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组方术数机制研究的意义
本文关键词:《伤寒论》组方术数机制研究的意义 出处:《中医杂志》2017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伤寒论 经方 组方机制 象数思维 术数 人类智能 知觉物体 机器学习
【摘要】:《伤寒论》组方的术数机制是中医理论与临床研究中十分吸引人却又很难得其要领的领域。从人类智能的本质与知觉物体概念,象数思维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地位,《伤寒论》组方规律研究的意义、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机器学习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伤寒论中的术数研究5个方面,认为《伤寒论》组方术数机制研究具有认知方法上的意义,符合中医学发展的客观现实,是临床实际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医创新的一线生机。为从经方这个源头上引导中医临床回归,恢复中医传统理论本色提供科学依据。
[Abstract]:The operation number mechanism of the theory of typhoid fever is a very attractive and important field in the theory and clinical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the essence of human intelligence and perception of object concept, image number thinking and its posi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ise on the" prescription law research significance, progress and problems of machine learning applic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the number of treatise on therapy in 5, that "with cognitive method. The significance of treatise on" study on prescription number of operation mechanis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ality of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n urgent need for clinical practic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novation is a slim chance of survival. In order to guide the clinical prescription return from this source,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restor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theory of Chinese character.
【作者单位】: 长江大学医学院/长江大学楚文化研究院;
【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A312311) 长江大学科研发展基金(801250010124)
【分类号】:R222.2
【正文快照】: 《伤寒论》开中医辨证论治先河,其方被视为“群方之源”。研究《伤寒论》的组方规律,对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意义。在医学从生物-心理医学模式演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型期,从人类智能本质、人类思维发展客观规律与客观历史存在来认识人自身,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赛美;从历史、文化、源本角度还原《伤寒论》真谛——评《伤寒论疑难解读》[J];山东中医杂志;2001年01期
2 李永宸;近50年《伤寒论》研究论文调查的两个比例关系[J];中国医药学报;2003年04期
3 李婕,蒋小敏;《伤寒论》理论研究新进展[J];江西中医药;2004年02期
4 祝世讷;正本清源释伤寒——《伤寒论通释》的方法论启示[J];山东中医杂志;2004年04期
5 何敏,何泽民;近10年《伤寒论》实验研究述评[J];国医论坛;2005年05期
6 张国骏;马晓峰;;谈《伤寒论》原文结构规律及其运用[J];山东中医杂志;2006年01期
7 王又生;;浅议《伤寒论》服药饮食保养正气[J];医药产业资讯;2006年14期
8 张明;张沁园;;不囿成说 敢创己见——学习李心机先生的“伤寒论三部曲”[J];河南中医;2006年06期
9 宋天彬;;《伤寒论》研究刍议[J];世界中医药;2007年03期
10 窦迎春;;清代对《伤寒论》方剂的继承与发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正华;;开设《伤寒论思维与辨析》课程的实践与思考[A];全国第二十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赵怀舟;王红梅;;宋本《伤寒论》方例初考[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蔡永敏;;《伤寒论》药物煎服特点[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李义兵;;浅谈《伤寒论》的辨证施治[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刘建华;刘庆十;;谈《伤寒论》对炮制的贡献[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王莉;张虹玺;;《伤寒论》便秘论治探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换届会议暨便秘专题研讨会论文专刊[C];2007年
7 杜青雄;;从《伤寒论》之“寒”说起[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顾武军;;《伤寒论》方的临床运用[A];仲景医学求真(续一)——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兴华;;《伤寒论》研究新识[A];仲景医学求真(续二)——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庆国;李宇航;;《伤寒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医药优秀论文选(上)[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丁元庆;学《伤寒论》要注重方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2 林士毅 滕依丽;李心机独创《伤寒论》诠释新体系[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3 冯世纶 中日友好医院;正确认识《伤寒论》的理论[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4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马文辉;刘绍武评讲《伤寒论》[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5 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 张英栋;《伤寒论》“汗出……不能发黄”的启示[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6 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 张英栋;《伤寒论》“心中懊恼”是胃病[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7 周乙龙;聂惠民:学好《伤寒论》要树立“四心”[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8 刘鹏;《伤寒论》第28条解析[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9 北京中医药大学 钱超尘;宋本《伤寒论》的底本来自何方?[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10 北京中医药大学 钱超尘;《伤寒论》在唐代失传了吗[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易良;中医风邪病因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郑全雄;《伤寒论》方族的文献及组方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3 李恩Y,
本文编号:13457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345726.html