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利用QM-FISH技术分析EGFR与AKT1基因拷贝数与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

发布时间:2017-10-04 08:12

  本文关键词:利用QM-FISH技术分析EGFR与AKT1基因拷贝数与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


  更多相关文章: EGFR AKT1 基因拷贝数 生存分析 靶向治疗


【摘要】:目的:1.探讨乳腺癌患者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基因拷贝数变化情况。2.探讨分析乳腺癌患者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基因拷贝数变化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3.探讨分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拷贝数变化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而为今后提供有效的治疗靶点。4.在体外细胞实验初步研究EGFR抑制剂厄洛替尼联合AKT1抑制剂LY294002对MCF-7过表达EGFR及AKT1细胞系的作用,观察双靶向治疗对过表达EGFR/AKT1细胞系的作用。方法:1.QM-FISH:收集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在天津市肿瘤医院住院收治的原发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随机选取205例,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以及病理诊断时切除的原发瘤石蜡病理标本。对乳腺癌患者的石蜡切片进行定量多基因荧光原位杂交(Quantitative Multi-gene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QM-FISH),目的是检测EGFR与AKT1基因状况,分析同一细胞内EGFR与AKT1基因拷贝数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评估其在乳腺癌预后预测中的价值。研究对象标准为:病理诊断均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所有病例均为初治乳腺癌患者,手术之前未行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标本收集后经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4um切片。采用IBM SPSS 21统计软件包与Graphpad 5.0进行统计学分析。EGFR、AKT1基因拷贝数改变与临床病理指标关系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患者的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分析,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体外细胞学实验:采用MTT法分别检测EGFR抑制剂厄洛替尼、AKT1抑制剂LY294002单药对EGFR/AKT1过表达细胞系MCF-7的生长抑制作用;检测EGFR抑制剂厄洛替尼联合AKT1抑制剂LY294002对EGFR/AKT1过表达细胞系MCF-7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1.205例乳腺癌患者标本中,EGFR基因高拷贝数71例(34.6%),AKT1基因高拷贝数57例(27.8%),其中24例(11.7%)例患者既存在EGFR基因高拷贝数又存在AKT1基因高拷贝数,101例(49.3%)例为EGFR及AKT1基因低拷贝数。2.EGFR及AKT1基因拷贝数与患者年龄、肿瘤分期、组织分级、ER、PR、HER2状态、分子亚型、Ki67以及p53表达无关。3.EGFR基因高拷贝数影响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P=0.0002),而AKT1基因高拷贝数对生存期并无影响(P=0.1177),但EGFR基因高拷贝数伴随AKT1基因高拷贝数患者的预后较仅EGFR基因高拷贝数患者差(P=0.0383)。单因素及多因素COX生存分析显示EGFR与AKT1基因高拷贝数[(P=0.000(U),P=0.0001(C)]、组织学分级[P=0.001(U),P=0.012(C)]及淋巴结转移状态[P=0.046(U),P=0.158(C)]是影响乳腺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4.采用MTT法在体外实验中,与对照组、厄洛替尼或LY294002单药组相比,联合用药可进一步的抑制EGFR/AKT1过表达细胞系的生长,初步印证了靶向治疗对EGFR/AKT1过表达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结论:1.EGFR与AKT1基因高拷贝数在乳腺癌中比较常见。EGFR基因高拷贝数为71例(34.6%),AKT1基因高拷贝数为57例(27.8%)。2.EGFR及AKT1基因高拷贝数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不存在显著相关性。3.EGFR及AKT1基因高拷贝数与乳腺癌临床预后不良有关,是影响乳腺癌患者5年OS的独立预后因素。4.体外细胞实验中,初步印证了靶向治疗对EGFR/AKT1过表达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为EGFR及AKT1基因高拷贝数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EGFR AKT1 基因拷贝数 生存分析 靶向治疗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7.9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缩略语/符号说明10-11
  • 前言11-14
  • 研究现状、成果11-13
  • 研究目的、方法13-14
  • 对象和方法14-29
  • 1.1 实验材料14-15
  • 1.1.1 实验对象14
  • 1.1.2 常用试剂14-15
  • 1.1.3 实验仪器15
  • 1.2 实验方法15-28
  • 1.2.1 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HDF)的培养及爬片15-17
  • 1.2.2 BAC克隆实验溶液配制17
  • 1.2.3 探针的选取17-18
  • 1.2.4 BAC克隆的质粒DNA提取18-21
  • 1.2.5 探针的制作21-24
  • 1.2.6 探针信号的验证24-25
  • 1.2.7 石蜡切片的预处理25-26
  • 1.2.8 石蜡切片的杂交26
  • 1.2.9 图像的采集及计数26-27
  • 1.2.10 Lipo3000脂质体转染系统(6 孔板)细胞转染27
  • 1.2.11 MTT实验27-28
  • 1.3 统计学方法28-29
  • 实验结果29-36
  • 2.1 探针的HDF细胞验证29
  • 2.2 乳腺癌患者中EGFR和AKT1基因拷贝数变化29-30
  • 2.3 EGFR和AKT1基因拷贝数变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30-33
  • 2.4 EGFR与AKT1基因高拷贝数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33-34
  • 2.5 MTT检测LY294002与厄洛替尼对乳腺癌细胞系的作用34-36
  • 讨论36-39
  • 结论39-40
  • 参考文献40-45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45-46
  • 综述 EGFR/PI3K/AKT通路抑制剂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46-62
  • 综述参考文献54-62
  • 致谢6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Amaury G. Dumont;Sarah N.Dumont;Jonathan C. Trent;;The favorable impact of PIK3CA mutations on survival: an analysis of 2587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J];癌症;2012年07期

