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对中风后呃逆临床疗效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穴位按摩对中风后呃逆临床疗效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按摩对中风后呃逆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6例中风后呃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采用穴位按摩,对照组48例采用丁香柿蒂散穴位敷贴。结果:治疗组痊愈34例,显效9例,有效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7%。对照组痊愈27例,显效1例,有效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5.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按摩对中风后呃逆的疗效确切,且明显优于丁香柿蒂散穴位敷贴。
【作者单位】: 河北省内丘县中医院;
【分类号】:R244.1
【正文快照】: 呃逆是中风患者经治疗后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若呃逆持续不断地发作,可影响患者正常工作、休息,生活质量受到很大不良影响。我院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运用中医传统的穴位按摩对中风后呃逆进行治疗48例,并与48例丁香柿蒂散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馨;万钢;李娟;段美光;;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临床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5年10期
2 李婷婷;李衍滨;;加味丁香柿蒂散穴位贴敷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呃逆29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4年06期
3 王家鹏;;针药联合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年09期
4 闻斐斐;李振华;;呃逆病因病机探析[J];环球中医药;2013年07期
5 周首邦;黄芳;张旺琼;张明;;自拟方结合针刺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年06期
6 汪仕千;;穴位敷贴加穴位按摩防治全麻术后恶心呕吐[J];护理学杂志;2012年06期
7 高培阳;张松;王春霞;张晓云;;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并发呃逆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年08期
8 李昕;;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22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年2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卫红;王旗;刘慧;李瑞;何碧莹;;穴位贴敷“一贴轻”防治腹腔囊镜胆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医药;2017年03期
2 苏清芳;;穴位按摩对中风后呃逆临床疗效的影响[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7年02期
3 曹洪涛;;穴位注射合清热化痰通腑汤灌肠治疗中风后呃逆[J];光明中医;2017年06期
4 马巧玲;林雪;崔晓光;;针刺疗法防治术后恶心呕吐的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7年01期
5 段小平;;腹腔镜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的中医护理[J];河北医学;2016年12期
6 王敏;;中医护理干预预防全麻术后恶心呕吐效果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6年12期
7 翟长皓;;平肝固肾降逆法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年22期
8 苏金桂;;穴位按摩配合五音疗法改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舒适度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6年34期
9 陈春海;周翔;孙嘉逸;张楚;刘春;刘春禹;陈新华;;纪青山运用“三才法”治疗呃逆临床经验[J];中国民间疗法;2016年10期
10 时连存;宋芳;;顽固性呃逆应用中医针灸治疗的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年78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家鹏;;针药联合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年09期
2 王伯清;韩桂玲;张咏梅;;脑卒中后呃逆中医治疗进展[J];山东中医杂志;2012年09期
3 张鸿;;针药联合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38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2年07期
4 陈锦伦;;呃逆病因病机及治法刍议[J];光明中医;2012年06期
5 刘良生;;针刺攒竹、内关穴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J];湖北中医杂志;2012年01期
6 汪海飚;;中医治疗呃逆用药的性味归经研究[J];新疆中医药;2011年05期
7 徐伟超;李刚;刘小发;;李佃贵教授运用化浊解毒法治验撷要[J];河北中医;2011年04期
8 沈益琴;郑松琴;;肝源性呃逆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浙江实用医学;2011年02期
9 刘泰;何乾超;蔡伦;;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机制、病因及治疗[J];辽宁中医杂志;2011年01期
10 王英;申鹏飞;;中风后呃逆中医治疗进展[J];山东中医杂志;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林,单丽艳,麻淑君;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穴位按摩疗法探讨[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11期
2 张玉秀;穴位按摩用于高热降温[J];中国民间疗法;2002年10期
3 曹桂华;;穴位按摩止吐在药物不良反应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9年36期
4 宋玉平;杜杰;李英敏;;中药外洗合穴位按摩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体会[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2年03期
5 陈厚平;易献春;李敏峰;;中药内服配合穴位按摩治疗男性早泄86例[J];光明中医;2013年11期
6 肖平;穴位按摩配合中药治疗近视50例[J];针灸临床杂志;1999年04期
7 张暄;;穴位按摩能达到保健强身[J];现代养生;2014年04期
8 花儿朵朵;;穴位按摩 暖暖爱流淌[J];婚育与健康;2008年04期
9 林梅;;孩子打呼别大意 穴位按摩来缓解[J];中华养生保健;2013年07期
10 范寿兰,邵素兰;毫米波加穴位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例[J];现代康复;200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娟;;穴位按摩干预预防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疗效观察[A];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吴美荣;舒冬利;;穴位按摩促进无痛人流后子宫恢复的效果观察[A];2012年华东六省一市手术室护理管理研讨班暨三届四次手术室专业学术交流会资料[C];2012年
3 赵淑廷;;运用足手耳反射法、经络刮痧及穴位按摩综合治疗痔疮[A];2002反射学全国研讨会会议交流文集[C];2002年
4 王菊;张利华;张巧娟;;穴位按摩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护理中的作用[A];全国第十一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5 姚敏;;面部穴位按摩配合电针防治痤疮120例疗效观察[A];第四届华东六省一市整形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年浙江省整形、美容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6 卢洪霞;吴卫群;胡艳宁;谢婧;黄海;;穴位按摩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胀的护理研究[A];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渠杰;马芳萍;;穴位按摩对阑尾术后肠功能恢复的护理研究[A];2011年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谭永霞;戚晓昆;;下肢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膝过伸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黄利玲;;浅谈周围性自我穴位按摩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全国脑卒中及脊柱相关性疾病非药物诊疗技术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10 朱莲芳;潘向红;周嫦;黄克茜;;穴位按摩辅助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下肢肌肉痉挛的效果观察[A];2006年浙江省肾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苏省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 仲远明 陈步伟 宫丹丹整理;穴位按摩防感冒[N];健康报;2009年
2 实习生 刘莹;“葵花点穴手”是不是空穴来风?[N];科技日报;2011年
3 张洪军;穴位按摩还你一身轻松[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4 济南市中医院高血压专科主任医师 董桂英;穴位按摩降压醒脑[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5 徐凌杰;十七年抗癌之路[N];中国老年报;2001年
6 吕沛宛;穴位按摩防老年痴呆[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7 江苏省中医院副主任医师 孙建华;穴位按摩防胃病复发[N];大众卫生报;2009年
8 梅望;面部穴位按摩可除皱[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9 第二军医大学中医系 刘雨琦;穴位按摩防治颈椎病[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10 毛真好;一双美足为你添光彩[N];保健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虹yN;足太阳经背部穴位按摩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之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萃;呼吸操联合穴位按摩对心外手术患者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阎蕾;颈部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干预效果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柏丁兮;复方精油穴位按摩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马英莉;济南南辛庄社区高血压患者穴位按摩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干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张丽;中医穴位按摩在老年便秘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6年
6 张彬彬;中药联合乳房穴位按摩对肝郁气滞型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观察[D];河南中医药大学;2016年
7 占小兵;穴位按摩联合抚触在早产儿病理性黄疸中的应用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王飞;回旋灸结合穴位按摩对肩周炎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7年
9 周佳;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在中医外科和中医骨伤科的适用性筛选[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张涛静;中药配合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715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171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