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周期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
本文关键词:针刺周期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本课题旨在探究针刺周期疗法对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并与普通针刺方法作比较,探求治疗乳腺增生病更为有效、安全、简便的新方法。方法根据各项拟定的标准,选取广东省中医院的针灸科及乳腺科诊室就诊的志愿受试者60名,按照信封法任意抽取分为周期疗法组与普通针刺组,周期疗法组采取针刺周期疗法,将膻中、屋翳、乳根、足三里、期门为主穴,以月经期为时间点,末次月经后7天为经后期,加用太溪、三阴交、血海;下次月经来潮之前7天为经前期,加用合谷、太冲、丰隆,经前期与经后期之间为经间期,加用太溪、关元、命门。隔天治疗一次,将一个月经周期定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普通针刺组取膻中、屋翳、乳根、足三里、期门为主穴,除月经期外均治疗,隔天一次,将一个月经周期定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乳腺疼痛积分、肿块情况积分(包含肿块大小、肿块范围、质地)、伴随症状积分、总有效率情况、激素含量以及随访情况,参照相关评定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所有数据,采取SPSS19统计处理软件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数据主要采用Student's t test(t检验)和Chi-squaretest(卡方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才用非参数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按a=0.05,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根据检验结果评价针刺周期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结果(1)总体疗效:在主要疗效指标上,在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之后,周期疗法组治愈5例(17.24%),显效11例(37.93%),有效12例(41.38%),无效1例(3.45%),总有效率为96.55%。普通针刺组治愈2例(7.14%),显效5例(17.86%),有效16例(57.14%),无效5例(17.86%),总有效率为82.14%。疗效评价经秩和检验,P0.05,提示周期疗法组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组。次要疗效指标上,周期疗法组治愈4例(13.79%),显效11例(37.93%),有效13例(44.83%),无效1例(3.45%),总有效率为96.55%;普通针刺组治愈1(3.57%)例,显效4例(14.29%),有效16例(57.14%),无效7例(25%),总有效率为为75%,两组临床疗效经秩和检验,P<0.05,故认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次要临床疗效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周期疗法组优于普通针刺组。(2)主要症状疗效性观察指标:在改善乳房疼痛方面,治疗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积分及积分差值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周期疗法较普通针刺法能更好地改善乳房疼痛的症状;两组在改善乳腺增生病肿块大小、质地方面比较,治疗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积分及积分差值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周期疗法较普通针刺法能更好地改善乳房肿块的大小、质地。在改善患者肿块分布范围方面,两组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积分及积分差值比较P>0.05,提示周期疗法组与普通针刺组相比在改善患者肿块分布范围方面无明显差别。(3)次要症状疗效性指标方面,两组在改善乳腺增生病伴随症状上比较,治疗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积分及积分差值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周期疗法组能较好地改善乳腺增生病患者的情绪变化、月经异常、两胁胀痛、腰膝酸软以及瘀血情况。(4)客观指标方面,治疗前两组患者的E2、P含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在此两种激素含量上及含量的差值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组内对比,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种治疗手法均能调节患者体内的雌二醇、孕酮的水平,但周期疗法组优于普通针刺组。(5)在随访方面,周期疗法组疼痛痊愈患者17例,随访时复发2例,复发率17.65%;普通针刺组疼痛痊愈患者11例,复发6例,复发率54.55%,两组复发率经卡方检验,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周期疗法在缓解患者疼痛方面的远期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法。结论综上所述,针刺周期疗法能减轻乳腺增生患者疼痛,减小肿块大小,改善肿块分布范围和质地,改善月经紊乱等随症状,并能良性调节患者激素水平,改善内分泌功能,且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在临床具有可行性。数据统计分析提示,针刺周期疗法的临床疗效及对相关指标的改善等方面优于普通针刺组。
【关键词】:乳腺增生病 针刺 周期疗法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6.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2
- 第一章 文献研究12-21
- 1.1 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的研究与治疗12-17
- 1.1.1 古医籍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12
- 1.1.2 病因病机的认识12-13
- 1.1.3 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研究近况13-17
- 1.2 现代医学对乳腺增生的认识17-20
- 1.2.1 病名的由来17
- 1.2.2 乳房与乳腺增生的周期性规律17
