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药物目录中成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网状Meta分析
本文关键词:国家医保药物目录中成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网状Meta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中成药 慢性乙型肝炎 Meta分析 网状Meta分析 疗效评价及排序
【摘要】:目的1.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的流行趋势以及中西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展高质量的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2.尝试将网状Meta分析(NMA)应用于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领域,采用NMA对国家医保药物目录中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中成药进行疗效评估并排序,为中成药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1.试验注册:本研究方案发表于PROSPERO试验注册库(注册号CRD42016032641)。2.文献检索:系统检索了建库日期截至2015年8月31日前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MEDLIN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及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会议论文数据库和中文论文数据库中未发表的文献,对文章发表类型不加限制。3.纳入标准:纳入文献计量研究中文献数量前十位治疗慢性乙肝的国家医保药物中成药(即:扶正化瘀胶囊/片、复方鳖甲软肝片、护肝片/胶囊、大黄(?)虫丸、双虎清肝颗粒、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片/滴丸、苦黄注射液、乙肝清热解毒胶囊/片、肝苏颗粒)治疗CHB的随机对照试验。4.资料提取和分析:两名研究者独立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试验的质量,根据《Cochrane干预措施系统评价手册5.1.0》(第八章)中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及标准对纳入试验的质量进行风险评估;通过RevMan 5.3软件、WinBUGS 1.4.3软件及R 3.2.5软件gemtc、netmeta程序包等对主要结局指标、次要结局指标和探索性结局指标进行数据分析及图形绘制,采用包含95%可信区间(CI)的比值比(OR)分析二分类结局,采用包含95%可信区间(CI)的均值差(MD)整合直接及间接比较证据,通过R软件gemtc程序包探索纳入研究的同质性,采用节点差分法探索其一致性。通过R软件gemtc程序包可对mtc模型拟合优度进行检验,并计算各中成药疗法干预疗效排序概率。结果共检索到5,116篇文献,经筛查后,最终共计纳入58项随机对照试验,6,236名受试者;其中包括2篇三臂RCT,1篇四臂RCT,所有试验均在中国实施,没有试验报告曾进行样本量计算。所有试验皆使用国内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无试验采用WHO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等CHB国际诊断标准,仅5项试验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纳入干预措施包括扶正化瘀胶囊/片、复方鳖甲软肝片、护肝片/胶囊、大黄(?)虫丸、双虎清肝颗粒、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片/滴丸、苦黄注射液、乙肝清热解毒胶囊/片、肝苏颗粒等10种国家医保目录中成药;对照组干预措施包括常规西医治疗、核苷类似物、干扰素及当飞利肝宁胶囊、消ve益肝片、复方益肝灵片、护肝宁片、益肝灵片等中成药对照,没有试验采用安慰剂对照。结局报告:没有研究报告全因死亡率、生命质量、乙肝相关死亡率、乙肝相关发病率等结局。25项研究报告了TBIL水平,33项研究报告了ALT水平,28项研究报告了AST水平,11项研究报告了ALB水平,4项研究报告了γ-GT水平,3项研究报告了A/G水平,3项研究报告了TBIL复常率,5项研究报告了ALT复常率,3项研究报告了AST复常率,29项研究报告了HA水平,26项试验报告了LN水平,26项试验报告了PCⅢ水平,26项试验报告了Ⅳ-C水平,3项研究报告了HBV-DNA载量,17项试验报告了HBV-DNA阴转率,16项试验报告了HBeAg阴转率,7项研究报告了HBsAg阴转率,2项试验报告了严重不良事件,21项试验报告了非严重不良事件。方法学质量:虽所有试验皆提及“随机分组”,但仅有7项试验提及随机数字表分组,但未提供随机实施细节以判断随机是否正确地实施。没有试验说明是否采用分配隐藏及分配隐藏的具体方法。仅1项研究提及采用“单盲”,但施盲对象及施盲情况不详。1项研究未说明不完整结局报告原因,1项研究报告无脱落失访,仅1项试验报告研究脱落失访数目及原因,没有研究进行意向性分析(ITT分析)。13项试验研究设计中提及的结局指标报告不全,且所有纳入研究均未获及提前发表的试验方案,可能存在选择性报告。此外,没有研究报告采用样本量估算,6项研究未报告基线是否可比。Meta分析结果显示:纳入中成药分别对照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替诺福韦、恩替卡韦等)、干扰素及常规西医治疗对CHB的肝功能、肝纤维化及病毒标志物指标方面均有一定疗效。由于其它结局指标研究数量不足,共线性不佳,无法构建证据网络,故仅对ALT水平结局采用网状Meta分析,并构建证据网络图。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虽亮甲菌素相对常规治疗MD:-101.30 [-147.23.06,-55.37]对照常规治疗在纳入研究中对CHB患者ALT水平改善排序最佳(70.55%),但因纳入研究数量仅有1项,研究结果无法确证。苦黄注射液相对常规治疗MD:-54.60[-85.72,-23.48]在国家医保目录各种中成药干预中对慢性乙型肝炎ALT水平疗效排序更高(27.21%);在国家医保目录各种中成药干预中对慢性乙型肝炎ALT水平疗效排序更高(27.21%);肝苏颗粒对照常规治疗其次MD:-44.54 [-67.48,-21.60],但大黄蛰虫丸MD:22.59[0.18,40.99]及复方丹参片/滴丸MD:10.11[-4.74,24.97]相对常规治疗对CHB患者ALT水平疗效较差。西药拉米夫定对照常规治疗MD:-54.54[-85.86,-23.22],及苦参碱对照MD:-37.04[-72.77,-1.31]亦对ALT水平有极佳疗效。各对照类型I2值75%,模型异质性可接受。一致性检验中直接比较同间接比较证据存在一定差异,一定程度上可能降低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不良事件:仅2项研究提及用药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共21项研究报告非严重不良事件,其中6项研究提及受试者血尿常规、尿素氮、肌酐、心电图或肾功能检查治疗前后无异常,5项研究未报告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多数研究报告出现头痛、眩晕、失眠、呼吸道感染、流感样症状、恶心、呕吐、胸闷、心悸、纳差、上腹部隐痛、腹胀、腹泻、血压增高、皮疹或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治疗组及对照组发生率最高的均为流感样症状(38.1%,69.0%)。结论虽纳入医保中成药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改善肝功能、肝纤维化及病毒标志物水平有一定的疗效,且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中成药中苦黄注射液对有效率提升疗效排序更高,但由于纳入试验方法学质量较低,对照类型差异较大,结局指标报告不完善,中成药治疗CHB的阳性结果尚不能被视为确证性的结论。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锡炳,曹立森;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实验指标的变化[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0年04期
2 丘建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J];华夏医学;2000年01期
3 韦洪林,线丽波,李金鸥;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疗效分析[J];黑龙江医学;2000年02期
4 吴红军;苷必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2例临床分析[J];交通医学;2000年03期
5 ;慢性乙型肝炎诊断与治疗指导性意见[J];宁波医学;2000年01期
6 孙建英,章晓军,胡耀仁;乙型肝炎住院患者心理问题调查[J];宁波医学;2000年08期
