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血疗法对DEN诱导的HCC大鼠VEGF、TGF-β1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刺血疗法对DEN诱导的HCC大鼠VEGF、TGF-β1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刺血疗法 二乙基亚硝胺 原发性肝癌 肿瘤血管生成
【摘要】:刺血疗法是中医针灸的传统方法之一,是指利用三棱针或其它针具刺破人体血络,放出适量血液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具有活血通络、祛瘀生新、消癞散结、清热解毒等功效。在临床上,笔者导师发现刺血疗法可以有效防治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向肝癌的进展。课题组前期实验结果表明,刺血疗法可以逆转脂肪肝及肝纤维化,本研究在其基础上,深入探讨刺血疗法预防原发性肝癌(Hepatic cellular cancer, HCC)的疗效及机制。结合相关文献,课题组设计本实验,以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 DEN)化学法诱导建立HCC大鼠模型,通过观察刺血疗法对模型大鼠肝脏病理形态、肿瘤标记物及肿瘤血管生成促进因予的影响,探讨其预防肝癌的内在机制,以期为临床早期干预肝癌提供一种新方法。目的本实验以腹腔注射DEN制备HCC大鼠模型,在造模的同时,刺血预防组给予太冲、足三里、阳陵泉穴浅表血络刺血,造模结束后,观察刺血对大鼠肝脏病理组织形态学、肝指数、肝脏肿瘤标记物甲胎蛋白异质体(Alpha-fetoprotein heteroplasmon-L3, AFP-L3)和a-L-岩藻糖苷酶(a-L-fucosidase, AFU)、肿瘤血管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 TGF-β1)的影响,以探讨刺血对HCC大鼠的预防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10只)、模型组(15只)、刺血预防组(15只)。模型组和刺血预防组腹腔注射DEN诱导建立HCC大鼠模型,2次/周,连续4周后改为1次/周,至13周止。自造模开始,刺血预防组即选取太冲、足三里、阳陵泉穴刺血,2次/周,至13周止,每次出血量0.2-0.3ml。造模结束后,10%水合氯醛溶液腹腔注射麻醉大鼠,取血和肝组织进行检测。称肝质量,计算肝指数;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EILSA法检测血清AFP-L3、AFU、 VEGF、TGF-β1以及肝组织VEGF、TGF-β1的表达。结果1.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HE染色显示正常组大鼠肝小梁、肝窦排列正常,肝细胞形态正常;模型组大鼠癌变细胞深染,细胞核多形,异型增生结节多,间质血窦丰富,部分可见大片坏死;刺血预防组大鼠癌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染色相对均匀,仅见少量结节形成。2.体质量、肝质量及肝指数变化: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减轻(P0.01),肝质量和肝指数均显著增加(P0.01),刺血预防组大鼠体质量减轻(P0.01),肝质量和肝指数均略微增加,其中肝质量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刺血预防组大鼠体质量增加(P0.05),肝质量和肝指数均明显下降(P0.05,P0.01)。3.血清AFP-L3、AFU表达情况: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FP-L3、AFU含量极明显增高(P0.01),刺血预防组大鼠血清AFP-L3、AFU含量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刺血预防组大鼠血清AFP-L3、AFU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P0.05)。4.血清和肝组织VEGF、TGF-β1表达情况: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相比,血清和肝组织VEGF、TGF-β1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刺血预防组大鼠与正常组相比,血清和肝组织VEGF、TGF-β1水平一定程度上升高(P0.05);刺血预防组大鼠与模型组相比,VEGF、TGF-β1在血清和肝组织中含量均明显降低,其中VEGF的表达在肝组织中下调最多(P0.01), TGF-β1的表达在血清中下调最快(P0.01)。结论1.本课题采用DEN改良法诱导建立HCC大鼠模型,造模方法可靠。2.太冲、足三里、阳陵泉穴刺血能改善大鼠肝脏病理形态,降低肝指数,减轻细胞癌变程度。3.太冲、足三里、阳陵泉穴刺血可有效降低HCC大鼠肿瘤标记物血清AFP-L3和AFU的含量;显著下调血清和肝脏中肿瘤血管生长因子VEGF和TGF-β1的表达水平。4.本课题研究结果表明,刺血疗法对HCC大鼠具有预防作用,可以延缓肝脏癌变进程,其内在机制可能与下调肿瘤血管生成促进因子VEGF、TGF-β1的表达水平,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有关。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珂;柳杨;田年秀;赵慧玲;;基于“肝藏血”理论探究刺络泻血疗法对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年10期
2 田年秀;魏珂;梁宇喃;赵慧玲;;刺络泻血疗法对肝纤维化大鼠HA、LN影响的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5年05期
3 陈闯;;中医药防治原发性肝癌机制的研究进展[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年10期
4 欧阳观峰;任丽萍;陈武进;;十全大补汤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的形成影响肝癌生长的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4年29期
5 王丽君;赵慧玲;梁宇楠;;刺络泻血法治疗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的体会[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4年03期
6 郭换珍;赵直光;唐中权;安纪红;孟江涛;倪文;;三氧化二砷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4年01期
7 闵亮;祁宏;;不同活血方剂对高转移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和转移及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年03期
8 周凌;洪素兰;陈玉龙;;中医药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J];中医学报;2013年11期
9 王莉;贾志凌;刘畅;柴丽娜;;3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年08期
10 肖蕾;毛睿;杨颖;张瑞丽;忙尼沙·阿不都拉;包永星;;高尔基体糖蛋白73、α-L-岩藻糖苷酶、甲胎蛋白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年1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陈杰;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原发性肝癌过程中肝脏胶原的动态观察[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明慧;刺络泻血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量效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张阳儿;针刺对移植性肝癌小鼠免疫功能和凋亡相关蛋白影响的初步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3 陈月雀;原发性肝癌的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探讨[D];湖北中医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11714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171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