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因子活化杀伤细胞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3 08:42
本文关键词:细胞因子活化杀伤细胞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功能 T淋巴细胞亚群 调节性T细胞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通过观察CIK细胞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免疫功能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在NSCLC患者中的应用。方法:1选取2011年8月至2014年3月之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NSCLC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按照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第七版标准进行TNM分期:Ⅰ期10例(12.5%),Ⅱ期24(30%)例,Ⅲ期28例(35%),Ⅳ期18例(22.5%),病理学分型:鳞癌28例,腺癌50例,腺鳞癌2例;2采集NSCL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常规方法体外扩增CIK细胞,连续三天回输患者体内,30天为1周期,所有患者接受至少3周期的CIK细胞治疗;3流式细胞仪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IK细胞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差异;4根据免疫治疗疗效评价标准(immune-related response criteria,ir RC)对NSCLC患者CIK细胞治疗后进行疗效的评估,包括免疫相关完全缓解(immune-related complete remission,ir CR)、免疫相关部分缓解(immune-related partial remission,ir PR)、免疫相关稳定(immune-related stable disease,ir SD)、免疫相关进展(immune-related progressive,ir PD);5据Karnofsky(KPS)评分标准和ECOG评分对NSCLC患者CIK细胞治疗前后的功能状态进行评分;并参照《肿瘤病人生活质量评分》对CIK细胞治疗后的NSCLC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评估。结果:1 NSCLC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变化1.1 NSCLC患者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NSCLC患者外周血中CD3+T淋巴细胞比例(54.12±7.5 vs.62.6±7.28,P0.05)、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32.95±8.12 vs.39.21±1.73,P0.05)、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1.15±0.54 vs.1.81±0.08,P0.05)显著下降,CD3+CD8+T淋巴细胞比例(32.22±8.27 vs.24.06±0.56,P0.05)显著升高;1.2 NSCLC患者CIK细胞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变化NSCLC患者CIK细胞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D3+T淋巴细胞比例(58.24±4.40 vs.54.12±7.50,P0.05)、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41.14±7.18 vs.32.95±8.12,P0.05)、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1.51±0.36 vs.1.15±0.36,P0.05)显著升高,CD3+CD8+T淋巴细胞比例(26.00±6.26 vs.32.22±8.27,P0.05)显著降低;1.3 NSCLC患者CIK细胞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变化NSCLC患者CIK细胞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CD3+T淋巴细胞比例(58.24±4.40 vs.62.60±7.28,P0.05)、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1.51±0.36 vs.1.81±0.08,P0.05)显著下降。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41.14±7.18 vs.39.21±1.73,P0.05)、CD3+CD8+T细胞比例(26.00±6.26 vs.24.06±0.56)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2 CIK细胞治疗对NSCLC患者外周血Tregs表达的影响2.1 CIK细胞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不同分期NSCLC患者外周血Tregs细胞的表达变化CIK细胞治疗前Ⅰ~Ⅱ期NSCLC患者外周血Tregs较对照组显著升高(3.0±0.56 vs.2.47±0.47,P0.05),Ⅲ~Ⅳ期NSCLC患者外周血Tregs较对照组显著升高(3.5±0.97 vs.2.47±0.47,P0.05),Ⅲ~Ⅳ期患者较Ⅰ~Ⅱ期患者Tregs比例(3.50±0.97 vs.3.0±0.56,P0.05)显著升高;2.2 CIK细胞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不同分期NSCLC患者外周血Tregs细胞的表达变化经过CIK细胞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Ⅰ~Ⅱ期NSCLC患者Tregs比例(2.53±0.54 vs.3.0±0.56,P0.05)、Ⅲ~Ⅳ期NSCLC患者Tregs比例(2.87±0.62 vs.3.5±0.97,P0.05)均显著下降;2.3 CIK细胞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分期NSCLC患者外周血Tregs细胞的表达变化经过CIK细胞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Ⅰ~Ⅱ期NSCLC患者Tregs比例(2.53±0.54 vs.2.47±0.47,P0.05)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Ⅲ~Ⅳ期NSCLC患者Tregs比例(2.87±0.62 vs.2.47±0.47,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2.4 CIK细胞治疗后,不同分期NSCLC患者外周血Tregs细胞的表达变化经过CIK细胞治疗之后,Ⅰ~Ⅱ期NSCLC患者Tregs比例较Ⅲ~Ⅳ期NSCLC患者Tregs比例(2.53±0.54 vs.2.87±0.62,P0.05)显著降低;3 CIK细胞治疗对NSCLC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经过CIK细胞治疗之后,根据ir RC标准NSCLC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ir CR+ir PR)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CLC患者的疾病有效率(effective rate=ORR+ir SD)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4 CIK细胞治疗后,NSCLC患者一般情况的改善根据KPS评分标准,CIK细胞治疗后患者的功能状态较前均有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CIK细胞治疗后,患者的失眠情况、饮食情况、体力状况及疼痛情况均有所改善。其中,饮食与体力状况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 CIK细胞输注治疗通过调节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增强NSCLC患者的免疫杀伤功能,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功能;且晚期NSCLC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更为严重。2 CIK细胞输注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肿瘤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减少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3 CIK细胞治疗可以提高肿瘤患者的有效率;改善患者的一般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功能 T淋巴细胞亚群 调节性T细胞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4.2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英文摘要7-11
- 英文缩写11-12
- 前言12
- 材料与方法12-17
- 结果17-20
- 附图20-23
- 附表23-28
- 讨论28-31
- 结论31-32
- 参考文献32-35
- 综述 CIK细胞及其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研究35-47
- 参考文献43-47
- 致谢47-48
- 个人简历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罗虎;周向东;;CIK细胞及其在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肺癌杂志;2011年12期
2 ;Autologous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 therapy in clinical trial phase I is safe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4年08期
,本文编号:9642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964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