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氏通元针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
本文关键词:赖氏通元针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 出处:《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导师根据其多年临床经验拟成“通元针法”,并在临床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本课题通过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立药物对照组、常规针刺对照组及赖氏通元针法实验组,系统比较其治疗前后及针刺治疗结束3个月经周期后的临床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评估赖氏通元针法对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有效性及优越性,进而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新思路。方法:将符合本实验纳入标准的9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三组:通元针法组(1组)、药物组(2组)、常规针刺组(3组),每组各30例。其中1组运用通元针法处方,行通督养神、引气归元交替针刺,于月经来潮前5~7天开始实行针刺治疗,每日1次,至月经来潮前停止针刺;2组于每次月经来潮或有症状时开始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300mg q12h,持续服用3~5d或至症状缓解;3组采用辩证取穴行常规针刺治疗。三组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经周期,评估每次治疗前、后及结束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对该次月经周期时的临床症状(CMSS)和腹痛程度(VAS)评分,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一、基线数据可比性分析3组患者治疗前在年龄、病程、VAS评分、CMSS持续总时间评价、CMSS平均严重程度评价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二、疗效分析1.总体疗效评价:通元针法组、药物组、常规针刺组显效率分别为63.3%、40.0%、50.0%,总有效率分别为86.7%、83.3%、86.7%。组间疗效相比,P=0.275,P0.05,提示三组间中医疗效评价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显效率方面,有通元针法组常规针刺组药物组的趋势。2.VAS评分方面:三组患者每个月经周期治疗后与上个月经周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治疗1、2个月经周期后,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1组与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3个月经周期后三组间两两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P1.3<0.05,P1.2<0.001,P2.3<0.001。表明在改善VAS评分方面,通元针法组优于药物组,且在远期疗效方面,通元针法组常规针刺组药物组。3. CMSS持续总时间评价方面:三组患者每个月经周期治疗后与上个月经周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治疗2、3个月经周期后,1组与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1组与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与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3个月经周期后三组间两两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P1.3<0.05,P1.2<0.001,P2.3<0.001。表明在改善CMSS痛经临床症状持续总时间评价方面,通元针法组优于药物组、常规针刺组,且在远期疗效方面,通元针法组常规针刺组药物组。4.CMSS平均严重程度评价方面:三组患者每个月经周期治疗后与上个月经周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治疗1、2、3个月经周期后,1组与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3个月经周期后,2组与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两两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3个月经周期后三组间两两对比,1组与2组、2组与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组与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改善CMSS痛经症状平均严重程度评价方面,通元针法组药物组,常规针刺组>药物组,远期疗效均较药物组稳定。结论:通过本研究表明,通元针法组、药物组、常规针刺组都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痛经患者临床症状,且在改善原发性痛经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及远期疗效方面,通元针法组都体现出了较常规针刺组及药物组的优越性。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海霞,王采文,岑幻仙,周俊;原发性痛经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江苏中医;2001年01期
2 王光辉,李兰玉,赵立平,孟祥水,展广勇,于新艳,何太清,聂兆伟;便携式微电脑痛经防治仪治疗原发性痛经86例[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年10期
3 张琴,万朝霞;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1年05期
4 耿庆娥;针、罐合用治疗原发性痛经[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2年06期
5 朱兰英;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70例观察[J];职业与健康;2002年08期
6 林时田;鹿茴汤治疗原发性痛经[J];浙江中医杂志;2003年08期
7 刘宪鸣;痛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134例[J];福建中医药;2003年01期
8 苏洁;原发性痛经的综合治疗[J];光明中医;2003年05期
9 孙萍,刘晨光;综合治疗原发性痛经31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3年09期
10 程勇鹏,丁树栋;辨证治疗原发性痛经156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祁;佘延芬;宋佳杉;陈寅萤;郑媛媛;马增斌;陈旭;杨欢;解秸萍;朱江;;中重度原发性痛经影响因素调查[A];第十届全国针刺麻醉针刺镇痛及针刺调整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魏莫愁;;砭石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11例疗效观察[A];首届全国砭石疗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刘维庆;;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66例[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李娜;;青春期原发性痛经病理及护理对策的探讨[A];第三次全国妇产科基层医师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5年
5 苏程果;周友龙;;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概况[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6 宓伟毅;;二乌蠲痛饮治疗原发性痛经54例临床观察[A];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第二届“之江中医药论坛”暨2012年学术年会文集[C];2012年
7 李春蓉;;多元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40例[A];第七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刘玉祁;佘延芬;宋佳杉;陈寅萤;郑媛媛;马增斌;陈旭;杨欢;解秸萍;苑鸿雯;朱江;;基于女大学生问卷调查的中重度原发性痛经中医病因病机探讨[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9 王荣国;;针刀结合骨盆矫正治疗原发性痛经3例[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10 王鹭霞;仇华;吴小云;吴m㈡,
本文编号:13196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319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