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和肥胖人群的中医兼夹体质分析
本文关键词:超重和肥胖人群的中医兼夹体质分析
【摘要】:目的:探析超重和肥胖人群的中医兼夹体质类型分布特点,掌握超重、肥胖人群的体质兼夹规律。方法:从我国9省市横断面调查的21 948例中医体质分类与健康调查数据库中,筛选出符合超重、肥胖诊断的人群472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超重者3877例、肥胖者849例。并通过相关的统计方法来分析超重、肥胖人群的兼夹体质分布特点。结果超重人群中被辨识为单一体质的占71.75%,肥胖人群占72.32%。超重人群中出现两种偏颇体质相兼的占9.98%,其中排名前3的兼夹体质类型分别是气虚质+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阴虚质+血瘀质;肥胖人群中兼夹两种偏颇体质的占8.83%,其中排名前3的兼夹体质分别是:气虚质+气郁质、痰湿质+湿热质、阴虚质+血瘀质。超重人群中兼夹三种偏颇体质的占5.96%,排名前3的分别是: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肥胖人群中兼夹三种偏颇体质的占6.71%,排名前3的分别是: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气虚质+阴虚质+血瘀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超重人群中兼夹4种及以上偏颇体质的占12.30%,肥胖人群占12.13%。结论:接近一半的超重、肥胖人群被辨识为偏颇体质,其中单一偏颇体质以气虚的偏颇所占比例最高;而对于超重、肥胖人群的兼夹体质分析亦不难发现超重、肥胖人群均以气虚质的兼夹最为普遍,气虚质与超重、肥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体质与生殖医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超重 肥胖 中医 兼夹体质
【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王琦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2011)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32125) 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王琦名医传承工作站建设项目(2008) 北京中医药大学名医工程王琦学术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分类号】:R259
【正文快照】: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超重和肥胖定义为可损害健康的异常或过量的脂肪累积[1]。2006年9月3日,在澳大利亚召开的第10届国际肥胖大会上,大会的主席—Paul Zimmet指出:“肥胖正像全球气候变暖一样笼罩全球,其危害性仿如过去曾疯狂一时的流行性感冒一样,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元刚;岑瑛;;肥胖人群减肥后的腹壁整形[J];华西医学;2011年04期
2 赵成会;;肥胖人群更容易得癌症[J];医药与保健;2009年10期
3 王增;;胖人脑部早衰的风险大[J];现代养生;2010年02期
4 ;中国肥胖人口已达3.25亿[J];健康生活(下半月);2012年04期
5 董少广 ,梁静平;减肥[J];生活与健康;2003年10期
6 黄强,倪宗瓒,鞠敬;三个城市超重和肥胖人群的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2年02期
7 李斌,别业军;改变成年肥胖人群体重超重的手段与方法[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8 王晓惠;经小梅;张俊芳;;肥胖人群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12期
9 刘猛;徐冬青;;肥胖人群姿势稳定性下降机制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年12期
10 周红文;王雯;;肥胖与癌症的相关性现代看法[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艳艳;周明;;上海市超重及肥胖人群血脂情况分析[A];老年营养研究进展与老年营养供餐规范研讨会暨糖尿病肾病医学营养治疗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1年
2 马志敏;李学军;张惠杰;潘琳琳;孙素云;林明珠;杨书禹;李小英;;肥胖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危险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3 李晶;尹琦;曾晓云;张丽;刘俊娟;王军;朱筠;;乌市六道湾神新集团公司维、汉职工肥胖人群检出率及其相关因素比较[A];内分泌代谢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临床与基础[C];2010年
4 丁英瑜;沈喜妹;卢娟娟;杨立勇;严孙杰;;非肥胖人群体脂肪分布异常与代谢症候群的相关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5 王俊;于微;徐健;冯里茹;杨慧;刘小立;;肥胖人群的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与机制探讨[A];2012深圳市预防医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6 王琦;;中医干预肥胖人群的基础研究与实践[A];2011年全国中医美容学术年会暨贵州省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激光医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欢;江崇民;尚文元;;男性肥胖人群的身体活动水平与能量代谢特征[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8 李义龙;张延;罗玲;王萌;;部分肥胖人群的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9 陈斓;谢玮;胡伟航;张磊;单米亚;;中青年肥胖人群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分析[A];2012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李梅玲;王利;常瑞珍;;肥胖系统性减肥模式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应用[A];2011年老年护理安全管理学术交流会暨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子川;肥胖症的确诊指标≠健康目标[N];医药经济报;2009年
2 杨守廉;电脑也能助人减肥[N];工人日报;2007年
3 朱蓉先;关注肥胖人群[N];人民政协报;2002年
4 王佳可;身体不能承受之“重”[N];人民日报;2013年
5 郭冲;应对肥胖,各有妙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6 特约撰稿王光珍;肥胖会不会毁灭世界[N];中国经营报;2002年
7 记者 葛文荣;科学研究证明在青海短期停留可以变苗条[N];西宁晚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吴红月;“绿瘦肥胖指数”披露国人肥胖成因[N];科技日报;2013年
9 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 王陇德;摄入与消耗失衡引起肥胖[N];保健时报;2008年
10 本报通讯员 田剑清 雅馨;破解肥胖旅客的乘机烦恼[N];中国民航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鲁瑾;中国肥胖人群中部分候选基因变异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2 陈绮文;北京市城区成年超重/肥胖人群肥胖相关行为因素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妍;大学生自尊水平对肥胖人群内隐、外显偏见的影响[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杨波;2005-2010年山西省成人(20-59岁)肥胖特征的分析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3 徐宏怡;蕙兰瑜伽对中青年女性肥胖人群身心健康影响效果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岳子敬;肥胖人群不同中医体质类型的代谢组学比较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廖青;不同代谢状态肥胖人群正常范围内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及其意义[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6 丁英瑜;非肥胖人群体脂肪分布异常与代谢症候群的相关性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7 李建达;运动与膳食对肥胖人群身体形态和机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8 刘健惠;上海20-45岁人群超重/肥胖情况调查及相关行为特征分析[D];复旦大学;2009年
9 王刚;山东、河北两省老年超重、肥胖人群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狄玉峰;北京市体重正常和肥胖人群体力活动状况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0371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037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