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异常状态与中医证候季节分布规律的相关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血脂异常状态与中医证候季节分布规律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随着血脂异常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发病年龄也逐渐向低龄化发展。该疾病与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相互作用,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所以预防和治疗血脂异常对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延长人类寿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时间医学越来越被现代医学关注和重视,已经成为未来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但其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对象也较为单一和表浅,而古代中医遗留下来的对自然界运行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因此,了解自然界与人体变化规律的联系,并将其与现代中、西医诊疗相结合,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调护都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同时也给未来的临床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目的:通过临床调查并分析一年内不同季节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以及不同季节证型分布变化的特点,探讨不同季节血脂异常中医证型分布变化的原因和规律,为中医治疗血脂异常提供病因、病机、辨证及治疗指导。方法:1研究对象:实验在2015年3月6日至2016年1月19日时间范围内,于春(3月6日—19日)、夏(6月6日—22日)、秋(9月8日—23日)、冬(12月7日—19日)按照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以及本实验的纳入、排除标准收集血脂异常患者160例,所有病例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分析不同季节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以及不同季节证型分布变化的特点、规律和产生该变化的原因。2分析方法:2.1样本量估算:按等级资料多因素分析的一般规则,样本量为因子的20倍,本研究5种中医证型加上4个主要研究季节,研究病例数为(5+4-1)*20=160例。综合考虑研究实际情况,本研究纳入病例160例。2.2统计方法:实验结束后,所得研究数据采用Epidata3.1进行数据录入和管理,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趋势卡方检验进行。所有检验以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将春、夏、秋、冬四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非参检验,结果显示,各组特征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均衡性良好,具有可比性。将痰浊阻遏、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滞血瘀、阴虚阳亢五个证型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非参检验,结果显示,除气滞血瘀证型由于样本量过小无法统计外,各组特征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五组患者均衡性良好,具有可比性。2血脂异常患者中痰浊阻遏证型患者频数分布呈现出春夏高,秋冬低的分布趋势;而肝肾阴虚证型患者频数分布则出现春夏低,秋冬高的趋势;脾肾阳虚、阴虚阳亢和气滞血瘀证型患者频数分布在四季基本相同。但经卡方检验,各证型在四季分布并无明显差异,P=0.073(p0.05)。3在160例患者的TG、TC、HDL-C、LDL-C指标中,只有HDL-C的组间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0.05。其中春季组与秋季组的P=0.0060.05,有显著性差异;春季组与冬季组的P=0.0250.05,有显著性差异;HDL-C值在春季平均数为1.33,夏季平均数为1.18,秋季为1.05,冬季为1.11。春季HDL-C的均值明显高于秋季组和冬季组。而160例患者TG、TC、LDL-C、HDL-C的组间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证型由于样本量过小无法统计。4本实验160例患者的BMI指数组间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痰浊阻遏证型组与脾肾阳虚证型组的P=0.0010.05,有显著性差异;痰浊阻遏证型组与肝肾阴虚证型组的P=0.0100.05,有显著性差异;痰浊阻遏证型组与阴虚阳亢证型组的P=0.0010.05,有显著性差异。其他证型组之间P值均大于0.05,无显著性差异。气滞血瘀证型由于样本量过小无法统计。痰浊阻遏证型在各组证型中BMI指数最高,其余各组BMI指数无明显差异。在纳入的160例患者中,BMI指数在四季的组间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本实验160例患者的腰臀比无论在季节组还是证型组,各组间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血脂异常患者中,痰浊阻遏证型患者人数最多,其后依次为肝肾阴虚证型,脾肾阳虚证型和阴虚阳亢证型患者,气滞血瘀患者最少。在四个季节组中,各证型分布规律与其大致相同。2在不同季节中,血腊异常的证型分布体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其中痰浊阻遏证型发生频率呈现出春夏增高,秋冬降低的分布趋势;肝肾阴虚证型的发生频率则呈现出春夏降低,秋冬曾高的分布趋势;脾肾阳虚证型、阴虚阳亢证型和气滞血瘀证型在四季分布趋势基本相同。但经统计学分析表明,各证型在四季分布并无明显差异。3 HDL-C水平值呈现出春季高,秋冬低的趋势。而TG、TC、LDL-C并无明显季节变化趋势。TG、TC、HDL-C、LDL-C水平与在不同证型间并无明显差异。4痰浊阻遏证型患者的BMI指数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组,其余各组间BMI指数无明显差异。痰浊阻遏证型患者占体重超重及肥胖的患者总人数的50%。BMI指数与季节变化无明显相关性。5血脂异常患者的腰臀比在不同证型间并无明显差异,与季节变化也无明显相关性。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琳 ,李佳,孙斌;血脂异常的早期干预[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3年04期