2 阎婷婷;李里;姜秋颖;;PI3K-Akt信号通路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癌症进展;2012年01期

3 李扬扬;吴淑华;;PIK3CA基因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李新举;张伟;袁育康;;非小细胞肺癌血清及癌组织中EGFR蛋白定量检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年14期

5 丁燕;刘谦;南娟;周清华;;厄洛替尼引起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皮疹的病理机制、临床意义及其治疗[J];中国肺癌杂志;2009年12期

6 周国仁,申维玺,祁岩超;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因素[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年24期

7 冯勇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肺癌[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4年01期

8 杨德生;康玉华;李福春;孙珠蕾;胡军红;索智敏;;胃腺癌组织再生基因蛋白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4年07期

9 齐亚莉;赵大力;刘彦军;龚守良;王志成;;Akt联合电离辐射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自噬和增殖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年01期

10 李榕,韩宝惠;EGFR检测在肺癌中的临床意义[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莫树锦;;New Development in Treatment of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A];中国临床肿瘤学教育专辑(2001)——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CSCO)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万军;EGFR在三阴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对其预后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2 毛琛;预测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临床结局的分子生物标志物: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3 张康;人脑原发复发胶质瘤细胞中STAT3和相关因子的表达变化及As_2O_3诱导人胶质瘤细胞系凋亡对其STAT3表达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1年

4 何伟;同步化、抗氧化、γ射线照射对动物肿瘤细胞作用及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反应机制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5 刘智鑫;EFRG突变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影响及体内EFRG靶向治疗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穆新林;EGFR酪氨酸激酶结构域突变检测以及PTEN表达下调对EGFR抑制剂敏感性的影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7 牟壮博;重组腺病毒介导的RNA干扰对肝肿瘤细胞的干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王旭;苯丁酸钠与吉非替尼联合应用对肿瘤细胞抑制作用的体内体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李志军;EGFR表达与EGFR基因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刘彦;人肺鳞癌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和基因表达谱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爱侠;乳腺癌组织中mTOR、eIF4E、4EBPS蛋白的表达及意义[D];郑州大学;2010年

2 于敏;EGFR、pEGFR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3 李相国;P16、Cyclin D1、Rb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改变及其意义[D];郑州大学;2003年

4 冯勇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转化生长因子-α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苏州大学;2003年

5 陈春风;CD44V6、EGFR、CathD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6 刘欣;SSTR2A、SSTR5与EGFR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山东大学;2007年

7 陶磊;Ezrin和EGFR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8 吴国成;ADAM8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9 张增旺;EGF和EGFR在非小细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四川大学;2007年

10 刘娟;Caveolin-1及其相关蛋白在肺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和生物学意义[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695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9695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f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