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滑石纳米复合材料用于癌症光学治疗和细胞成像的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水滑石纳米复合材料用于癌症光学治疗和细胞成像的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水滑石 光学治疗 共沉淀 近红外成像 光敏剂荧光成像
【摘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水滑石(LDHs)具有独特的二维层状结构和主体层板、层间客体分子的可调控性能,引起了功能材料领域的广泛关注。利用客体分子与主体层板存在的静电力、氢键、范德华力等相互作用,可将药物/基因插层组装进入LDHs层问,得到的LDHs纳米复合材料在癌症治疗和诊断领域显示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前景。癌症的光学治疗,包括光热治疗(PTT)和光动力治疗(PDT),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由于其微创可控的治疗过程和显著的治疗效果,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论文以LDHs层状材料为主体,有机光热试剂和光敏剂为客体,通过共沉淀方法分别构筑了两种LDHs复合纳米材料。并且通过调控层板金属元素组成及层间阴离子浓度,揭示了LDHs主-客体及客-客体的相互作用对客体存在状态、排布取向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复合材料在细胞成像及光学治疗方面性能。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光热试剂/LDHs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近红外成像和光热治疗性能的研究采用共沉淀方法将有机光热试剂吲哚菁绿(ICG)和靶向分子叶酸(FA)共插层进LDHs层间构建复合光热试剂ICG-FA/LDH。由于主体-客体和客体-客体的相互作用,ICG在LDHs层间以单分子态存在,从而导致复合材料的光热转换效率与未插层ICG相比提升了11.4%。细胞实验表明:具有叶酸受体的癌细胞(KB细胞)对复合材料吸收较好,表现出近红外成像性能。在光热治疗效果测试中,较低浓度的复合材料(ICG当量浓度8 μg/mL)在较低能量的近红外光照条件下(1.1 Wcm-2,12 min),对KB细胞达到87.4%的细胞杀伤力。此外,复合光热试剂还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存储稳定性,为其进一步应用提供了保障。2.光敏剂/LDHs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荧光成像和光动力治疗性能的研究采用共沉淀-吸附联用方法制备了5-氨基酮戊酸(5-ALA)-叶酸-LDHs纳米复合材料(ALA-FA-LDH)。复合纳米材料粒径均一,分散性好,具有良好的层状结构且5-ALA与FA均匀分散于LDH表面。通过FITC标记样品ALA-FA-LDH的方法,考察癌细胞KB细胞(有叶酸受体)和正常细胞L-02细胞(无叶酸受体)对样品的摄取量。KB细胞较L-02细胞摄取量有了4倍左右的提高,体现了复合材料对具有叶酸受体的细胞的靶向作用。正常细胞中由于反馈调节机制无过量PphlX积累,而癌细胞中有明显的PphIX红色荧光,可以用于光敏剂荧光成像;将5-ALA浓度为5 μg/mL的ALA-FA-LDH复合纳米材料与癌细胞共同孵育,经过635 nm、 25 mw/cm2的近红外光处理20 min,能够达到72.6%的细胞抑制效果,具有较好的光动力治疗价值。综上所述,本论文通过插层/吸附的方法成功合成了两种靶向的光学治疗复合材料,在药物靶向输运、荧光成像和癌症光学治疗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水滑石 光学治疗 共沉淀 近红外成像 光敏剂荧光成像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32;R730.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4
- 第一章 绪论14-30
- 1.1 引言14
- 1.2 纳米载药体系14-21
- 1.2.1 纳米载药体系的概述14-15
- 1.2.2 常见的无机纳米载药体系15-21
- 1.3 水滑石纳米载药体系21-27
- 1.3.1 LDHs的结构和性质21-22
- 1.3.2 LDHs的制备22-23
- 1.3.3 LDHs的应用23-24
- 1.3.4 LDHs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24-26
- 1.3.5 水滑石纳米载药体系的载药机理26-27
- 1.3.6 水滑石纳米载药体系的优势27
- 1.4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27-30
- 1.4.1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27-28
- 1.4.2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28-30
- 第二章 水滑石复合材料在肿瘤近红外成像和光热治疗的应用30-50
- 2.1 引言30-31
- 2.2 实验部分31-33
- 2.2.1 实验药品31
- 2.2.2 ICG/LDH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31
- 2.2.3 ICG-FA/LDH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31-32
- 2.2.4 光热转化效率的测定32
- 2.2.5 细胞对药物摄取量的测定32
- 2.2.6 光热治疗效果测定32-33
- 2.2.7 实验样品表征33
- 2.3 结果与讨论33-48
- 2.3.1 ICG/LDH复合纳米材料的结构与形貌分析33-37
- 2.3.2 ICG-FA/LDH复合纳米材料的结构与形貌分析37-38
- 2.3.3 复合材料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特性38-40
- 2.3.4 复合材料稳定性分析40-41
- 2.3.5 复合材料光热转换效率测试41-43
- 2.3.6 复合材料在细胞近红外荧光成像性能研究43-44
- 2.3.7 复合材料在细胞的光热治疗效果评价44-48
- 2.4 本章小结48-50
- 第三章 水滑石复合材料在肿瘤光敏剂荧光成像和光动力50-64
- 3.1 引言50-51
- 3.2 实验部分51-54
- 3.2.1 实验药品51
- 3.2.2 ALA-LDH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51-52
- 3.2.3 ALA-FA-LDH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52
- 3.2.4 复合纳米材料的药物负载量的测定52-53
- 3.2.5 不同细胞对复合材料摄取量的测定53
- 3.2.6 PphIX积累量的测定及艾拉光动力治疗(ALA-PDT)效果的评价53
- 3.2.7 复合材料光敏剂荧光成像性能的考察53-54
- 3.2.8 样品表征54
- 3.3 结果与讨论54-63
- 3.3.1 ALA-LDH复合纳米材料的结构和形貌分析54-57
- 3.3.2 ALA-FA-LDH复合纳米材料的结构和形貌分析57-60
- 3.3.3 细胞对药物摄取量的测定60-61
- 3.3.4 细胞内PphIX积累量的测定61
- 3.3.5 复合材料ALA-PDT效果的测定61-62
- 3.3.6 复合材料光敏剂荧光成像性能的研究62-63
- 3.4 本章小结63-64
- 第四章 结论64-66
- 本论文创新点66-68
- 参考文献68-76
- 致谢76-78
- 研究成果及发衰的学术论文78-80
- 作者和导师简介80-81
- 附件81-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伟家;导电纳米复合材料[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01年02期
2 李兴田;聚酰胺6纳米复合材料的新进展[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1年02期
3 李淑玉;导电纳米复合材料[J];建材工业信息;2001年10期
