物应用43-50
- 3.1 引言43
- 3.2 实验部分43-45
- 3.2.1 实验仪器及试剂43
- 3.2.2 合成路线43-44
- 3.2.3 PcAlCl的合成44
- 3.2.4 PcAlR的合成44-45
- 3.3 PcAlR的光谱测定45-46
- 3.3.1 染料母液的制备45
- 3.3.2 PcAlR在不同溶剂当中的发射光谱45
- 3.3.3 PcAlR染料的pH滴定45-46
- 3.3.4 PcAlR对MCF-7细胞的成像效果46
- 3.4 结果与讨论46-49
- 3.4.1 染料的合成46
- 3.4.2 PcAlR的光谱性能46-48
- 3.4.3 PcAlR在MCF-7细胞中的成像48-49
- 3.5 本章小结49-50
- 结论50-51
- 参考文献51-55
- 致谢55-57
- 附录 化合物结构表征57-6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生;魏新军;侯振雨;彭娟;;支持向量回归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苋菜红和果绿[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3期
2 王崇臣;郝晓地;;鸟粪石分析与表征技术综述[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12期
3 叶海华,张录达,吉海彦,齐小明;利用MATLAB实现平滑系数的精确表达[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刘艳秦 ,包雪英;AFS测定富硒粮食与蔬菜中硒含量[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赵瑞雪;刘淑梅;郑笑秋;;石油烃类的微生物降解[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王学森,朱双华,许婵娟,梁瑛;电缆管道密封材料的研究与应用[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3期
7 毛云飞,张亮;过程分析仪器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8 蔡艳琼;;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考核样铅的经验[J];城镇供水;2008年04期
9 谭永亮;于海勋;王亮;;基于C8051F320的便携式分光光度计设计[J];电子测量技术;2008年02期
10 罗振华,姚t2,蔡健平,张晓云,陆峰;有机涂层性能评价技术研究进展[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森;钱邵英;杨涛;;红外技术在二氧化碳检测与减排中的应用和探讨[A];二氧化碳减排控制技术与资源化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江;;钢铁企业分析检测技术与自动化[A];2006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会刊[C];2006年
3 李江;;钢铁企业分析检测技术与自动化[A];2006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振庆;分子电泳检测方法及其装置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阳卫军;阻燃用氯氧化锑的制备、应用性能及阻燃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3 魏俊峰;重要沉积矿物界面反应研究及其环境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0年
4 杨春霞;含铊黄铁矿利用过程中毒害重金属铊的迁移释放行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5 邓春晖;生物化学信号物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刘晨;几种导电高分子的Raman光谱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7 张前前;东海典型赤潮藻检测的荧光光谱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8 王立丰;蕨类植物铁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体内稀土元素的分布及其光合特性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9 许家忠;内固化高压玻璃钢管制造工艺及技术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年
10 卢慧卿;惰性气体同位素测量系统的智能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宝刚;高压玻璃钢管内固化数值模拟及优化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孟洋;复合材料电缆芯拉挤成型工艺及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3 耿健;观赏海棠花青素代谢途径与产物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徐雷;蚯蚓对土壤中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动态积累[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5 高小丽;手性金属混配配合物圆二色谱的理论解析[D];山西大学;2011年
6 张贵群;烯啶虫胺在甘蓝中的残留动态及其光降解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7 王丽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控制系统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2年
8 罗强;基于化学计量学的化学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的研究及开发[D];浙江工业大学;2002年
9 杨柳;贵金属元素在萃取色谱中的分离富集行为及其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的研究[D];湘潭大学;2002年
10 左凤;LC/MS在农药残留量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9207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920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