- 1.2.3 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17-18
- 1.2.4 乳腺增生病的现代治疗18-20
- 1.3 小结20-21
- 第二章 研究方法21-26
- 2.1 研究对象21-22
- 2.1.1 病例来源21
- 2.1.2 诊断、辩证依据21-22
- 2.1.3 试验病例标准22
- 2.2 研究方法22-23
- 2.2.1 随机分组22-23
- 2.2.2 治疗方法23
- 2.3 疗效评价23-25
- 2.3.1 主要疗效评价23-24
- 2.3.2 主要疗效评定方法24
- 2.3.3 次要疗效评价24
- 2.3.4 次要疗效评定方法24-25
- 2.3.5 客观指标评价25
- 2.3.6 安全性评价25
- 2.3.7 疼痛患者随访25
- 2.4 统计学分析25-26
- 第三章 研究结果26-32
- 3.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的分析比较26-27
- 3.2 疗效性指标的观察27-32
- 3.2.1 两组治疗前后乳房胀痛积分比较27
- 3.2.2 两组治疗前后肿块大小积分比较27-28
- 3.2.3 两组治疗前后肿块硬度积分比较28
- 3.2.4 两组治疗前后肿块范围积分比较28-29
- 3.2.5 两组治疗前后伴随症状积分比较29
- 3.2.6 两组主要症状临床疗效比较29-30
- 3.2.7 两组次要症状临床疗效比较30
- 3.2.8 两组患者激素水平比较30-31
- 3.2.9 两组疼痛痊愈患者复发情况比较31
- 3.2.10 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31-32
-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32-37
- 4.1 周期疗法的理论依据32
- 4.2 主穴及周期选穴的依据32-34
- 4.2.1 膻中32-33
- 4.2.2 屋翳,乳根,足三里33
- 4.2.3 期门33
- 4.2.4 周期选穴依据33-34
- 4.3 周期疗法对黄体期激素水平的影响34-35
- 4.4 试验结果35-36
- 结论36-37
- 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40
- 附录40-42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42-43
- 致谢43-44
- 统计学审核证明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冬生;中医周期疗法浅谈[J];中国民间疗法;2000年05期
2 邱翠华;中药周期疗法治疗闭经13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年04期
3 田会霞;;中医周期疗法治愈闭经1例[J];陕西中医;2007年11期
4 田会霞;;中医周期疗法治愈闭经1例[J];陕西中医;2009年03期
5 陆玉华;;中药周期疗法治疗闭经63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3期
6 徐如堂;;中药周期疗法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年S1期
7 赵春梅;陈秀廉;朱巧玲;;中药周期疗法对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形态学的影响[J];海南医学;2009年08期
8 杨荣仙;陆启滨;;中药周期疗法的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9 王莉,林金玲,时培玲;中药周期疗法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48例[J];河南中医药学刊;1999年04期
10 陈颖异;余晓晓;陈展;;子宫内膜异位症周期疗法——中医治疗临床体会[J];中医药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春梅;陈秀廉;朱巧玲;;中药周期疗法对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形态学的影响[A];全国第八次中医妇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付媛;曹保利;孟庆芳;;中药周期疗法治疗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围绝经期专题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王小云;许英;秦梨花;;中医周期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痛的现状分析与临证运用[A];第九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程泾;程蕾;邱晓晓;卢莉莉;;中医周期疗法和中西排卵诱导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A];第十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浦南医院 蔡月妹 副主任医师;中医周期疗法治疗月经失调[N];上海中医药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关若丹;中医周期疗法降低乳腺癌癌前病变乳腺癌发生风险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邓佩卿;中医周期疗法治疗不孕症的现代临床文献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罗佳佳;针刺周期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彭绍霞;中药周期疗法对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孙佳璐;中药周期疗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文献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胡清清;中药三步周期疗法联合改良XELOX方案治疗Ⅳ期大肠癌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5 郑泳霞;中医周期疗法治疗肾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贝桂珍;健脾祛湿周期疗法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黄丽辉;中医辨证周期疗法治疗青春期PCOS的临床研究[D];甘肃中医学院;2014年
8 盛文贞;补肾活血周期疗法治疗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707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070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