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基于“头项寻列缺”探讨针刺列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5 11:32

  本文关键词:基于“头项寻列缺”探讨针刺列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机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列缺 颈型颈椎病 针刺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针刺列缺与颈部肌肉肌张力、肌肉疲劳度、颈椎活动度改变和疼痛变化存在的关系,阐明列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机理。为“头项寻列缺”这一中医理论,提供现代医学的研究依据,为临床运用列缺穴治疗颈型颈椎病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取60位颈型颈椎病患者作为受试者,采用信封随机分组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分成3组,依次为针刺列缺组、常规针刺组及针刺列缺+常规针刺组,并运用表面肌电图、多功能颈椎康复系统(简称MCU)及VAS评分对其肌张力、肌肉疲劳度、颈椎活动度及疼痛程度进行评价,研究针刺列缺穴与颈椎肌张力、肌肉疲劳度、颈椎活动度及疼痛程度的变化关系,进而阐明针刺列缺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机理。结果:1.VAS评分结果:针刺列缺组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颈部VAS评分(P0.05),但减少的程度不如常规针刺组和针刺列缺+常规针刺组,且常规针刺组和针刺列缺+常规针刺组减少患者颈部VAS评分效果无差异性(P0.05)。2.表面肌电图结果(肌张力、肌肉疲劳度评估结果):针刺列缺组对颈部双侧斜方肌的MF、MPF及IEMG均能有效地改善(P0.05),但改善的程度不如常规针刺组和针刺列缺+常规针刺组,而针刺列缺+常规针刺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常规针刺(P0.05);对比颈部双侧胸锁乳突肌,针刺列缺组不能有效地改善其MF、MPF及IEMG(P0.05),而常规针刺组和针刺列缺+常规针刺组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颈部胸锁乳突肌MF、MPF及IEMG(P0.05),且两组治疗效果无差异性(P0.05)。3.颈部活动度结果:针刺列缺组能够有效地增加颈部左右侧屈的活动度(P0.05),但增加的程度不如常规针刺组和针刺列缺+常规针刺组,而针刺列缺+常规针刺组的效果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针刺列缺组不能有效地增加颈部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的活动度(P0.05),而常规针刺组和针刺列缺+常规针刺组能有效地增加患者的颈部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的活动度(P0.05),且两组治疗效果无差异性(P0.05)。结论:针刺列缺可改善斜方肌肌张力及颈椎左右侧屈的活动度,缓解肌疲劳,从而减轻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最终达到远端治疗疾病的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君,王国义,孙申田;针刺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杨志梅;;针刺治疗耳鸣[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关于针刺治病的原理[J];医卫通讯;1978年03期

4 张庆萍;;正确理解“腹部深似井”在针刺临床上的运用[J];江苏中医杂志;1987年01期

5 宋国英;;针刺腮中穴治疗呕吐1600例[J];中国针灸;1991年04期

6 张吉武;张荔;;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20例[J];上海针灸杂志;1997年S1期

7 孔庆寿;《内经》中针刺获效影响因素的探讨[J];针刺研究;2000年01期

8 郭淑香;针刺治疗饮水返呛38例总结[J];针灸临床杂志;2000年05期

9 王彪,李秋光,赵元琛;针刺治愈癔症12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0年11期

10 许宏珂,张晨霞,齐敬东,赵清秀;针刺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0例[J];中国针灸;200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晓卿;康建华;韩静;陈玄;叶笑然;;针刺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研究的现状[A];第九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郑余银;李劲民;陈海丽;叶天申;陈传帮;蒋松鹤;;对应与中轴针刺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集)[C];2009年

3 东红升;郑丽静;胡伟民;夏秋芳;牛燕霞;秦宏;东贵荣;;中风病针刺治疗关键技术的临床研究[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集)[C];2009年

4 董素亭;张彬;贾海波;温长宁;王桂青;王炳芝;;针刺所致疼痛的心理干预效果观察[A];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会议暨第五届海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阿拉坦巴根·陶琦;;针刺临床病例体会[A];中国特种针法应用与针灸临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牛燕霞;徐佳;;针刺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氧饱和度作用的临床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第八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刘振寰;陈杰奎;;针刺促进大脑神经发育与修复的新进展[A];第28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2011年名老中医治疗(儿科)疑难病临床经验高级专修班论文汇编[C];2011年

8 陶素爱;李史清;;中药内服配合针刺以及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60例[A];山东省第三次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卢君艳;郑余银;李劲民;陈海丽;叶天申;陈传帮;蒋松鹤;;对应与中轴针刺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A];中国针灸学会第九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陈杰奎;刘振寰;;针刺促进脑神经发育与修复的新进展[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志成;针刺治疗植物病[N];山西科技报;2001年

2 李伊嘉;针刺治疗植物病[N];广东科技报;2001年

3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中风康复科 毛忠南 何天有 张志明;针刺与康复结合促中风恢复[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4 健康时报记者  王志胜;中医针刺治疗老年痴呆[N];健康时报;2006年

5 蔡志红;针刺清喘穴治疗哮喘[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6 刘道安;“针刺影响衰老”课题通过专家鉴定[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7 甘肃省岷县堡子卫生院 周永红;针刺可缓解阑尾术后疼痛[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8 王改花;针刺一穴治咳嗽[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9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医大师 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 石学敏 本报记者 胡彬 实习记者 赵维婷 整理;针刺降压有优势[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10 郑健刚;杜元灏;石学敏;针刺能增加脑缺血大鼠脑血流量[N];中国医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宇;针刺“百会”透“曲鬓”对脑出血急性期大鼠PI3K、p-AKT、Bax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刘奇;针刺促SAMP8小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能量转运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宋晓宾;针刺不同穴位对思虑过度状态脑功能磁共振影响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杨杨;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行为学及神经血管再生机制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5 王艳杰;针刺高血压患者太冲配伍太溪穴的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6 王婧;针刺安全理论探源及框架构建[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张全明;针刺治疗儿童语言障碍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8 于雪峰;针刺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1年

9 姚筱梅;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力、内脏感觉、胃电图和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10 张珊珊;围手术期针刺对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越;针刺抑制MMP-2、MMP-9及炎性因子对大鼠脑梗死溶栓时间窗的影响[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薛洋;针刺背俞穴对失眠模型大鼠脑组织差异蛋白表达的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3 樊星;新型针刺保暖絮片的研究与开发[D];西安工程大学;2015年

4 沈志全;针刺治疗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观察[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陈丽华;针刺治疗耳鸣的临床疗效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屈建雷;心理暗示对颈型颈椎病针刺治疗的疗效影响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张楠;经络辩证取穴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王希友;针刺治疗紧张型头痛的动物实验和现代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9 范涛;针刺安神穴位治疗老年人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刘瑜;不同针刺频次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440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1440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a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