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三氧化二砷下调miR-27a表达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生长及侵袭

发布时间:2017-10-06 06:35

  本文关键词:三氧化二砷下调miR-27a表达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生长及侵袭


  更多相关文章: 乳腺癌 三氧化二砷 miR-27a Fbw7 侵袭


【摘要】: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且年轻化趋势。近些年来研究发现三氧化二砷对多种肿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三氧化二砷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方案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其发挥作用的具体分子机制仍未明确。因此,深入探讨三氧化二砷的抗肿瘤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意义重大。本课题研究目的:1.探讨三氧化二砷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SK-BR-3、MCF-7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2.探讨三氧化二砷能否通过下调mi R-27a的表达影响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进而发挥抗肿瘤作用。方法:1.以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SK-BR-3、MCF-7为研究对象,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创伤愈合实验、Transwell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三氧化二砷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2.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三氧化二砷对人乳腺癌细胞mi R-27a表达的影响。3.通过脂质体介导的瞬时转染mi R-27a inhibitor下调乳腺癌细胞mi R-27a表达,结合三氧化二砷处理细胞后,观察细胞生长、迁移侵袭及凋亡的变化,并用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mi R-27a下游靶蛋白FOXO1、Fbw7的表达。结果:1.三氧化二砷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随三氧化二砷浓度的递增其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SK-BR-3及MCF-7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P0.05),且呈现剂量依赖性。MTT实验测得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的IC50值均在10μM左右,乳腺癌细胞SK-BR-3的IC50值在8μM左右,我们将采用10μM药物浓度作为后续实验主要作用浓度。2.三氧化二砷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诱导细胞凋亡。用8μM和10μM的三氧化二砷作用乳腺癌细胞48小时,与对照组相比药物处理组乳腺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明显减弱,凋亡率明显增加,且呈现剂量依赖性(P0.05)。3.三氧化二砷下调乳腺癌细胞mi R-27a的表达。用10μM的三氧化二砷作用乳腺癌细胞48小时,RT-PCR结果表明,三氧化二砷处理组细胞mi R-27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三氧化二砷通过下调mi R-27a的表达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侵袭能力,诱导细胞凋亡。分别采用三氧化二砷、瞬时转染mi R-27a抑制剂及两者共同作用的方法处理乳腺癌细胞,下调乳腺癌细胞mi R-27a的表达。结果显示,用三氧化二砷处理和瞬时转染mi R-27a抑制剂均能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侵袭能力,诱导细胞凋亡,且三氧化二砷和转染mi R-27a抑制剂共同作用后效果更加明显(P0.05)。5.三氧化二砷和转染mi R-27a抑制剂均使乳腺癌细胞中FOXO1、Fbw7蛋白表达升高,Cyclin E蛋白表达降低,且当两者共同作用后效果更加显著。结论:1.三氧化二砷能够通过下调乳腺癌细胞MDA-MB-231、SK-BR-3、MCF-7中mi R-27a的表达,进而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侵袭能力,诱导细胞凋亡。2.三氧化二砷能够通过下调乳腺癌细胞MDA-MB-231、SK-BR-3、MCF-7中mi R-27a的表达进而使其靶蛋白FOXO1、Fbw7表达升高,Cyclin E蛋白表达降低。
【关键词】:乳腺癌 三氧化二砷 miR-27a Fbw7 侵袭
【学位授予单位】:蚌埠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7.9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9
  • 前言9-13
  • 材料与仪器13-16
  • 实验方法16-28
  • 实验结果28-37
  • 讨论37-41
  • 结论41-42
  • 参考文献42-48
  • 致谢48-49
  • 附录A 主要英文缩略图简表49-50
  • 附录B 个人简历50
  • 附录C 已发表论文50-51
  • 附录D 综述51-59
  • 参考文献56-59

【相似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曾凡鹏;三氧化二砷下调miR-27a表达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生长及侵袭[D];蚌埠医学院;2015年

2 高维寅;miR-27a作为前列腺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初步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812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9812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6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