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结合药物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本文关键词:推拿结合药物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通过(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表、《2002年中华中医外科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疗效评价参考标准》和中医症候分级量化表,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中医推拿手法传统特色为核心,结合现代研究观察乳腺增生病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改善情况以及疼痛、肿胀程度等变化情况。进一步探讨乳腺增生病的病因病机,评价运用推拿手法结合药物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推拿手法结合药物治疗对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患者症状的改善作用,为推广应用该疗法提供可靠的临床资料。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70例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推拿结合药物(口服乳癖消胶囊)治疗,推拿手法治疗每次30分钟,十次为一个疗程,四周内完成一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口服乳癖消胶囊)治疗。每组连续治疗8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数据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同时在整个治疗期间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结果:纳入的70例患者中,脱落4例,最后治疗组纳入33例,对照组纳入33例。统计处理中计数资料正态分布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用相关样本非参数检验;计量资料用卡方检验。1.两组治疗前后,乳房肿块、疼痛症状和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总积分比较,治疗组22.10±5.7,对照组26.00±8.33,经t检验,(P0.05),说明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2.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88%,经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3.两组患者治疗后,超声提示腺体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4.治疗前后患者肝肾功、血、尿及大便常规等检测未见明显异常。5.临床疗效观察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推拿手法结合药物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有显著疗效,尤其对中医证候改善方面更为明显。推拿手法结合药物治疗乳腺增生病肝郁痰凝型有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疗效。在临床应用中无药物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推拿治疗 乳腺增生病 肝郁痰凝型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4.1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前言12-14
- 研究内容与方法14-26
- 1 研究对象14-16
- 1.1 病例来源14
- 1.2 诊断标准14-15
- 1.3 纳入标准15
- 1.4 排除标准15-16
- 1.5 剔除标准16
- 1.6 中止标准16
- 1.7 脱落标准16
- 2 研究方法16-24
- 2.1 研究程序16
- 2.2 疗效判定标准16-18
- 2.3 伦理审查18
- 2.4 分组方法18
- 2.5 均衡性比较18-20
- 2.6 治疗方案20-23
- 2.7 观查指标23-24
- 3 质量控制24
- 4 统计方法24-25
- 5 技术路线图25-26
- 结果26-30
- 讨论30-33
- 小结33-34
- 致谢34-35
- 参考文献35-37
- 附录37-39
- 综述39-47
- 参考文献44-4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金,张文芝;乳腺增生病治疗体会[J];江苏中医;2000年07期
2 莫滚,李洪,谭俊;药物文胸治疗乳腺增生病868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0年05期
3 刘德林;乳增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体会[J];四川中医;2001年02期
4 彭清慧;中医周期辨证治疗乳腺增生病100例[J];四川中医;2001年10期
5 骆新莹;乳腺二胡汤治疗乳腺增生病48例[J];国医论坛;2001年01期
6 张景春,陈力;乳康汤内服外用治疗乳腺增生病2300例[J];河北中医;2001年09期
7 刘宝春;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乳腺增生病1例[J];黑龙江中医药;2001年02期
8 司徒红林,任黎萍,陈前军;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医药信息;2001年04期
9 张家花;女性乳腺增生病患者T,E_2,GH,PRL水平的临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2年03期
10 王苹;中医药对乳腺增生病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柳;姜萱;杨锦文;;生物波康乳仪治疗乳腺增生病68例观察[A];2007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第五次学会年会学术文集[C];2007年
2 夏仲元;伍锐敏;任卫华;庞洁;;理活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A];2008年中医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胡思源;宋阿凤;晋黎;;中药新药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研究若干问题的探讨[A];第十一届全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娄海波;;中医情志干预法治疗乳腺增生病42例[A];第十一届全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裴晓华;郭琪;;乳腺增生未必为乳腺增生病[A];第十一届全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申郑堂;刘少华;海健;;乳康宁治疗乳腺增生病112例临床分析[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乳腺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7 娄海波;;中医情志干预法治疗乳腺增生病42例[A];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刘晓雁;吴彦岚;司徒红林;刘鹏熙;;乳腺增生病中医临床诊疗方案专家咨询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郭璐;唐乾利;;乳腺增生病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A];2008年中医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宫少波;宋爱莉;;中医内治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探讨[A];2008年中医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燕正雄;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2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唐汉钧;乳腺增生病证治心得[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3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裴晓华;乳腺增生病的治疗[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4 王惟恒;乳腺增生病的中医外治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5 吴信受;乳腺增生病的中医治疗体会[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6 赵东;乳腺增生病的西药治疗[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7 ;中药内外合治乳腺增生病疗效满意[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8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终身教授、上海市名中医 唐汉钧;乳腺增生病的证治心得[N];上海中医药报;2009年
9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裴晓华;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优势[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10 四川 李翠祝;柴胡疏肝汤治乳腺增生病观察[N];民族医药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关兴;散瘀化痰综合脏腑调理乳腺增生病辨证论治优化方案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李静蔚;乳腺增生病与血管生成因子表达的关系及中药干预作用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3 孙二虎;丹仙片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4 赵迎春;影像学在乳腺增生病痰瘀互结证疗效评价中的应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张琼;乳腺增生病肝郁气滞证心理应激及内分泌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孙庆颖;乳腺增生病痰瘀互结证与中医体质、多普勒及钼靶影像学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莎;乳腺增生病发病情况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苏珊珊;中药疏肝散结、补肾柔肝周期疗法冶疗乳腺增生病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甘肃中医药大学(原名:甘肃中医学院);2015年
3 刘晓;散结消癖颗粒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观察[D];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2015年
4 陈泓宇;益气化痰散结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王超颖;乳腺增生病的中医全科治疗方法初探及乳康舒胶囊临床疗效评价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王海霞;中药外敷内服治疗乳腺增生病气滞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7 张新均;推拿结合药物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8 刘晓;乳腺增生病辨证规律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9 郭令儿;电磁疗配合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10 孙杨;数据挖掘技术在乳腺增生病中医辩证用药规律的应用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251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125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