4 ;可溶性纳米复合材料[J];技术与市场;2001年04期
5 钱红梅,郝成伟;粘土/有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皖西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王珂,朱湛,郭炳南;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蛭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J];应用化学;2003年07期
7 钟厉,韩西;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应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金延;纳米复合材料及应用[J];金属功能材料;2004年06期
9 ;美国纳米复合材料需求将增长[J];橡塑技术与装备;2008年03期
10 赵中坚;王强华;;汽车中的纳米复合材料:研究活动及商业现状[J];玻璃钢;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红梅;杨洋;李元庆;郑斌;付绍云;;功能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A];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葛岭梅;周安宁;李天良;曲建林;;矿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3 马永梅;;塑料/膨润土纳米复合材料市场应用[A];2003年中国纳微粉体制备与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陈洁;徐晓楠;杨玲;;纳米复合材料的阻燃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5 赵海波;徐波;王俊胜;王玉忠;;主链含磷阻燃共聚酯/硫酸钡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A];2009年中国阻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张忠;;多级次多尺度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A];2010年第四届微纳米海峡两岸科技暨纳微米系统与加工制备中的力学问题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7 卢小泉;;基于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A];第六届海峡两岸分析化学会议摘要论文集[C];2010年
8 周安宁;杨伏生;曲建林;李天良;葛岭梅;;矿物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1年
9 上官文峰;;纳米复合材料的构筑及其光催化性能[A];纳微粉体制备与应用进展——2002年纳微粉体制备与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林鸿福;;加速聚合物/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产业化进程[A];浙江省科协学术研究报告——浙江优势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玉春;纳米复合材料能否风行?[N];中国石化报;2005年
2 李闻芝;纳米复合材料产业化研讨会将开[N];中国化工报;2004年
3 李伟;汽车用上纳米复合材料部件[N];中国化工报;2004年
4 渤海投资 周延;武汉塑料 突破60日均线压制[N];证券时报;2004年
5 唐伟家 吴汾 李茂彦;尼龙纳米复合材料的开发和市场[N];中国包装报;2008年
6 华凌;纳米复合材料提升自充电池性能[N];中国化工报;2014年
7 塑化;聚合物系纳米复合材料发展前景广阔[N];国际商报;2003年
8 唐伟家 吴汾 李茂彦;尼龙纳米复合材料的开发和包装应用[N];中国包装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王海霞;纳米复合材料将广泛应用到新能源领域[N];中国能源报;2009年
10 刘霞;高效存储氢的纳米复合材料研制成功[N];科技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念武;锂硫二次电池用碳基含硫正极材料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2 夏雷;尼龙6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热氧稳定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3 杜青青;高效荧光碳点合成及其功能复合材料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刘江涛;四种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和电化学传感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5 李苏原;SnO_2/C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郭改萍;环境友好大豆蛋白质材料改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7 孙逊;新型介孔无机物/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8 卜小海;螺旋聚炔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红外辐射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9 王洪宾;LiFePO_4/C纳米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储锂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10 杨慧;基于溶剂浇铸法和沉积法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D];上海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华玉;纳米复合材料和酶放大构建凝血酶电化学适体传感器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于丹;BaTiO_3基介电陶瓷和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王超;PVC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4 谭丽莎;功能化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Pb(Ⅱ)和Cr(Ⅵ)的选择性去除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杜青;锆基纳米复合材料深度净化水体中的微量重金属[D];燕山大学;2015年
6 王正奇;硫化锌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质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7 明洪涛;TiO_2/Au核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8 赵元旭;多壁碳纳米管/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9 孙艺铭;金/碳纳米复合材料生物传感器检测多药耐药基因MDR1及其表达蛋白ABCB1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10 陈亚;基于碳纳米复合材料及β-环糊精对手性小分子识别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582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958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