7 张蕾;用指示器变量回归法分析乙型肝炎发病趋势[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08期
8 王咏梅;如何预防透析单位乙型肝炎的流行[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15期
9 贺艳;乙型肝炎[J];中国健康教育;2000年11期
10 顾锡金;4272名儿童乙型肝炎监测结果分析[J];镇江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立生;;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影响的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暨第四次国家中医肝病重点专科协作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赵敬武;刁联硕;;慢性乙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探讨[A];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杨蕙;;乙型肝炎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探讨[A];第十届全军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4 崔振宇;;加强研究和协作,提高慢性乙型肝炎诊治水平[A];2006年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进展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6年
5 张文华;闫永平;唐海涛;贾文玲;梁春辉;王凤梅;;武威市乙型肝炎患者管理模式实施效果分析[A];第6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马为民;;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策略及最新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暨第四次国家中医肝病重点专科协作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刘波;徐岳军;庄晓玲;鲍舟君;方国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毒T细胞内穿孔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A];2009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池晓玲;吴黎明;蒋俊民;田广俊;萧焕明;蔡高术;吴树铎;赵朋涛;;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及影响因素分析[A];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萨尔娜;阿拉腾图雅;布音毕力格;额尔登其其格;那生巴图;;蒙药额力根Ⅱ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A];第十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张光华;赵晓燕;张帆;;27例父传子(女)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资料分析[A];第十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中医药大学 胡义扬;乙型肝炎如何预防[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2 宋欣荣;乙型肝炎新药素比伏在中国获准上市[N];科技日报;2007年
3 解放军458医院全军肝病中心主任医师 刘树人;乙型肝炎化验单怎样看[N];广东科技报;2008年
4 ;乙型肝炎的消毒处理[N];保健时报;2005年
5 陈黎明;乙型肝炎[N];家庭医生报;2006年
6 郑灵巧;慢性乙型肝炎仍难治愈[N];健康报;2008年
7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好[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8 蔺林天;治慢性乙型肝炎方[N];民族医药报;2005年
9 翻译 奇妙;乙型肝炎不会增加胰腺癌发病风险[N];医药经济报;2009年
10 焦作市第三人民医院 赵宇亮;乙型肝炎认识上的十大误区[N];焦作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郇述玲;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L-33和ST2测定的临床价值[D];山东大学;2015年
2 程红球;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对拉米夫定抗病毒的疗效评价及机制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李玲;激活诱导细胞死亡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意义[D];第三军医大学;2001年
4 王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氧化损伤和免疫调控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4年
5 杨富;慢性乙型肝炎相关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观遗传学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6 吴刚;1.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慢性重度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2.高效复合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7 张晓刚;隐证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其隐证机制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8 吴龙仁;Ⅰ型超敏反应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延边大学;2006年
9 尹志农;乙型肝炎与载脂蛋白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10 王立芹;慢性乙型肝炎发病趋势及患者的生命质量与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商小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及血清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水平及其临床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张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中血清HBsAg、HBeAg变化特点及其在疗效预测中的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李佳红;慢性乙型肝炎核苷类似物耐药及原发性肝癌临床特点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戚勋;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4年
5 汪维娜;14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NAs治疗中出现病毒学突破的临床分析[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6 熊国莲;HLA-DPB1基因rs9277542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ISH、SOCS1和SOCS3 mRNA表达的研究[D];成都医学院;2015年
7 熊文婧;国家医保药物目录中成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网状Meta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刘仁志;白细胞介素24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9 李春红;西药加隔药灸穴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陈晓霞;高职院校乙型肝炎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881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188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