2 李冬纯 ,姚旺根;血脂异常受治现状的调查[J];陕西医学杂志;2003年05期
3 沈干;血脂异常及治疗若干进展[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4年01期
4 李金鹏,姚晓波;浅析青少年血脂异常的研究现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年19期
5 ;血脂异常如何分类、分形及诊断?[J];中国处方药;2004年08期
6 阮美生;849名高校教师体检血脂异常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年05期
7 唐前;张行志;张明军;;血脂异常的诊疗新进展[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李佳;;基层门诊血脂异常干预的探讨[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6年03期
9 钟讯;;法国爱的发制药在沪举办“血脂异常治疗国际新进展研讨会”[J];上海医药;2007年11期
10 ;法国爱的发制药在沪举办“血脂异常治疗国际新进展研讨会”[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培珍;田野;;6个月的走跑锻炼对中老年血脂异常人群心肺功能的影响[A];第6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王赤民;彭钢辉;;浅论老年血脂异常的调治(摘要)[A];第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龙贵平;胡德峰;;血脂异常及相关因素分析(附832例)报告[A];贵州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4 张艾莉;李宝侠;孙锡惠;苗青;尹小玲;;血脂异常的干预策略研究[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5 叶平;;老年人血脂异常的特点及治疗[A];第七届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暨海内外华人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张培珍;田野;高捷;;不同运动锻炼方案对血脂异常的调节作用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7 黄童;杜娟;毛玉山;申定国;汤晓萍;;镇海炼化公司老年人血脂异常患病率横断面调查[A];2004年浙江省心血管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黄兆铨;;从循证医学论血脂异常的治疗进展[A];2006年浙江省心血管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陈东;彭佑铭;刘虹;刘映红;刘伏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人血脂异常及随访观察[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李莹;;我国人群血脂异常流行及防治状况[A];第11届全国脂质与脂蛋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述湘;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关注血脂异常[N];中国医药报;2007年
2 王大龙;防治血脂异常报道量增长6倍[N];科技日报;2008年
3 记者 闫煈;血脂异常是不容忽视的健康隐患[N];健康报;2012年
4 记者 马艳红;我国血脂异常控制形势仍严峻[N];中国医药报;2013年
5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以岭医院主任医师 贾振华;瘦人也会血脂异常[N];中国医药报;2014年
6 孙燕明;我国1.6亿成人血脂异常[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7 实习生 赵靖;我国启动血脂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8 湖北 主任技师 金慰鄂;血脂异常症[N];家庭医生报;2009年
9 小燕;植物甾醇可对抗血脂异常[N];科技日报;2012年
10 张可欣;中国血脂异常调查研究结果发布[N];保健时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胜;泰脂安胶囊对原发性血脂异常伴ALT轻度升高患者作用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2 赵宇捷;中老年人原发性血脂异常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王振华;血脂异常中医证候规律及其客观化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4 郭杨志;益气化痰活血法对AS粘附分子的影响及其与血脂异常证候的相关性[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曾焕玉(LYNN HTET HTET AUNG);广西仫佬族人群几种基因多态性与血脂异常的关系[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静;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贾萌;血脂异常状态与中医证候季节分布规律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叶丽丽;OATP1B1 521T>C基因多态性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4 金美玉;吉林省部分农村中老年人生活行为方式与血脂异常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黄婷;812例中老年体检人员血脂异常情况调查[D];吉林大学;2006年
6 庞秋艳;河南某农村人群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D];郑州大学;2009年
7 艾睿;原发性血脂异常证型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8 易德青;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及脂代谢关联基因相关性研究[D];汕头大学;2011年
9 杨彬;平阳县成年居民血脂异常及其危险因素的的现况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10 邹春波;延吉市中老年人血脂异常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D];延边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775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177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